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卫健委健教中心:夏季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



(通讯员:赵贇) 夏季是小儿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预防手足口病尤为重要。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快,儿童之间交叉感染较为普遍,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小儿,严重者有流行、暴发可能。我国于2008年5月2日将其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手足口病其实并不算是特别严重的传染病,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有部分儿童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对婴幼儿健康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提示:让我们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孩子患手足口病的风险,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幸福的夏天!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主要经密切接触和消化道传播,也可以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传播,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方式也能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其潜伏期多为2-10天,多表现为口痛、厌食、发热、手、足、口腔、口周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手足口病不仅限于“手”“足”“口”,病毒随着血液循环,能达到全身各处,出现在臀部、躯干或四肢其他部位的疱疹也有可能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1.尽早接种疫苗。注射EV71病毒疫苗是个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由于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类型较多,有20多种(型),因此注射疫苗EV71病毒,也不一定不发生手足口病,但注射疫苗利大于弊,能安全、有效降低发病率,减少重症和死亡率。由于EV71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建议6月龄以上易感儿童尽早接种EV71病毒疫苗,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以便尽早发挥疫苗保护作用,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2.减少外出聚集。手足口病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大人小孩要养成洗手习惯,在饭前、便后,或者外出回家后都需要洗手。家庭成员在接触宝宝前,尤其是给宝宝喂食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都需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因为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对酒精不敏感,不应使用单纯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而应选择含其他有效成分的手消毒剂,如含过氧化氢的复合醇手消毒剂。

4.提高机体免疫力。给儿童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做到营养均衡,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请家长积极引导幼儿勤锻炼,提高抵抗力,增强免疫力。夏季天气炎热会影响小儿的消化功能及食欲,除注意饮食清洁、清淡外,还应补充营养,如新鲜瓜果、豆制品等,忌食生发和生冷之物。

5.保持室内通风。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交谈宜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注意居室整洁卫生,幼儿园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多开窗通风可减少空气中悬浮的病毒粒子,使室内病毒达不到可令孩子得病的浓度。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6.环境卫生清洁。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用充分清洗。玩具、餐具等应勤清洗消毒,避免宝宝将玩具放入口中咬玩。孩子的餐具、玩具、内衣、手巾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不怕酸,但怕紫外线。所以对于物品消毒,用酸和酒精的效果不好,但碘酒或者氧化剂就可以杀灭病毒,比如“84”消毒液,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另外一般紫外线照射、外界的阳光、经过晒蒸煮高温也可以杀灭病毒。

7.做到勤观察早就医。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应同时留心观察幼儿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是否有疱疹或斑丘疹,早晚监测有无发热情况。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幼儿一旦确诊手足口病,轻症者可居家隔离,隔离至症状完全消除,并提供正规医院开具的痊愈证明后方可入园(校),避免孩子交叉传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手足   小儿   湖南省   消毒剂   肠道   免疫力   疫苗   疱疹   夏季   病毒   儿童   孩子   中心   卫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