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茶,还有哪些古代的饮料流传至今?

除了茶以外,最能旗鼓相当的就是酒了。

在古代,酒非常地日常,而且古代人就特别执着于研究酒的度数。

先秦时代酿酒,兼用曲、蘖两种酒母,到了汉代,以蘖酿造的醴逐渐消失,汉人制曲,多以麦为原料,有大麦、小麦、细饼等多种酒曲。(这时候的酒度数都不是特别高)

北魏贾思勰在 《齐民要术·法酒》中讲:“作桑落酒法:麴米一斗,熟米二斗,其米令精细净淘,水清为度,用熟水一斗,限三酘便止。”

魏晋这些文人雅士就开始研究口感精致的酒水,但到了唐代酿酒技艺才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出现了以大米为原料,直接由曲母培养而成的红曲,有更强的糖化力和酒精发酵力,度数达到8、9度上下,顺便唐代的酿酒师们也研究出来了葡萄酒,不过度数就更不高了,所以我们看到古代名人(例如李白、欧阳修)都特别能喝,嗯,不用高估他们的酒量,他们喝的可能是真的水。

不过葡萄酒是真的从古至今就特别贵啊!

陆游诗里记载:如倾潋潋蒲葡酒,似拥重重貂鼠裘。一睡策勋殊可喜,千金论价恐难酬。

这葡萄果酒,简直就和名贵的貂裘衣服等价。

到了宋朝,酿酒业继续发展,精进了酿酒技术,能制造优质的饼曲,酒体的酒精度数为3-12之间。宋朝时的“浊酒”,通常是以稻米为原料,酿出的酒大多为黄颜色,所以整个酒水颜色浑浊还飘浮着渣滓,即古人所说的“浊酒”,度数7、8度。

范仲淹的一句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与浊酒相对的是清酒,李白诗里这样描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这种清酒往往是在冬夏酿熟,经过沉淀发酵,变成清澈的酒液,度数和浊酒类似,但口感更加香甜,基本是皇家贵族专享。

在宋朝还有么一款桂林三花酒,这种白酒产于宋朝偏远的广西地区,是一种要经过三次蒸馏才可以喝的白酒,工艺已经接近于现代蒸馏酒。以宋元年间的许多文人笔记说,这种酒的度数,远远高于民间普通的浊酒,几乎就是一碗下来就会醉。但毕竟这种蒸馏技术,与烧酒技术还有所不同,所以度数不会超过20度。

《本草纲目》的记载说:“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才出现了与我们今天类似的白酒,这时候已经是元代了,元朝人热烈,首创其法,基本是采用蒸馏方法提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这种高纯度的酒差不多在40~50度左右,所以元明清没听说出现过什么酒仙之类的,我估摸着,古代人是真的挺不能喝的。

明代《制酒工艺图》

随着酒的酿造技术不断发展,明朝出现了更多更好的酒,烧酒、黄酒不说,比如说露酒,是从传统的配制酒开始发展,属于混成酒,当时可以使用蒸馏酒或发酵酒作酒基,勾兑一定量的果汁、糖汁、药材或香料配制而成。传统的串香工艺有了革新,取代了各种花卉酒、节令酒等等,成为最主流的酒之一。

当时有著名的“京华露酒”、“秋露白”、“茵陈酒”、“竹叶青”酒等等。“竹叶青”在明朝成为显示家中财富的标志,西门庆就吹嘘他家的“竹叶青”“峻利”。也是因为酒基变了,黄酒或者烧酒都变厉害了,说是宫廷秘方传出来的,连皇帝都喝“竹叶青”。

其他的饮料:

古人的饮品种类繁多,口味颇丰。

隋唐时代的饮子

隋唐生活比以前讲究,出现了用果品或草药熬制的“饮子”。

它是一种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饮料,不但解渴,还可以清热解毒。

“饮子店”遍布长安街头,喝“饮子”一度成为了古人的一种潮流。(嗯……有点类似凉茶呢)

宋代的凉水、熟水、浆水

古代夏天最高级的饮用水叫“寒水”。寒水即“冰水”,又称“凉水”,也是一种纯天然水。

东汉蔡邕《为陈留县上孝子状》记载:“臣为设食,但用麦饭寒水”。

古时没有人工制冷降温设备,为了能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寒水,古人从冬天就要开始准备,设凌阴(藏冰室)将采集的天然冰块保存起来,到天热时再拿出来消费,称之为“夏冰”。

南宋后期的周密《武林旧事》中,写了很多吃吃喝喝的事情。放到现在,大概也算一种临安城吃喝玩乐之类的书。其中有凉水一节,‍‍记载了当时很多饮料:甘豆汤、椰子酒、豆儿水、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团、雪泡缩脾饮、梅花酒、香薷饮、五苓大顺散、紫苏饮。


宋代是文人雅士最闲的一个时代,吃喝玩乐基本是达到顶峰时期,除了“凉水”还有“熟水”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己类》里记载:“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沸滚汤在瓶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若以汤泡之,则不堪。香若用来年木犀或紫苏、须略向火上炙过。方可用矣。” “故宋京城,持瓶卖粱秆熟水,其法,以稻秆心抹择齐整了,用水浸,洗净,晒干,作小把子。如烫熟水时,以火炙少时,先以汤烫两次,然后烫熟水。”

由此可见,熟水就是先将果实或者药材一类的固体原料简单加工后再浸泡在煮沸后的汤液裡面得来的。


还有一种神奇的饮料叫“浆水”。

就是将熟米饭趁热倒入冷开水中,以缸浸五七日,变酸后饮用,冰镇后味道尤佳,还可以在里加入各式水果,做成如今的果味饮料(有点酒水的意思)。

元代的奶茶

在元代,奶茶非常盛行。

奶茶奶茶,就是奶和茶叶,奶茶的传播与奶和茶叶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2000多年前,《礼记》和《周礼》中就有记载,唐朝以前,中原汉人将奶带到了中原,在6000多年前,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被发现了人工种植茶的痕迹,在唐代,茶开始西传。

史料记载,唐德宗在煮茶的时候,加入了“酥”,也就是加工发酵过的奶,但中原人崇尚“清饮”,奶茶在中原的发展就断更了,到了元朝蒙古族占据中原,奶茶又开始兴起。

随后经过丝绸之路,奶茶这种品饮的方式传入了印度等国家,因为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他们在奶茶里又加入了不同的香料,印式奶茶由此传开。

再不久后,这种饮品又传到了欧洲,他们习惯于在制作奶茶时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不同量的枫糖,奶的味道因此浓郁,这种奶茶就是后来独特的欧式风味奶茶。

直到17世纪,英国人对印式奶茶进行创新和升级,将饮品赋予它一种故事和文化,作为贵族之间时尚、富有仪式的生活方式,一些经典的奶茶风味如皇室奶茶或英式奶茶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明代的果蔬渴水

明代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记载:“古人好奇饮,作百花熟水,又作五色饮及冰、蜜、糖、药种种之饮,予以为皆不足尚。”

把果蔬型饮料叫做“渴水”,在《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明代著作中,“渴水”即为饮料名称,相当于今天的稀释类果蔬饮料——橙汁、椰奶等。

明代时的果蔬饮料种类繁多,有林檎(沙果)渴水、木瓜渴水、五味子渴水、杨梅渴水等。[1]

清代的荷兰水

所谓荷兰水,其实就是现在我们常喝的汽水,清朝的同治年间传入我国后,成为达官贵人宴席中的高级饮料,后来中国人自己也办厂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苏州的瑞记公司,和宣统元年(1909年)的上海惠华汽水厂。[2]

参考

1、资料来源: https://culture.china.com/history2014/11159882/20171023/31589687.html?noadaptive

2、资料来源: https://culture.china.com/history2014/11159882/20171023/31589687.html?noadaptive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竹叶青   饮子   饮料   中原   浊酒   度数   宋朝   明代   奶茶   古人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