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幼儿园行凶,6死1伤!家长这样做尽量避免悲剧发生在孩子身上

01、男子在幼儿园内持刀伤人,致6死1伤

今天早晨(7月10日),广东廉江市横山镇的一所幼儿园内,发生一起惨绝人寰的故意伤害案件,导致6人死亡,1人受伤。犯罪嫌疑人吴某杰25岁,已经被抓获归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网传信息,6名死者中有大人、也有小孩,警方还在进一步核实死者的身份。根据网友发布的视频,疑似凶手的手上拿着一把长刀在幼儿园里走动,死伤者躺在血泊中,现场惨不忍睹!

对于行凶的真正原因,警方还没有公布,现在网上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种说是两个幼儿园孩子打架,但老师处理时偏袒其中一方,导致另一方家长非常愤怒,情绪激动,出现了极端行为。

另一种说法是凶手的孩子被幼儿园里的一名成年人开车撞死了,但赔偿一直没谈拢,凶手受了很大的心理刺激,在悲愤下闯进幼儿园持刀报复。

可无论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凶手导致了6死1伤是事实,他除了杀害了复仇对象,还杀害了无辜的大人甚至是儿童,这也是事实!

基于这个事实,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这名凶手患有重度的偏执型人格障碍,以及重度的反社会人格障碍。他符合人格障碍的3个特征:严重缺乏自我反省,严重缺乏同理心,行为远远超出社会规范。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敏感多疑、偏执固执、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凶手持刀闯入幼儿园,最大的目标是为了复仇,认定了与自己有矛盾、纠纷的人就是该死,非杀死对方不可,这是其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可在他复仇的过程中,他的愤怒进一步泛化到无辜的人,认为不仅是与自己有矛盾的人该死,其他社会上的人都该死,整个社会都有问题。

而且,他复仇之前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知道自己几乎毫无意外会被判死刑,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抱着“反正我也不想活了,谁碰到我谁倒霉”的心态,开始滥杀无辜。这是他有重度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体现。

不过,凶手虽然有重度人格障碍,但并没有大众说的“精神病”,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会对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也知道自己将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所以,患有人格障碍并不能成为其洗脱罪名、减轻罪罚的理由。

相反,因为有重度人格障碍患者没有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难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意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所以我们一直建议对这类犯罪者重判、快判,依法予以最严厉的惩罚!

02、冤有头债有主,他为何滥杀无辜?

网上有很多人对凶手的行为感到难以理解。

如果凶手是自己的孩子被人开车撞死了,他本来就受到巨大的心理冲击,后来又索赔无果,他感到极大的不公,所以用极端的方式报复,这是大众容易理解的。

尤其是如果撞死孩子的人还盛气凌人、飞扬跋扈,不诚恳道歉、赔偿,反而羞辱孩子父亲的话,那么凶手内心悲愤交加,誓要为孩子出一口气,所以持刀报复,那从大众的情感和道德角度,这也情有可原。

可是冤有头债有主,他至于杀害幼儿园里其他无辜的人吗?!至于连孩子都不放过吗?!

如果杀人的起因不是孩子被车撞死了,而真的是两个幼儿园的孩子打架,老师的处理方式有问题,这就更加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凶手至于为了这样的事拿刀砍人、滥杀无辜吗?!

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确实不至于。但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重度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身上,他们就极有可能采取极端报复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从本质上来讲,促使犯罪者行凶的其实不是这一件事,这件事只是个导火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件事激活了犯罪者遭受过的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令其长期积压的负性情绪骤然爆发,情绪非常激动,出现了极端不理性的行为。

我们在长期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临床实践中发现,重度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是患者在成长经历中遭受过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频繁遇到打击、挫折、欺凌等等,积累了大量的强烈负性情绪,而且从不会自我反省。

他们在生活中往往过得非常不如意,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幸福,还被人瞧不起。在平时的性格中,他们可能会显得很老实,甚至显得“窝囊”,即使被人嘲笑、欺负也不吱声。但其实他们内心一直有愤怒、耻辱,只是一直压抑着。

与此同时,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没有人能有效地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反省,他们遇到挫折和人际矛盾就完全外归因,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没有啥问题。

在这种不理性的外归因模式下,他们变得越来越敏感、容易发怒,而且很难实现自我提升。这又反过来导致他们更容易与人发生冲突,表现得很“轴”很偏激,而且生活和工作更加郁郁不得志,然后内心更加敏感和愤怒,认知更加扭曲,陷入恶性循环。

当他们遇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被全面激活,他们感到忍无可忍了,就很容易出现极端的报复行为。

至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也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往往由偏执型人格障碍发展而来。

重度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更多,而且来自不同的方面、不同的人。他们一开始只对与自己“有仇”的人感到愤怒,很想报复,属于重度偏执型人格障碍。

可随着遭受的挫折和人际矛盾越来越多,他们的怒意开始泛化,认知进一步扭曲,认为整个社会都与自己为敌,社会上没个好人。他们会经常抱怨社会,甚至有报复社会的念头,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实施,直到遇到负性事件激活其大量创伤时,他们才会残忍地滥杀无辜。

所以,像廉江这次发生的幼儿园惨案,如果凶手是因为两个孩子打架,他认为老师处理不公而杀人的话,他很有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校园欺凌,甚至是比较严重的校园欺凌。

而在他遭受校园欺凌时,很可能因为一些原因,他的父母没有保护他,或者事件没有得到公平的处理,他以此为辱,非常愤怒。后来他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不如意,他很容易会把这些挫折都归咎于当年欺负自己的人,以及偏袒对方的老师和校领导,“都是这些人,才导致我现在活得那么痛苦、那么失败!”

所以,他平时在看校园欺凌的新闻时,可能就会非常激动、气愤。而当他的孩子在学校与人发生冲突时,他会特别敏感,特别愤怒,过去的创伤被激活,并很容易认定就是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老师就是偏帮对方。当然,现实中也不排除的确有这样的可能性。

他甚至会出现灾难化思维,认为自己的孩子受了很大的委屈,如果自己不去复仇、不保护孩子,孩子这辈子就完了,长大后也会像自己那样活得很痛苦、很窝囊。

所以他的大脑完全被愤怒和耻辱占据了,失去了理性思考,根本想不到这个事情还有其它更理性、有智慧的处理方式,拿着刀闯进了幼儿园,于是悲剧发生了。

另外,在这次事件中,很多幼儿虽然没有受到身体伤害,但因为目睹了凶案发生,他们很可能会形成急性应激障碍(ASD)。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很有可能发展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父母要掌握一些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知识,懂得正确去应对,避免孩子出现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

希望这所幼儿园的父母要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寻求有效的措施尽可能修复孩子的心理创伤,在这段时间内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尽快抚平孩子内心的恐惧和伤口。不然,这个事件可能会成为孩子们一辈子的噩梦。

03、我们都要学会自我反省,理性处事,避免惨剧

廉江这个新闻,让我想起了2018年、2019年两个同类型的惨案。

在这两个惨案中,都是一名父亲得知自己的女儿在学校被男同学欺负了、受伤了,对老师和对方家长的处理方法非常不满,在盛怒之下,他们持刀闯进校园杀害了9岁的男童。

对比起来,这次的廉江幼儿园事件更加严重,凶手的行为更加残忍,受害的人更多。

希望社会大众在震惊、痛心之余,尤其是为人父母者,要从这类型惨案中吸取教训。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我们当然要重视,及时出面保护孩子,为孩子伸张正义,必要时甚至可以走法律途径,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也不能作出非理性的极端行为,最后给两个家庭都带来不可磨灭的伤痛。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欺负别人,那父母更要高度重视,带着孩子及时诚恳地道歉、赔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是小事,敷衍了事,更不能因为自己家庭是所谓的有权有势,动用资源摆平事情,甚至对受害者出言不逊、羞辱对方。

这很容易对受害家庭带来更大的精神创伤,令受害者的父母非常愤怒,如果遇到重度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甚至会招致极端报复,酿成悲剧。

就算事情被摆平了,就算没有出现流血事件,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多行不义必自毙,欺凌者、施害者的行为很容易被人放在网上进行曝光,导致全家“社死”,甚至需接受法律的惩罚!

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虽然欺凌者、施害者反过来成为受害者了,被“网暴”了,但这是一种“因果报应”,大众的道德情感并不站在这种“受害者”这一边,反而会非常同情复仇者。

就像这次的廉江幼儿园事件,网上已经有不少同情凶手的声音,认为他很有可能是经历了很多不公平的事件,才会做出这种行为。当然,我们期待警方尽早公布事件的真正原因,查明真相。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人无完人,我们都要学会自我反省。

当我们对别人造成了心理伤害,我们要及时诚恳地道歉、作出应有的赔偿,减轻对别人的伤害,并及时吸取教训,提升自己。

如果别人对我们造成了心理伤害,我们更要学会及时化解强烈的负性情绪,识别自己有可能出现的扭曲认知。我们要学会“升华”,化压力和悲愤为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别人伤害了我们,我们更要及时发现并补上自己的短板,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不容易受到伤害!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抱怨,不但很难实现提升,难以打破困境,也很容易发展至重度偏执型人格障碍,甚至是反社会人格障碍,在极不理性的行为中反噬自身,断送前程。

家有孩子的父母们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夫妻之间可以互相吐吐槽,释放职场和生活上的压力,然后积极想办法解决。但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少抱怨,少吐槽,更不宜将负性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否则,孩子不但会在家庭中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非常压抑、愤怒,而且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遇到事情就指责外界和他人,缺乏自我反省能力,出现完全的外归因模式。

诚然,在客观上,我们所处的社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其实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社会,都各自存在不少的问题。对比起很多国家,哪怕是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国内社会的氛围是相对比较安全和公平的。

希望父母们要提高认知层次,拓宽认知边界,要学会综合性归因,不要总是怼天怼地怼空气,抱怨社会,指责他人,这对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心身健康成长危害极大,甚至有可能在无意中埋下社会悲剧的种子!

#广东25岁男子幼儿园行凶致6死1伤# #偏执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幼儿园   孩子   偏执   凶手   创伤   人格   悲剧   障碍   愤怒   身上   家长   父母   男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