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步数和死亡率的关系!65岁后别和步数较劲,走多少步好?

走路是最简单,也是最平常的一种运动,更被世卫组织视为“最好的运动”。

尤其是对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走路这种运动的“门槛”低,受到的限制也少,更有一种说法是:步数与死亡率有关,走的越多寿命越长。这种说法可靠吗?

研究发现步数和死亡率的关系!

《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中,发现了每天步行的步数和死亡率的关系。

研究发现,每天行走的步数少于7500步时,每天的步数越多死亡风险就越低;而超过7500步后,死亡率就不再下降了,甚至在步数不断上升时,还会导致死亡率的逐渐上升。

最好的运动

之所以说走路是“最好的运动”,是因为走路虽然很简单,但却能为身体带来非常多的好处。

走路时可以调动身体大约50%的肌肉,不仅可以运动到手臂、大腿和臀部,还可以打开胸腔,调动腹部肌肉。

在走路时,身体的内脏和血管也能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变化,减少内脏多余脂肪的堆积,加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速,减少血栓的形成,增强血管弹性。

走路时身体还会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使我们的心情保持愉悦,大脑思维更清晰,记忆力也能变得更好。

虽然走路是一种很温和的运动,但是它所带来的好处和其他运动相比是一点都不差的,而且走路和其他激烈的运动相比也更安全,更适合65岁以上的老年人。

不过,随着更多老年人爱上走路这种运动,也接触了运动类软件开始,大家对每日步行的步数越来越关注了,甚至出现了“步数攀比”的行为。

别过度追求“步数”

伤害膝关节

走路时,膝关节不仅要承受身体的重量,还要来回的弯曲、伸直,如果一次性走路的时间太久或者步数太多,就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

膝关节是身体中最复杂的一个关节,也正因为其复杂,所以更容易因为过度的行走造成损伤。

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本身就可能存在关节老化的问题,如果在走路时过度追求步数,那么很可能是得不偿失了。

增加身体压力

走路虽然是一种较温和的锻炼方式,但毕竟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如果长时间走路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压力。

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本身就可能有多种基础病,如果过度追求步数,长时间走路,很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方面的急症,或者有呼吸急促等不适。

容易发生扭伤等意外

长时间走路对身体能量消耗也很大,走久了就容易腿软或者精神不集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体质变差,就更容易发生扭伤等意外。

而且老年人身体中的营养物质流失的更快,如果发生了扭伤等问题,恢复起来更慢。

65岁后,如何合理走路运动

听从医生建议

65岁后人体已经步入老年,身体的各个“零件”也不再灵活,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搭配什么样的强度等问题,最好还是听从医生的建议。

比如一些有“三高”或者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老人,医生可能会建议慢走,再比如一些腰腿疼痛的老人,医生可能建议尽量少走,那就切不可逞强。

走路时间要合理

走路看似是一种“不挑时间”的运动,但对老年朋友来说,以锻炼为目的的走,最好还是要找一个合理的时间。

建议在温度适宜的季节,选择早晚阴凉舒适的时间走路,同时注意早上身体可能更僵硬,最好热身后运动。

如果遇到雨后天气,要注意选择没有积水的路面,一定注意防滑。冬天可以选择较为温暖的午后,或者室内的走廊、运动场馆等温暖的场所走路。

如果环境实在不适合,也不千万不要逞强,避免因路面有雨雪而滑倒,或者因温度不适而中暑或者感冒。

搭配舒适的鞋子

65岁以后,关节的老化情况可能加重,走路时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柔软一点的路面,选择舒适的鞋子,避免因没有缓冲增加关节受力。

除了鞋子之外,最好也选择舒适的袜子、运动服等,在走路时穿的舒适也能让身心更愉悦,走得更轻松。

总结:

65岁以上的老人,身体可能开始有各种各样“老化”的问题了,适度的走路可以帮助身体变得更灵活,更长寿。但凡是都要适度,过量的走路也有坏处,控制好步数,合理走路才能真的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死亡率   膝关节   老年人   关节   舒适   老人   身体   医生   关系   建议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