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退役军官提出回归条件:制度不变,军队保留,大陆会同意吗?

众所周知,随着美国大打“台湾牌”,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频繁勾结外部势力,导致海峡两岸关系持续紧张。不过,以台湾目前的军力,一旦台海战争爆发,想阻挡解放军无异于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于是,我们就看到这样一幕,台军退役军官频繁上各种政论节目,表达对两岸关系的看法。这些退役军官往往分成两派,一派认为解放军“不堪一击”,一旦进攻台湾将损失惨重;另一派则认为台军根本不是解放军对手,应该跟大陆谈判,以合适的方式完成“两岸统一”。

2022年12月,台湾退役上校黄征辉的一番言论在两岸引起热议。黄征辉在台湾“华视”节目中,他就台湾前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黄征辉表示台湾和大陆应该尽快合二为一,双方通过谈判的方式将台湾变成中国的特区。

但是,黄征辉提出了台湾回归的两个条件:一是台湾现在的社会制度保持不变;二是台湾21万军队要保留下来。黄征辉还强调,如果大陆方面答应这两个条件就是“一箭双雕”,不仅两岸民众能安居乐业,而且台湾只是更换了一个名称而已。

黄征辉说:“这样大陆既得了面子,台湾也得了里子,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黄征辉还进一步解释台湾要保留军队的原因,要是大陆后悔要改变台湾的社会制度,这21万台军可以进行武力反抗。

那么,黄征辉的提议有没有可能实现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从建国后大陆方面对台湾政策的演变说起。事实上,毛主席很早就关注台湾问题,他充分意识到解放台湾的困难性。

1949年2月1日至3日,毛主席在西柏坡接见了秘密来访的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毛主席对他说:

“目前,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须要采取另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

同时,毛主席还准确预测到美国一定会介入其中,他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现在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下。这样,台湾问题比西藏问题更复杂,解决它更需要时间。”

毛主席虽然认为解放台湾困难性比较大,可还是决定一定要尽快解放台湾,时间是1950年8月前发起渡海作战。很遗憾,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介入其中,杜鲁门还下令驻守在菲律宾的美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不得不调整国防部署,加强东北国防安全,结果只能暂时搁置攻台之战。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当年9月29日毛主席在给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的信中特别提到一点,“以后请注意,只说是打台湾和西藏,不说任何时间。”

然而,台湾问题自此久拖不决,这是毛主席始料未及的。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朝鲜战争宣告结束。东北国防安全得以保证,毛主席认为是时候解决台湾问题了。

1954年8月底,大陆方面发表《解放台湾联合宣言》,进一步表达了解放台湾的坚定决心。当时党中央制定的解放台湾策略是这样的,“从小到大、由北向南、逐岛进攻”,并成立了浙东前线指挥部,张爱萍出任司令员兼政委。

然而,美国加强跟台湾当局的“联系”。1954年11月2日,美国和台湾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次年1月初,美国参众两院又通过了《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在台湾海峡使用武装部队的紧急决议》。

为了应对大陆采取武力解放台湾,美军第七舰队也积极行动起来,当时在我国东南沿海集结了大量舰船,包括5艘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40艘驱逐舰等。这样的强大火力,使得解放军无法与之抗衡,只能暂时放弃发起攻台之战。

也是从这时开始,毛主席对解放台湾的手段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准备军事方式的同时,也筹划着和平谈判的方式。1955年4月,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在这场举世瞩目的会议上,毛主席、党中央指示周总理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一个重要信息:中国在可能的条件下和平解放台湾。

很遗憾,由于种种原因,整个50年代关于台湾问题一直没有多大进展。随着时间推移,国共两党高层逐渐都进入暮年,尤其台湾国民党方面高官渴望叶落归根,也有意解决台湾问题,进而实现两岸统一。

1960年10月,毛主席在会见老朋友斯诺时,就台湾问题提了自己的看法。毛主席说:“我们要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好多地方就是用和平方法解决的。北京是用和平方法解决的,还有湖南、云南、新疆。这是因为,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必定会给台湾人民造成一定的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损失,我们提出以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替代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显然,斯诺是美国记者,毛主席跟他说这番话,就是说给美国人听的。无独有偶,1961年6月毛主席在会见印尼总统苏加诺时,再次提到了台湾回归问题。这里为了表达准确,引用毛主席的原话:

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毛主席首次明确向外界表示,台湾在与大陆统一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原来的社会制度,这也是大陆方面对台湾政策的重大转变。1963年1月,周总理请张治中秘密给关心两岸统一的陈诚去信,将“一纲四目”明确告诉台湾当局,这也是毛主席等人认可的。

所谓“一纲四目”是指:

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目:一、除外交统一于中央外,其他台湾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中正管理;二、如果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拨款予以补助;三、台湾社会改革从缓,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中正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四、国共双方保证不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

1965年7月,李宗仁回国后,他在跟毛主席交谈时,对台湾问题久拖不决感到忧虑,表示自己将为此尽最大努力。毛主席则说:“德邻先生,不要急,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来的,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很遗憾,由于毛主席、周总理、蒋介石等人离世,解决台湾问题暂时无法继续推进。我们总结一下,从建国之初到毛主席逝世,大陆方面对台湾的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化,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到“和平解决”的阶段。

1978年改革开始后,邓小平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1983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一则新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今天(6月26日)会见美国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先生,同他进行了亲切的谈话。杨力宇先生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来京的。

就是在两人会谈中,毛主席提出了实现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六条方针,即“邓六条”。邓小平表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从后来官方报道的新闻来看,邓小平跟杨力宇的会谈,目的之一就是将“一国两制”具体化,也是告知美国政府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最新政策。

邓小平明确表示,台湾地区的制度可以跟大陆不同,但是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邓小平和毛主席的想法是一样的,台湾回归后可以保留原先自己的制度。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一点,就是前面台军退役上校黄征辉提出的两个条件并不是他口若悬河,而是他对大陆方面当前对台湾的政策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最起码是符合“一国两制”的政策的。

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确,那就是当初大陆方面允许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但不能对大陆构成威胁。反观现在的台军,由于美国持续对台湾军售,使得台军拥有大量相对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

因此,我们可以回答黄征辉提出的条件,可以保留台湾现在的制度,这点已经包含在“一国两制”里,至于保留军队是不可能的,因为台军对大陆构成了威胁,所以保留军队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

一句话,“军队不能谈,这不是策略问题,而是原则问题!”不过,我们可以预测,距离两岸统一的时间不遥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台湾   党中央   中正   军队   条件   大陆   台湾问题   美国   军官   中国   解放军   两岸   和平   方式   制度   政策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