700+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北京亦庄不断提升创新能级

春暖花开,北京亦庄创新“春耕”正忙时。全球“新药智造”合作伙伴大会发布的系列成果热度未减,汽车行业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就亮出了突破行业“卡脖子”问题的5年答卷,2家隐形冠军企业获授牌……北京亦庄以奔跑的姿态,奋进在创新征程上。

瞄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20+创新中心为引领,落地700+“三城”项目,引育600+“专精特新”企业,北京亦庄持续提升创新生态效能,将区域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强平台 营造创新生态雨林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的汇聚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北京亦庄聚焦产业需求关键问题,搭建20+创新中心,营造创新生态雨林,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提升从实验室到产业化效率。

如何在信号差的地铁站内实现精准快速导航?今年年初,一项来自亦庄企业参与研发的“智慧地铁”新成果,从创新中心的实验室走进地铁首都机场线,目前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走进全图通,一块“智慧地铁创新中心”的牌子很是显眼。全图通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凭借在高精度时空体系综合信息服务领域的技术优势,成为亦庄20+创新中心之一,这个地铁北斗定位系统项目,便是一个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成果落地的首创探索。”

与此同时,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更推动了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探索。5年,超20亿元研发投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承担国家、地方重大专项27项,实现多项技术国内国际首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则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攻坚克难,已建成22个实验室与1个试制中心,具备了完整的技术试验验证能力,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在20+创新中心引领下,亦庄加速企业研发中心四级梯队建设,扩容科技创新的“国际队”“国家队”“北京队”“亦庄队”。

畅通道 700+ “三城”项目落地

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北京亦庄立足三大科学城科学成果重要承接地的使命任务,精准对接创新链与产业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终于找到一个适配企业长远发展的归属地,这将成为我们跨越前进的新开端。”清研智行相关负责人感叹道。她是在2022年8月说的这番话,那时清研智行刚与汽车产业园签完租赁合约,计划迁入亦庄。

如今过去半年多的时间,清研智行用UWB数字钥匙实现无感式启车的商业化进程也像乘上快车,不仅获得数千万元融资,还建完了一期厂房进入试生产阶段。对此,清研智行负责人说:“我们确实做了个正确决定,亦庄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以及投融资、厂房补贴等政策,都为我们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落地加速。”

以强化“三城一区”协同为切口,亦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截至目前,亦庄已落地“三城”项目超700项。

蓄动能600+ 专精特新添秤“基本盘”

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好其补链固链强链作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为此,亦庄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更多能顶天立地的“小巨人”。

从60平方米到4000多平方米办公空间,从单一产品到覆盖介入医学诊疗全产品系列,从默默无闻到DSA产品销量位居国产品牌前列……唯迈医疗自2014年扎根亦庄至今,已成长为国产介入诊疗设备领域“小巨人”企业,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越是巨头垄断,越有国产替代的成长空间,面对自主研发的长期主义要求,亦庄也一路从研发技术奖励、服务管家等环节,托举了我们的成长。”

随着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企业成长起来,截至目前,北京亦庄已引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62家,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201家,初步形成“小巨人-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梯队建设,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进而培育出四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形成以四大主导产业为优势、以新兴产业为“引力”的高精尖产业格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谭卫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北京   能级   动能   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   地铁   成果   生态   汽车   科技   中心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