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清河通航,水量能否担负起运输重任?每年维护成本如何?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河段并不是北京到杭州,而是洛阳到扬州这段,也就是通济渠与圩河,全长两千多公里。

在隋唐时期,首都在长安,由于首都人口爆炸式增长,再加上军事需求,靠关中平原上的产出已经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于是急需江南的粮食物资调入关中,在当时水运是非常重要的运输手段。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征发河南、淮北100多万士兵、民夫,开始开凿通济渠。通济渠北起东都洛阳的西苑,南到安徽的盱眙。它引谷水、洛水入黄河,进入黄河后,利用黄河的一段河道,到达板渚(今河南汜水东)。从板渚再引黄河水南流,使河水进入睢水。睢水经中牟、开封、陈留、高邮、泗县,入泗水,而进淮河。这段运河是利用古代运河渠道,加以拓宽,所以从当年3月开工,8月完成,2000里的渠道只用了100多天。

淮河与长江之间,隋朝以前有邗沟相通,邗沟北起山阳南到江都(今扬州)。邗沟在隋以前,多次改道,河道狭窄,根本无法通行大船。隋文帝开邗沟,整治了邗沟入淮水的水口,征发10余万士兵和民夫,把旧有的邗沟拓宽取直,从山阳直达扬子(今仪征),从而直通长江。

通济渠与圩河连通之后,江南的物资可以乘水路直达洛阳,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洛阳与长安都是内陆,都不靠海,除了陆路之外只能走河运。在隋唐包括北宋时期,通济渠与圩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隋唐时期的大运河,主要为西部输送物资

到了明朝,从朱棣开始就定都北京,江南的物资开始借助京杭大运河往北方运送物资。

从朱棣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明朝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航海技术,粮食从长江下游装船走海路运到天津已经非常简单,但为了官员庞大的利益,郑和之后明朝就禁止海贸了。

南方的粮食去北京,则必须走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水系并不发达,为了维护这条水道,政府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明朝在淮安设立了漕运总督衙门,在济宁设立河运总督衙门,专门负责粮食物资从南向北的运送。

山东运河水系并不发达,为了船只顺利通行,沿途要召集大量纤夫在河岸拉船。同时,地方官员以公谋私,借助船只运送自己的物资,省下高额的运费,里面牵扯了大量的利益。京杭大运河,到了谁也不能弃用的地步,官员危言耸听,声称断掉运河就会动摇国本,事实上会动摇大量官员的利益。

利益群体结合京杭大运河捆绑在一起,形成一股庞大的利益集团,到明朝灭亡,近二百年时间,都不能启用海运运送粮食等物资。要知道从上海或者杭州出发,一路沿着海岸线向北,航道非常安全,但官员们危言耸听,坚决反对海运,郑和都已经七下西洋了,从杭州到天津沿着海岸线能有多大危险。

直到明朝灭亡,南边的粮食都是走水运,李自成占领山东后,北边就成了孤地,明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郑和可以下西洋,明朝的粮食却不能用海船从南方运到北方

明朝灭亡后,满清入主中原,由于满族人少,不得不用大量汉官来治理国家,汉族官员故技重施,依旧走京杭大运河运送漕粮。

从嘉庆皇帝开始,清朝面临的局面是内有叛乱,河槽变浅等问题,加上贪污和漕运制度的腐败,漕运越来落后,弊端逐渐显现突出。

嘉庆帝多次提起漕粮海运的问题,但大臣们不同意,拿古代的思维限制嘉庆帝的想法,加上漕运贪污严重,形成严重的官僚体系,他们不会放弃漕运这块肥肉,京杭大运河如同笨拙的老牛,发挥着最后一点余热。此时大航海时代早已来临,官员们却坚决放弃海运。

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担不起河运的巨大开支,才开始采取海运,粮食损耗比河运要小的多 ,河运海运之争次划上句号,这时候西方的商船早已经满地球转了,我们才尝试着沿着自己的海岸线由南向北运送粮食。

明清时代的京杭大运河

山东水系并不发达,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而小清河只是我国非常小的一条河流,它的水源只有两个固定地方,一个是章丘的百脉泉水,一个是济南西的玉符河,两处水源都不大。现在据说又多了个城市处理过的用水,能有多少也不清楚。能通航的河流,天然水必不可少,这个是最经济实惠的。

2023年,中断26年的小清河航运要复航,投资可能要136亿左右。1997年小清河断航,主要原因一是水流不足,承担不了大的航运,二是经济效益低,不划算。

现在的小清河复航,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吗?水源的问题,源头依旧是那两个,再加上城市水。一遇干旱天气,水源就会减少,小清河能否继续承担航运还是个未知数。

二是经济效益问题,小清河复航投资一二百亿,沿途要建设几个配套的港口,还要设置配套的设施,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小清河通航后,要成立专门的水运部门来管理,小清河航道每年的维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小清河全才237公里,通航的也就在一百多公里,由济南经淄博等地由潍坊寿光入海。这一路陆上交通发达,基本都是平原,济青高速有南线北线两条,胶济铁路也贯穿其中,济南东去的还有309国道,还有众多省道纵横其中,小清河从中拿下一部分货运,全靠运费便宜,而货物的装载,来往码头的运输都需要大量时间,在这种短距平原运输上不一定有优势。

还有一点,小清河没有腹地,辐射的范围太窄,又制约水运的发挥,离河沿岸超过五十公里,选择水运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因为来往的装卸太浪费时间,还不如直接走陆运划算。

总体来看,小清河通航与明清京杭大运河通航非常类似,维护费用高,经济效益可能不算高,现在陆运太发达了。也许一两年之后,就会重新考虑性价比,也许一场大旱,小清河的水量就承担不起航运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山东   河运   明朝   漕运   洛阳   水量   水运   海运   重任   粮食   官员   物资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