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千寻大运河|“古城有姑苏,姑苏看平江”,为何说一条平江路就是半座姑苏城?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苏州是一座与水紧密相连的古城。

穿城而过的大运河,形成“三横四直”的水系格局,孕育了姑苏人家的特色风貌和生活方式,也为当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流淌千年的运河时光里,在纵横千里的繁华盛景中,苏州古城毫无疑问有着特殊的印记。

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大运河重要的文化古城,苏州共有4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7个点段(虎丘云岩寺塔、山塘历史街区、盘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等)列入申遗名录,苏州也因此成为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进行“申遗”的城市。

古城有姑苏,姑苏看平江。在苏州段的运河遗产中,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享有独特的地位,更是常有“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不到平江路,就永远读不懂苏州”的说法。那么,它与苏州古城以及大运河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

原来,“平江”取自苏州古称。据志载:宋政和三年(1113)正月,敕升苏州为平江府。元至元十二年(1275),以苏州为平江路治所。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攻克平江之后,才将其改设为苏州府。因而,在250多年里,苏州城作为平江府、路所管辖若干县的统治中心,有“平江城”之称,谓之“水势至此渐平”,平江路便是得名于此。

步入平江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著名的碑刻地图——《平江图》。该石碑刻于宋代(1229年),当时苏州面临着重建工作,正值李寿鹏在苏州做地方官,他命人实地测量和绘制后将重建苏州城的地貌刻于石碑之上,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刻城市平面图。

对照石碑上的街巷、河道分布状况可以发现,彼时的苏州城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呈现“双棋盘”格局,而今平江路依然延续了800多年前的古城格局,街区面积约8.1公顷,包括胡厢使巷河、大柳枝巷河、大新桥巷河、中张家巷河等多条河流,以及全晋会馆等多处建筑遗产,并保持着原有的居住、商业等城市功能。正因如此,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苏州古代独特城市规划的典范”“水城苏州的缩影”。

置身平江路,轻易便能欣赏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貌,傍河而走的千年古道,狭窄的河道中偶尔有摇橹船驶过。然而,这样一条看似静谧古朴的临河街,在200年前曾是神州大地上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

自宋代起,苏州城就已是富甲一方,有着“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传颂。平江河作为当时苏州城的主干道之一,也早已是行人如织,商贸繁荣。

平江连漕运,河岸尽繁华。平江河系苏州城主干河道“三横四直”中的第四直河,也是城内最古老的河道之一。依托纵横交错的河道,明清时期,这里成为重要的粮食仓储中心,重要的漕运集散地和起运地。当时,苏州官府把原先分散在各县农村的粮仓,移建到古城内娄门和阊门一带城脚下,平江路东侧的仓街因此而得名。仅平江历史街区就有苏巷仓、席墟仓、狄溪仓等大小粮仓百余处。

自此,一条条船舶,将大量漕粮不断输往北方。16世纪末,苏州府提供的漕粮达69.7万石,约占全国总数的20%。在平江路段的石家角,至今还保存着一个官府粮仓——丰备义仓,现存粮仓30多间。

与平江历史街区内小桥流水相依的,是鳞次栉比的传统建筑,它们是苏州古城风貌最集中的体现。在粉墙黛瓦构成纵横交错的幽深街巷中,河道、小桥、民居、寺观等与世界文化遗产耦园交相辉映,彰显着街区数百年濡养出的温润气质。

据了解,街区中传统建筑占比超过90%,除了普通民居,斑驳的围墙内还庇荫着不少深宅大院、民人故居,堪称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珍品。

在明清两代,平江路曾是门阀世代生活的“富人区”。清代中晚期,苏州两大望族“贵潘”和“富潘”分居于平江路两侧。他们的宅邸无一不是重金打造,相传共有六进的礼耕堂,由“富潘”第九代人潘麟兆于乾隆四年耗资30万白银,历经12年才完全建成,名门望族将这里视为理想地段,平江路的地位和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平江路也是一众文化名流与知识分子们心目中的理想栖息之所。明清时期,曾有申时行、潘世恩、吴廷琛、洪钧,4位状元生活在平江路一带,其中洪钧的宅邸就位于悬桥巷中。这条全长不到400米的小巷看似不起眼,却出了不少高门大户,清代著名目录学家黄丕烈,清末名医钱伯煊都曾居住于此,说这里是旧时苏州的文化中心也不为过。

有水的地方自然离不开桥,苏州古城内先进尚存古桥45座,平江历史街区中就有古桥13座,是城内古桥最集中之地。这些古桥的始建年代大多已逾八百年,其位置、名称、周边环境等基本未变。《平江图》所标示的通利桥、朱马交桥、胡厢使桥、唐家桥、新桥、雪糕桥等,现今仍能一一见到;其中通利桥、朱马交桥等在《吴地记》“后记”中都有记载,年份均不晚于北宋早期。苏州历史上的石拱桥,后为便利交通大多已改为平桥。只有胡厢使桥原貌未改,成为古城内仅剩的七座拱桥之一。从平江路“双桥”沿胡厢使巷往东数十米的中家桥北堍,面河耸立着一座石碑坊,由此又成一道今已甚为少见的桥坊景观。

纵横的街巷,布满历史痕迹的古桥,还有众多带着人文记忆的古宅、古井、古树、古牌坊……星星点点散落在平江各条古巷之中。平江古巷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展现着水乡古城风貌,诉说着千余年的平江故事、苏州故事与运河故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洁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平江   姑苏   大运河   古城   粮仓   苏州   河道   城内   运河   街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