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地主救了一女兵,她醒来解开衣服求帮忙,地主犹豫后答应了

01

1937年冬,吴仲廉和丈夫曾日三随着西征的队伍,来到了河西走廊。

在这里,吴仲廉生下了儿子,但部队生活条件差,加上环境恶劣,吴仲廉一直没有足够的奶水,孩子饿地“哇哇”哭。

同时,带着这么年幼的孩子作战,实在是很不方便,也容易暴露目标。

实在没有办法,吴仲廉就想把孩子送给当地的农民抚养。

但那时候,大家都处于吃不饱的情况,即使愿意帮吴仲廉养孩子,也不能保证能让孩子活下来。

正在吴仲廉走投无路时,村里的大娘告诉她,地主王学文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也许找他能帮上忙。

吴仲廉就和丈夫曾日三商量,曾日三一听王学文是地主,便皱起了眉头:“我们是要打 倒地主的,怎么能把孩子托付给他呢?”

“可如果不托付给他,孩子就要活活饿死了。”吴仲廉伤心地说。

听到这话,曾日三埋下头擦着枪,却红了眼眶。

再三思考后,他走到妻儿身边,看着瘦弱的儿子,摸了摸他的头,强忍着泪水,下决心说:“你送去吧!”

吴仲廉穿好大衣,把孩子放入怀里,颤颤悠悠地往王学文家走去。


02

地主王学文正在家里照顾老婆,他的老婆刚为他生下第五个孩子。

说起来,这个王学文也是个可怜的人,他和老婆总共生了五个孩子,可前面四个都已经夭折。

对于这第五个孩子,他们是一半高兴一半担忧。

这天,夫妻俩正说着话,忽然听见敲门声,王学文开门一看,发现门口躺着一个年轻的女兵。

王学文四下张望无人,便一把将女兵拖回了家中,把她抱到热炕上,盖上被子,让她暖和暖和。

没一会儿女兵醒来了,让王学文没想到的是,女兵醒后急切地解开衣服,一个出生没几天的婴儿出现在她的怀里。

原来,这个女兵就是吴仲廉,由于她生孩子没多久,身体虚弱,加上连日为孩子操劳,她刚到王学文家门口敲门,就晕了过去。

看到王学文,吴仲廉哽咽着说:“大哥,求求你,收下这孩子吧,我带着他打仗,实在不方便。”

王学文感到很为难,他前面已经失去了四个孩子,这第五个孩子肯定要更加小心地养育,他和老婆年龄也大了,他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帮吴仲廉照顾孩子,怕辜负了她。

正当他犹豫时,王学文的老婆说:“咱就收下吧,就当给孩子找个伴。”

听见老婆这样说,王学文便答应了。

他老婆连忙接过孩子喂奶,孩子第一次吃得饱饱的,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看着熟睡的儿子,吴仲廉放心了,她对王学文说:“以后孩子就跟你姓,叫王继曾吧。”

王学文点点头,说:“你放心,既然我答应收下孩子,只要我有口吃的,就一定不会饿着他。”

就这样,吴仲廉把孩子托付好后,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03

不幸的是,在一次战斗中,曾日三没能躲过敌人的炮火,英勇牺牲了,吴仲廉也被抓了起来。

王学文听说后,担心万一吴仲廉遇害,那她就再也见不到孩子了。

于是,他花了重金疏通关系,带着老婆孩子去见吴仲廉。

吴仲廉看到被王学文夫妻俩养得白白胖胖的儿子,喜极而泣。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匆匆看过儿子之后,吴仲廉便让王学文带着孩子赶快离开。

不久之后,吴仲廉就被押到别处去了,王学文和她失去了联系。

王学文很着急,想要出去打听,不料,此时家里遭遇了变故。

他自己的儿子因感染了风寒,不久就没了,夫妻俩心如刀绞。

好在,他们身边还有王继曾,从此,王继曾就是他们的亲儿子了,夫妻俩全心全力地抚养他长大。

一晃13年过去了。

1950年的一天,王学文家里来了三个军人,要把王继曾带走。

经过了解,原来吴仲廉并没有死,而是被红军营救了,现在生活安稳,她想接回孩子。

13年的养育,王继曾和王学文夫妻俩早已有了深厚的感情,说什么也不肯离开。

王学文劝道:“回到你生母身边,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将来可以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王继曾这才答应。

王继曾回到吴仲廉身边后,他们也没有忘记王学文的恩情,时常与他通信,询问家里的困难,有空时就去看望他们。


04

在战争年代,像王学文一样为红军养育孩子的人不在少数。

正因为有他们这样无私的奉献,为战士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战士们才能放心地在前方英勇杀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战争胜利后,战士们接回自己的孩子,也始终没有忘记养父母的恩情。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军民鱼水之情,用不同的方式,共同抵抗外敌,才有了今天中华民族的崛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人物##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女兵   地主   生下   恩情   暖和   犹豫   家里   儿子   衣服   身边   老婆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