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已经“名存实亡”!老人甚至看不懂电视,中国会不会走后路?

日语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是非常可爱,听起来很有特色,部分温柔又带点夸张的感觉,尤其在表达情感和语气词这方面,算是丰富又可爱。比如:ううん(不、不)、へえ(啊)、わあ(哇)、さあ(来吧),比较有印象的这些挺可爱的。特别是这个“ううん”,即使不是由女生来说的话,也会有一种反差萌。不过,现在的日语词汇,大部分都是由英语转化过来的,而你所喜欢的日语本身,事实上早已死亡了。

据科学研究调查,在日本中青年范围内,对现有的外语有大于50%的认知以及应用,而对日语外来词汇的总结表明,自90年代以来,在新增的外来词汇中,竟有90%以上都是源于英语。

例如,熊猫日语写作“パンダ”,发音和英语的“panda”并无二致,灰姑娘日语是“シンデレラ”,也是英语“Cinderell”的发音,还有牛奶,王国之泪等等这些词汇,不仅发音取自英语,甚至连写法也不再是传统日语的写法。这对于年龄比较大的人,阅读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不少日本老人现在连电视都看不懂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日语的根基很浅,这表现在新生词汇的缺乏上,明治维新后,日本人费心尽力地用现有字造词去解释和翻译传入的新词,其中汉字起到了最大的作用。目前中国使用的一些词语都是从日本传来的新汉语词汇。但后来日本人就放飞自我了,直接玩音译,不再使用汉字。导致现在日语很难懂。

再加上20世纪初的西方化运动,明治时代培养的创造性汉字词汇,如今已大为萎缩。对此,日本文化界十分不安。十几年前就有人讨论“彩色激光打印机”,为何如此美丽的词汇日本人无法创造?这个中文词汇日本人一望便知其意,但日本人在汉字运用上已不如百年前。如今只能读作“嘞咋喀拉扑琳榻”(レザーカラープリンター),简单地音译英语的“coler、leser、pinter”,许多老人根本不了解其含义。

不光是日语,我们的中文也曾有好几次差点被“西化”,1928年,钱玄同等人制定了一套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妄图将汉字改为拼音,以方便和外国人沟通。除此之外,鲁迅、蔡元培等文学巨匠多多少少都有些废除汉字的主张。

所幸有北大教授赵元任挺身而出,他认为,汉字是我们民族数千年来文化的精华和根基,不能动摇,万一改成用拼音表达,很多词的含义就无法体现了,赵元任在这个问题上不屑与人争论,只写下两首通篇都是同一个音的文言文就让主张废除汉字的人理屈词穷,分别是《施氏食狮史》和《季姬击鸡记》,最终汉字才保留了下来。

然而,由于近年来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似乎这种节奏又被一些人带了起来,不管是网络媒体还是报纸都经常看得到夹杂着的英语单词,日语还用他们的假名来拼一下,中文都是直接写英文单词例如“DVD、CPU”,还有“……TV”之类的。

再比如,皮卡,很多老人可能就不知道那是啥,但是你叫斗车,大家就能听懂,问题是皮卡听起来比斗车似乎更高级;T恤,实际上以前叫汗衫,但是商家觉得叫T恤更高级,为什么不能通俗易懂,非得整这高大上洋气,这实在是现代商业包装的尿性。

但我始终认为,我们的汉语在与英语相比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汉语实在不应,也不能走日语的后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面对新出现的事物时需要创造新词组,过去的人也无法理解当前的语言。冗长的单词,复杂的语法以及表达能力的不足,这都是英语的固有问题。不管是科技的发展还是艺术的拓展,英语都不是一个理想的工具。

随着英语词汇的不断增长,其不能精确地传达信息的含义,这些词汇适用范围非常有限,间接地影响了学术发展。甚至许多论文使用的专业词汇,对其他专业来说难以理解。文字/语言是传播信息的工具,英语的缺点最终将显而易见地暴露出来。而汉语是一门发达而高效的语言,具有变幻莫测的特点。无论是一千年、两千年,甚至数千年前的文字,如今我们仍然能够理解。如果说英语是二维的,那么汉语就是三维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日语   明治维新   斗车   老人   汉字   汉语   名存实亡   日本人   日本   后路   英语   发音   中文   中国   拼音   词汇   含义   语言   电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