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订228亿大单,中企要求付款再发货,印官员谴责造成无形损失

印度同我国企业再下大订单,金额高达228亿!我国企业要求印度先付款再发货。这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没想到却引起了印方的强烈反对,甚至“狗急跳墙”,公然开始污蔑和诋毁我国。

究竟是我国哪家企业?该企业做了些什么让印度如此恼羞成怒?

先付后享,我国企业拒绝踩雷

近日,印度多名政府官员公开指责我国公司,完全不顾及自己颜面。话说,国家政府指责别国企业这种事情还是比较少见的,这件事情说起来挺“离谱”的。

我们都知道印度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公共交通事业更是如此。相信很多朋友都见过印度诞生的“世界名画”,一个印度火车上面全是人,甚至连车顶上都站满了人,火车整个跟松果似的,这就印度绝大多数地区交通的真实写照。

印度政府为了改善印度的交通,从我国企业比亚迪那里订购了1000辆电动公交车,这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双方在交付方式上的分歧和争论让这件事情变得不再普通。

印度政府想要先支付定金,这部分定金约合总交易额的10%,等比亚迪公司把约定的电动公交车全部交付以后,再支付尾款。比亚迪公司则要求印度政府一次性结清,否则拒绝发货。这次的贸易金额为228亿卢比,换算成人民币的话约合20亿。

印度政府官员一听比亚迪这一要求,瞬间就炸毛了,在媒体上发表言论,声称比亚迪侮辱了印度的“商业信誉”,给印度造成了间接性的损失。随后还有很多印度官员附和,这其中不乏有印度的大人物,例如印度工商两业部长还有财政部长,他们纷纷发表言论煽动舆论。

追究这件事情的本质,只是一个商业之间的利益矛盾,却被印度政府如此放大,他们真的有这么敏感吗?小编怀疑他们大概率还有其他的目的。

心怀不轨,印度官员的一场阴谋

为什么说他们另有目的呢?这类事件在国际贸易中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哪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想要解决此事,双方好好的沟通就能解决,解决不了就换贸易企业,完全上升不到印度政府官员所说的层面。印度政府官员采取此等手段解决问题,根据咱们老祖宗的提示,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些印度官员的心眼绝对有问题。

让我们大胆猜测一下,以印度的往常手段,其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印度其本身与我国就不对眼,再加上其几乎没有道德底线,通常不会按常理出牌。我们以流氓无赖的视角来看待此事,印度政府官员此举极有可能是想利用其自身的影响力,用舆论力量逼迫比亚迪就范,从而达到他们理想的支付方式。先交付10%的定金,就能收到货物,至于后续的定金,印度极有可能会想办法拒绝付款,这很符合印度的操作。

印度政府官员亲自发表言论,很有可能是想做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为自己的赚取政治资本。还有就是利用自己位置发表言论所带来的影响力,吸引国际的关注,用比亚迪一事来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商业信誉。毕竟印度现在的商业名声在世界上就是个“臭鸡蛋”,为了其国家未来的商业发展剑走偏锋,这不无可能。

印度政府官员此举还有一个效果,就是蒙蔽印度国内的群众,让印度国民对我国产生厌恶感,这是印度一直在做的事。恶化印度国民对我国的客观印象,让敌视我国这一思想更加的牢靠。

他们此举还会诋毁我国的名声,如果西方国家也借此风向大肆宣传中国不利论,开始忽悠世界人民,这对我国的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有人可能会觉得,印度那么大的国家应该不会干这种事吧!错!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印度将面子换成钱的事,干的多了去了。

面子换钱,印度独特的赚钱道路

比亚迪对印度有所防范,提出此等要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印度可没少干这种事,现在印度虽然仍是名义上的中立,但其讨好美国已经很明显了。印度讨好美国在同美国军火贸易时,还经常用各种理由托付尾款。其在与俄罗斯贸易时,也经常这么干。

拖延尾款这一手段可以说是印度的“家常便饭”,吸取教训以后,很多国家在同印度贸易时,会将价格提高很多,从而在贸易成交的那一刻,对尾款基本就不报有希望了。

这就已经足以让比亚迪对印度有所防范了,但是印度还有很多离谱的行为,让比亚迪必须对其有所提防。

印度素有“外企坟场”这一“美誉”,多少企业想要征服印度市场,最后都折戟沉沙。最近,富士康从印度撤资的消息,不知朋友们是否有所耳闻。

富士康在近日宣布,退出同印度企业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据悉,这一企业价值195亿美元,能让富士康放弃这么大的利益,这必然是大问题导致的。根据富士康官方表明,双方努力了一年的时间,想要达成此项目,但是现在一致表决退出此项目,该合资公司全部归属为印度企业。

富士康虽然没有表明具体原因,我们根据知情人士的透露了解到,大概原因就是印度推迟为其提供融资。除了富士康之外,美国的福特汽车企业和通用汽车企业,也曾经意图政府印度市场,但遭受了印度的高额税款和不合理政策等打击,纷纷撤离印度市场。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这些外企都在这里遭受的重大打击,然后无奈撤离。我国的小米最近也遭受到了印度的打压,通过一系列手段操作,对小米判出48亿人民币的巨额罚款。

印度通过针对外企,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严重的阻碍了其未来的发展,让其在国际上的“商业声誉”严重受损。

小结:

印度政府官员在媒体上指责我国比亚迪公司一事,很大概率谋划已久,想要借此挽回自己干的一些“商业声誉”,达到一些目的。印度的小心眼和小手段难登大雅之堂,狭隘的眼光是其成为大国前难以跨越的鸿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印度   尾款   目的   定金   美国   此举   外企   官员   手段   损失   言论   我国   政府   商业   贸易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