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骆宾王|或死于兵变,或皈依佛门

#头条创作挑战赛#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

最早被人熟知还是那个七岁就能写出《咏鹅》的“江南神童”。早年因父亲任职青州博昌县令,举家搬迁至山东,后父亲病故,家境由此衰败。

步入官场

19岁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意外落榜。

在唐朝,考试不采取糊名制,考进士之前,考生行卷已经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有钱有地位的考生家里早早就开始上下活动,没有背景的孩子想依靠科举出人头地并不容易。

可骆宾王自恃才学精博,再加上出身低下,没钱搞这一套,结果可想而知。

他从飘飘然的高空跌到羞愧穷愁的低谷。

此后骆宾王意志消沉,与社会中的闲散人员混在一起,四处游荡。后经人推荐,在道王李元庆府内做了一名幕僚,当然也是一个没有编制的临时工。


后唐高宗李治泰山封禅,骆宾王文笔好被推荐写篇文章,歌颂皇帝的丰功伟绩和大唐的繁华盛世,并陪同皇帝一同上山。

骆宾王知道事关重大,谢绝了一切娱乐活动,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熬了好几个通宵。很快,一篇文采飞扬的《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呈到了唐高宗手上:

臣闻元天列象,紫宫通北极之尊;

大帝凝图,宏猷畅东巡之礼。

是知道隆光宅,既辑玉于云台;

业绍礼宗,必涂金于日观。

陛下乘乾握纪,纂三统之重光;

御辩登枢,应千龄之累圣。

故得河浮五老,启赤文于帝期;

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

瑞开三脊,祥洽五云。

……

骆宾王的这篇文章,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马屁拍得出神入化,不露痕迹。唐高宗看罢,龙颜大悦,当即降旨,封为奉礼郎,进京赴任。

不畏强权

步入仕途,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历任东台详正学士、武功主簿、长安主簿,一路升迁到御史台正六品的侍御史。

在这期间,骆宾王春风得意,诗兴大发,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

骆宾王开始膨胀了,动不动就给领导写信提意见,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了,他感觉只弹劾官员解决不了问题。

一般来说,这就离倒霉不远了。

骆宾王对当朝“二圣”之一武则天发起猛烈抨击。一两次武则天还可以忍,可是一而再再而三,武则天再也忍受不了

一项“僭越礼制”的罪名落在骆宾王头上,御史台翻出一起早年的贪污受贿案,骆宾王受到牵连,遭弹劾入狱。

狱中的骆宾王是悲愤交加,写下了著名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狱中的骆宾王寓情于物,通过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示清白。全诗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被视为唐代咏物诗中的名篇。

唐高宗大赦天下。骆宾王搭上了这班车,入狱仅一年就出来了,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废中宗李显,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自己以皇太后身份临朝,自专朝政,其时虽未称帝,但已是大唐实际上的掌舵人。在当时大多数人敢怒不敢言,只有徐敬业旗帜鲜明地跳出来打抱不平,揭竿而起,决定以武力征讨武则天。

一直对朝廷心怀不满的骆宾王一看机会来了,立刻弃官而去,连夜赶赴扬州,加入叛军队伍,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骆宾王大笔一挥,代徐敬业写了一篇战斗檄文《讨武曌檄文》,传告天下。

一时间,天下响应,纷纷来投,徐敬业很快就聚集了十万大军。

檄文气吞山河,义正词严,令人拍案叫绝,开篇就历数武则天的滔天罪行: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

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

从出身的低微到私生活的混乱,从人性的灭绝到谋权篡位的政治野心,引经据典,逐一谩骂,言辞无所不用其极,怎么狠怎么来。

后世评价:“前半妩媚奸雄处,字字足令彼心折;中幅为义旗设色,写得声光奕奕,山岳震动。

武则天看的时候并没有生气,反而面带笑容。感叹道:“有如此之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檄文写得好,固然可以鼓舞士气,提振军威,却于战事无补。毕竟不能撒字成兵,在武则天派来的三十万大军镇压下,不到两个月,叛军就被朝廷剿灭,首领徐敬业被杀,株连九族;反动文人骆宾王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不知所踪

十几年后,宋之问从贬谪之地返朝,途经杭州灵隐寺。当夜月光明媚,宋之问诗兴大发,吟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一联,突然卡壳了,实在想不出合适的下联。不知不觉晃悠到了一间禅房前。

禅房内一老僧正在长生灯下坐禅,忽然睁眼,哂然笑道: “何不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呢?”

宋之问一听,茅塞顿开,急忙返回房间,写出了完整的《灵隐寺》。

写完才发现老和尚说的两句最大气、最精彩,没有这两句,整首诗就显得单薄。

待到天明,此时旭日东升,霞光满院,几只肥硕的大白鹅在寺前的池塘里悠然自得地游荡,平静的水面泛起一道道涟漪,久久不曾散去。

宋之问急忙再去那间禅房,想找那位老僧问个究竟。

可是人去房空。宋之问找到方丈询问。方丈答曰:“此人乃骆宾王也!”方丈再三叮嘱:“别出去乱说啊,保密!”

以宋之问的德行,他本想立即去告密,但一想到告密之后,“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么好的诗句版权就不属于自己了,只好作罢。

骆宾王,正史说他死于兵变,民间说他隐居佛门。

成为得道高僧,或许才是人们对一代“文青”最好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灵隐寺   御史台   大发   初唐   大唐   禅房   诗兴   檄文   兵变   方丈   佛门   浙江   敬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