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宝珍:刘少奇原配夫人,32岁在雨花台英勇牺牲,三个子女皆成才

1958年9月,刘少奇在夫人王光美的陪同下来到南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第一次来南京。

虽然行程非常紧张,可刘少奇夫妇还是专程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凭吊烈士。雨花台是用鲜血筑成的,是一部鲜血写成的史诗。

这里也长眠着刘少奇的革命伴侣何宝珍烈士。在烈士纪念碑前,刘少奇怀着悲痛的心情,深切哀悼这位永铭于心的女性。

离开前,刘少奇对王光美和随行工作人员说:“为了革命的胜利,无数的革命先烈牺牲在这

里,何宝珍同志便是其中的一位。”

说到“何宝珍”三个字时,刘少奇的眼眶湿润了,记忆将他短暂地拉回到了和这位革命伴侣并肩奋斗的日子。

虽然何宝珍已经牺牲二十多年,但在刘少奇的心里,她从未真正地远去,他们不止是夫妻,还是彼此最忠诚的革命同志。

刘少奇是这样评价何宝珍的:“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 ”而何宝珍也配得上这个称赞。

何宝珍,又名葆贞、葆真。于1902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梅花镇桂头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

十几岁时,何宝珍被父母送给地主家做工,给地主家的小姐当丫头,小姐读私塾,因为陪读,何宝珍也得了认字的机会。

因天生聪慧又勤敏好学,何宝珍的成绩竟然比小姐的还要好,一位亲戚发现了何宝珍读书的天赋后,主动资助她去读书。

1914年,12岁的何宝珍来到县城小学读书,191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设在衡阳的省立女三师。

何宝珍最初的理想是想成为知识渊博的教师。为此,她每天埋头苦学,课堂知识满足不了她求知的需要,她就经常到图书馆借阅课外书籍。

这期间,何宝珍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如《新青年》《湘江评论》等等。这些刊物中的每一句话都能拨动她的心弦,使她的思想朝着一个新的领域靠近。

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犹如春雷、闪电一般,冲击着中华大地,很快波及到了衡阳,何宝珍得知消息后,也在校内组织进步学生搞学生运动。

她号召大家剪掉辫子、梳短发,还组织学生上街游行、演讲,演话剧宣传爱国思想, 她主演的《哀台湾》《孔雀东南飞》等短剧十分成功,不少群众看了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但何宝珍的举动触碰了校方的利益,最终校方捏造事实,将何宝珍等几名进步学生开除学籍,虽然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可何宝珍并不失落,因为她已经有了新的人生方向。

不久后,在共产党员张秋人的介绍下,何宝珍带着介绍信来到了长沙清水塘中共湘区委员会,毛泽东和杨开慧热情地接待了她。

在长沙,何宝珍就住进了毛泽东的家,还得到了免费进入中共湘区委员会办的自修大学学习的机会。

在此期间,经毛泽东、杨开慧的介绍,何宝珍结识了刚从苏联留学回来了刘少奇,二人于1924年结为革命夫妻。

婚后,夫妻二人就投入了紧张的革命工作中,少奇忙于接待工人、到工地调查、 处理具体问题等工作,何宝珍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给工人们传授知识。

1925年,根据组织上的安排,何宝珍跟随刘少奇离开了生活两年的安源,前往广州继续开展革命工作。

从此,她便跟随丈夫到处奔走,四海为家,过着出生入死的生活,他们去过华北、东北、上海,足迹涉猎大半个中国。

期间他们先后有了三个孩子,但除了幼子毛毛带在身边外,长女刘爱琴和长子刘允斌都被寄养在不同的地方。

为了缓解思念之苦,他们只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工作上。到了1932年,刘少奇奉命要前往苏区工作,何宝珍则带着孩子继续留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

临别前,刘少奇再三交代说:“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毛毛!”何宝珍含泪答应,就在丈夫转身时,她仿佛有种很不好的预感,突然说了一句:“你再抱抱我和毛毛!”

果然,这一别就是永远。留在上海的何宝珍化名为“王芬芳”,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继续为革命奔走。

由于互动频繁,何宝珍引起了特务们的注意,1933年3月31日,何宝珍不幸被敌人抓捕,在敌人闯进门那一刻,她迅速将毛毛给了房东太太,孩子才免遭一劫。

敌人对何宝珍连夜审问,可她坚持称自己只是一名小学教师,因为没有证据,敌人只能将她关押并叛徒有期徒刑15年。

在监狱内,何宝珍也是活跃分子,她和同样被关押的同志们继续为革命而忙碌着,并合起来和敌人做斗争,通过抗议、绝食等方式为狱友们争取权利。

然而,在1934年秋,赤色互济会一个女干部被抓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选择叛变,竟然交代了何宝珍真实的身份,敌人如获至宝。

起初敌人假装献媚,承诺说,只要何宝珍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不但放她自由,还会给她一大笔钱。

何宝珍只说:“我虽然是刘少奇的妻子,但只照顾他的圣后,关于工作我从不干涉,你们能从我口中得到什么情报!

敌人见软的不行就暴漏了本来面目,开始对何宝珍用刑,沾着盐水的鞭子犹如雨点一般落在她的身上,可何宝珍宁死不屈。

敌人开始变着法子地折磨何宝珍,老虎凳、吊打、竹签插指甲......何宝珍被折磨到一次又一次地晕厥过去,狱友们看着浑身是伤的她都落在了眼泪。

可何宝珍却安慰说:“别哭,我们要坚强!”因为实在得到不到任何情报,敌人决定将何宝珍处死。

这年10月18日的清晨,一个宪兵走进了监狱,大喊一声说:““何宝珍!快穿好衣服,马

上转移。 ”

何宝珍一听,什么都明白了。 狱友们知道她此去凶多吉少,很多人又哭了,何宝珍却很平静,她微笑着向难友们挥手说:“别了!谢谢大家 对我的关怀。”

说罢,她唱着《国际歌》向外走去,留给狱友们的只有一个背影,而她的 歌声则引起难友们的共鸣, 大家应声唱起来,歌声愤怒而激昂,响彻整个监狱。

牺牲这年,何宝珍才32岁,其实,她不止是一个革命者,还是妻子、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可为了胜利、为了黎明,她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后来有狱友回忆说,被关押期间,何宝珍很想念自己的三个孩子,她说:“如果革命胜利了,希望孩子们可以好好读书!”

何宝珍的愿望最终实现了,她的三个孩子都成长为了国家的栋梁,长女张爱,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长子刘允斌是我国核化学专家,幼子刘允若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导弹专家。

多年后,提及何宝珍说了这样一段话:“何宝珍进了监狱,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她总是说,若是能和夏明翰、杨开慧、向警予他们比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多么地荣耀与骄傲!”

显然,何宝珍做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雨花台   牺牲   狱友   难友   幼子   爱国   长女   原配   长沙   烈士   英勇   上海   监狱   夫人   情报   子女   敌人   孩子   工作   刘少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