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再单方面克制,美国布局被打乱,耶伦示好是骗局?

中美贸易战之后,中方首次出手反制,中国告别了单方面“善意与克制”的时代,中国重拳出击,打乱了美国的战略布局。耶伦访华示好,有可能是拜登政府的一场骗局。埃尔多安给泽连斯基送两份大礼,普京被背叛了!中美科技战会如何发展?埃尔多安又为何态度大变?

中国单方面“善意与克制”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过去多年的中美竞争进程中,中国始终都是更加被动的一方。美国一方利用自身的技术与经济优势,频繁对中国进行“卡脖子”,而中国往往以总是顾及自身发展合作以及全球市场稳定,以一种“单方面善良”的态度,保持着竞争上的克制。

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得到了保护,在过去几年并未因为美国的制裁而出现大规模衰退,但是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也越来越得寸进尺。

在过去一年中,美国就大幅强化了对中国企业的不公正待遇,并同荷兰、日本一起建立对华芯片遏制同盟,限制对中国的芯片制造设备出口。近期更是计划同荷兰制定新的限制政策,对中国芯片产业连续出击,同时限制部分美国企业对华投资,进一步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长此以往,美国必然会一步步扼杀中国的发展力量,为大局观的“善意与克制”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时代,在七月初,中国正式开始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对美国的一次强力反制,限制了镓和锗两种金属及相关材料的对外出口,从8月1日起,境外客户购买这两种材料需要提交申请,获得批准后才能购入。

这是中美竞争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就在7月8日的一篇文章中对此次中国的反制措施进行了一系列分析,道明了中国走出“善意与克制”的时代之后,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

沈逸认为,此次出口管制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本次出口管制在产业链上真正动用了中国的优势,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优势武器化。

第二,本次出口管制的效果清晰,美国商务部罕见地在新闻稿中对此喊出了“坚决反对”,这对外传递出的信息是本次管制击中了美国的薄弱环节。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中美战略博弈竞争的特点。

第三,中国宣布采取反制措施的时间点恰好放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对华访问之前,有特别的用意。

基于这三点意义,他分析道,中方在中美博弈之中不是没有筹码,而是为了表现善意和诚意,一直在筹码策略上表现出克制和审慎。但是由于美国的回应让中方感到失望,中国给出的善意策略没有取得成果,所以中国作为理性的国家已经开始更改策略,对自己所拥有的实力与筹码加以运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对美国进行强硬的反制。

由此,沈逸教授认为,中美两国当前的关系不容乐观,不应对此抱有过高的希望,应该以一种务实理性的态度看待中美关系的进展,也应该对中国未来目标的实现保持坚定信心,

同时他也指出,中国一直坚持“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的原则,中国现在不仅有这两个选项,还有一套完整的工具体系,能够针锋相对、实事求是地加以运用。最终这场博弈无疑会朝着向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基于沈毅教授的这种分析,当前中国对镓和锗的限制很可能只是对外反制的第一步,如果美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峻,仍旧与中国针锋相对,接下来随着中国进一步措施的推进,发生的很可能就是全球化的破碎与对美国布局的打乱。

中国的反击已经打乱了美国布局

有关中国在接下来的科技竞争中会不会继续出牌,外界已经基本没有争论,很多分析者都已经确信,现在的限制措施之后,中国会有更多针对性限制。

在台媒7月9日的一篇报道中就明确指出,中国此次的反制只是在“出前菜”,若中方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就此打住,没有更大的牌可以打,就会输掉这场科技之战,但实际上,中国手中还有稀土等其他很多项目,通过大范围的原材料限制,中国可以对美国进行有效反制,并通过区别对待的方式影响美国的结盟状态。

这段分析想要阐述的观点实际上是:如果中国没有后手,就不会打出第一张反制牌。这种推论非常正确,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已经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开采、精炼、加工原材料方面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这种主导地位让中国手中有许多可以针对美国的牌可以打,在这场技术竞争中,美国固然占据着比中国更高的科技优势,但如果这些科技产品失去了原材料,就如同大楼失去了地基,显然是无法维持竞争优势的。

因此,美国方面必须要面对现实,重视中国在原材料领域的能力与地位,改正自己以往对中国的不当态度,否则必然会遭受更加严重的损失。

不过对中国是否能利用这些手牌真正击败美国,外界还有很多争论。因为矿产类的产品通常具有替代性的特征,即便中国在储量上占有全球优势地位,在全球其他地区也仍旧可以开采出大量矿物,美国似乎可以用替代策略来抵消中国的反制,从而维持自己在科技竞争中的优势。

但答案是否定的,美国高层并非不知道这个问题,实际上从很早开始,美国方面就在强调矿物类产品的自给自足,呼吁消除对中国的矿物依赖。但在实施过程中,美国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根本无法摆脱这种依赖。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在6月30日时就刊出了一篇名为“美国战略矿产资源陷入危机状态”的文章,批评美国近年来一直痴迷于能源安全、矿产安全以及一切能实现自给自足的东西。然而涉及到关键部分时,又不愿意投入真正的资金与实践措施来拓展自身的采矿和精炼行业,仅仅是通过所谓的“安全合作倡议”以及“合作谅解备忘录”来拉拢其他国家为美国提供原材料,而一纸联盟的标签根本无法解决问题,这些空中楼阁的政策不能给美国带来任何改善。

与此同时,中国并没有原地踏步,而是在不断扩大在全球范围内的矿业投资与开采,深度融入全球的矿产资源供应产业链,这导致了美国即便与诸多国家签署矿物类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也不得不在产业链上经过中国的环节,美国所谓自给自足的政策根本不能真正实现。而一切脱离中国,重新开辟新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又是美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所无法接受的。

总而言之,在策略的错误之下,美国一步错、步步错,其布局已经被中国的反制打乱。

现在美国最需要的不是建立所谓的自给自足矿业产业链,而是改善同中国之间的关系,重新构建起中美两国互利共赢的产业合作,唯有如此,美国才能在避免损失的前提下恢复产业供应,维持自己的技术发展,否则,缺失地基的空中楼阁最终还是会倒塌。

耶伦的示好是不是一场骗局?

美国并非没有表现出想同中国缓和的态度,在7月6日至9日访问中国的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来华访问的态度就相对温和,传达出了希望稳定中美双边关系、共同管理两国双边分歧的信号。

耶伦在访问期间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积极的成果,她与多名中国高层官员与企业人士会见,表现出了颇为友善的氛围。同时,她也首先提出了美国寻求“良性竞争”而非“赢者通吃”的关键态度,她以拒绝对华“脱钩”、保持对华交流为核心,同中方讨论了一系列中美经贸关系话题,给外界一种中美关系正在快速缓和的直观感受。

但与此同时,耶伦也带来了一些政治任务,向中方传达了对中国反制美国遏制的不满;同时代表拜登政府向中国解释“华盛顿不会在其国家安全利益和人权关切问题上做出妥协”,这些话题都抵消了耶伦所表达出的积极态度让中美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甚至让人怀疑耶伦访问的温和态度是不是一场针对中国的骗局。

美国地缘政治顾问托马斯·鲍肯在7月8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就批评耶伦的这种态度是“一边寻求稳定中美双边关系,一边又将中美外交局势紧张的责任推给中国”。他认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不会因为耶伦的访问就逆转,因为美国想管理中美关系,却只允许中国“就如何保证美国的利益提出建议”。

这种缺乏自知之明的态度导致了包括耶伦在内的美国官员坚持认为,华盛顿可以保留对中国的高关税、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措施以及对中国实施出口限制的权利,而且中国不能对此进行任何反制。

鲍肯认为,中国要在必要时对美国施压,以改变美国的这种错误认知,让美国不再将中国的沉默当做软弱,从而重新形成中美两国之间的平衡关系。不过他也指出,这种策略不应该是长久之计,因为中美的经济体量占全球总经济体量的40%以上,两国在长期角度上应该取得更多进展,而非维持这种紧张关系,这需要美国正视自己的缺陷,停止损害中美关系。

这一番评价是对中美两国当前关系的正确认知,其给出的解决方案也确实能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但却很难真正实现。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来看,鲍肯的思维过于理性,很难被美国主流思想接受,美国已经习惯于将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缺乏共赢思维,不太可能会直视自己的缺陷并做出改正。

这就需要看中国接下来对美国的反制与施压能达到如何程度了。这固然不是长久之计,但却是唯一能让美国重新清醒的办法,中国必须迈出这危险的一步,必须用冰冷的现实让美国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那个在全球一家独大的超级霸权。

俄罗斯遭到土耳其“背叛”

在节目的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件俄乌冲突相关的重要事件。

在北约峰会召开的前夕,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各国之间多方走访,以寻求更多的武器支援和政治支持,其中,在土耳其他就获得了足以改变俄乌博弈局势的一次政治助力。

在当地时间7月7日,泽连斯基抵达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举行了会谈,会谈结束后的联合记者会上,埃尔多安明确表示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认为乌克兰“理应成为北约成员国”。他还重申了土耳其在俄乌冲突中的和平立场,希望双方恢复和平。同时,埃尔多安还向外界传达了俄罗斯总统普京8月份访问土耳其的消息。

这次会晤之后,土耳其方面还释放了五名去年在马里乌波尔战役中,被俄罗斯俘虏的“亚速营”指挥官,让泽连斯基将其带回乌克兰国内,以表达对泽连斯基的政治支持。

虽然埃尔多安极力表现出一副仍旧在俄乌之中和平斡旋的姿态,但他这次却给普京带来了不小压力。

首先就是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支持,极大的触动了俄罗斯的敏感神经。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本身就是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重要理由,如今土耳其作为俄乌之间的斡旋者,公开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难免让俄罗斯认为自己一直以来对土耳其的信任受到了背叛。

此外,埃尔多安释放依据去年换俘协议换得的五名俘虏时,似乎并没有与俄罗斯进行交涉。在俄罗斯媒体《今日俄罗斯》7月8日的报道中,就引述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的声明表示,土耳其在释放这五名亚索因指挥官之前并没有通知俄罗斯,释放五人的行为也明确违反了此前土耳其与俄罗斯达成的协议。根据该协议,这五名“亚速营”指挥官本应留在土耳其境内,直到俄乌冲突结束。

不过,俄罗斯并没有太过指责土耳其,佩斯科夫甚至表示,俄方理解土耳其的行为,因为北约峰会即将到来之际,土耳其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土耳其作为北约的一员,理应做出行动来表明其与该组织的团结。俄罗斯对此表示非常理解,但是违反与俄罗斯之间的协议并不好。

俄罗斯这一番有些冷幽默的回应带有一种无奈,现在俄罗斯除了土耳其之外似乎并没有和北约交流的渠道,为了日后谈判结束冲突,俄罗斯似乎只有接受一种选择。

同时,俄方似乎对土耳其的“背叛”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土耳其本身就是一个机会主义国家,擅长在外交场上闪转腾挪,此次的背叛,也只是土耳其的日常操作。

但是裂痕不会因为俄罗斯的妥协而小时,而是会不断积累,在日后影响到俄乌冲突的和平谈判。土耳其若是真的想在俄乌谈判上发挥积极作用,最好在俄乌事务上三思而后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美国   北约   中国   乌克兰   土耳其   中美   反制   中美关系   自给自足   示好   俄罗斯   产业链   中方   骗局   善意   原材料   布局   态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