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盛极一时的北影厂三朵金花,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境况如何?

北京电影制片厂是中国电影的摇篮,几十年来,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影厂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电影的梦工厂,不仅是因为其曾制作无数优秀的电影作品,还在于它曾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的电影人才。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电影演员大多都是出身北影厂,其中刘晓庆、张金玲、李秀明三位颜艺俱佳的女演员更是被称为“北影厂的三朵金花”。

这三人在当时都因为精湛的演技和出众的容貌而受到观众的追捧,丝毫不输如今的高人气明星。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盛极一时的北影厂三朵金花,如今境况如何?

电影梦工厂

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49年4月20日,原名为北平电影制片厂,后于当年10月更名,是新中国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

文化发展一直是中央人民政府所关注的重点事业,人民电影事业的成长在文化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北影厂作为老牌国营电影制片厂,肩上承担着重担。

北京电影制片厂原本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管理的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电影制片厂,1948年北平和平解放后被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北平军事委员会专门从延安革命根据地抽调了一批优秀的文艺骨干和有电影工作经验的干部,组建起了最初的北影厂。

作为国营老电影制片厂,北影厂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坐拥最顶尖的电影人才和资源,在此基础上,走出了一条风格独特的电影制作之路。

与其他国营电影制片厂相比,北影厂在制作电影的题材上就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受时代特征和历史传统的影响,那时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等国营厂大多喜欢拍摄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作品中流淌着浓厚的红色基因。

但北影厂却偏爱改编文学名著,尤其是一些现当代作家所著的文学作品,诸如鲁迅、矛盾等作家的经典小说,都曾被北影厂搬上过大荧幕,因此当时有人评价道:北影厂制作的电影总带着浓浓的书卷气。

《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以及《红旗谱》等都是北影厂曾经的知名代表作,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欢。

北影厂也曾拍摄过一些革命题材的电影,但也都带有明显的北影厂的风格,不一味追求宏大叙事和激烈的战争场面,反而侧重于刻画具有生活气息的革命任务,着眼于战争年代中的人们的生活。

七八十年代后,文化市场逐渐放开,北影厂出了继续延续传统,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外,还积极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参与了话剧和影视剧的制作。

北影厂曾经制作过的《骆驼祥子》和《茶馆》等作品,被北京人艺话剧演员制作成了同名话剧,如今这些作品都成为了人艺的口碑剧目。

改革开放后,影视剧的拍摄在国内兴起,北影厂参与并帮助了四大名著电视剧的翻拍工作,为其提供了不少的支持。

除了制作无数的优秀影视作品外,北影厂为中国影视行业作出的另一大贡献便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影视人才,其中不乏全国人民所熟知的影视大明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北影厂有几位青年演员先后凭借在影视作品中的出色表现被观众所熟知,他们在影视作品中的精湛演出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当时的北影厂演员中,拥有最高人气的便是刘晓庆、张金玲和李秀明三位女演员,她们被观众们并称为“北影厂的三朵金花”。

这三位优秀的青年女演员红极一时,一有作品播出便会受到观众的追捧,北影厂的名声也因此更加响亮。

如今几十年过去,曾经盛极一时的三位女演员却有了各自不同的人生,她们有人继续深耕艺术,有人则早早更换了赛道,境况各有不同。

刘晓庆:一个人的电影史

改革开放后,中央重新重视起电影行业的建设,中国电影创作出现了新的生机,迎来了属于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刘晓庆便是在那一时期前后误打误撞进入了电影行业,成为一名演员,随后很快声名鹊起,成为一代颇具传奇色彩的影星。

刘晓庆并非科班出身,她最早是在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扬琴专业的,那时的她虽然很喜欢看电影,但却从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电影演员。

刘晓庆在音乐学院附中时,认识很多漂亮的同学和师姐说想要做电影演员,但她却并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去拍电影,然而等到真正迈入片场后,她才发现原来自己如此适合并热爱这个行业。1975年,刘晓庆进入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成为了一名文艺兵,在当兵第三个月时,她被选中参演翻拍的电影《海鹰》,这是她的首次触电。

虽然不是专业演员,此前也没有任何的电影表演经验,她的表现却让人非常惊喜,富有灵气的一张面孔使观众难以忘怀。

在《海鹰》之后,她又连续拍摄了《南海风云》《南海长城》和《四渡赤水》三部影片,成为了当时影坛备受瞩目的一颗新星。

刘晓庆在这四部影片中的精彩表现,获得了许多人的赞赏,她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极为宝贵的机会,几家电影制片厂都注意到了她。

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时都在为筹备的新电影挑选演员,当刘晓庆在大荧幕上横空出世后,她们都不约而同地看中了她,邀请她去试戏。

最终刘晓庆被北京电影制片厂选中,一连拍摄了《小花》《婚礼》和《瞧这一家子》三部电影,成为当时的轰动性事件。

作为一名新人演员,刘晓庆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她参演的《小花》在当年的百花奖中几乎包揽了全部奖项,这部电影也成为了当时电影界的标杆。

很快刘晓庆就从文工团被调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从此成为了一名职业电影演员,开启了她星光熠熠的人生新阶段。

1978年,刘晓庆迎来了自己电影创作的井喷期,几乎所有重要的大制作电影都有她的参演。

无论是《原野》中的充满野性和欲望的花金子还是《春桃》中坚韧不拔的春桃,都被她演绎得活灵活现。

随着一部部影片的播出,刘晓庆的知名度也随之而走高,金鸡百花等多个含金量极高的奖项也代表了大众和官方对于她的认可,她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最红女明星。

90年代后,刘晓庆开始转战电视剧行业,主演的《武则天》直到如今仍被人们奉为经典,无法超越。

如今的刘晓庆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却仍旧活跃在电视荧幕上,每每露面便会让人惊讶于她的保养得当,几乎看不出年纪。

时隔近二十年后,当她再次出演自己曾经经典的角色武则天时,似乎与从前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一颦一笑都让观众梦回当年。

能够始终保持如此年轻的状态,与她乐观轻松的心态有着很大的关系,如今的她婚姻美满、生活幸福,也不必再像年轻时那般拼命工作,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享受生活的美好。

张金玲:淡出影坛深耕书画

张金玲比刘晓庆出道要稍早一些,她外形清纯甜美,气质温婉娴静,十分契合那时观众心中的美好的女性形象,人们亲切地将她称为“中国的栗原小卷”。

相比于半路转行的刘晓庆,张金玲称得上是一位科班出身的演员,在开始拍电影前她便是一名话剧演员,在湖北话剧团工作了几年。

1974年,她被选中参演上海电影制片厂重新制作的电影《渡江侦察记》,在其中饰演刘队长一角,由此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电影演员之路。

她在《渡江侦察记》中的精彩表现获得了业界的一致认可,随后她又参演了电影《大河奔流》,表现依旧不俗。

1979年,张金玲正式加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她在北影厂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从奴隶到将军》,在其中饰演了美丽勇敢的彝族姑娘索玛,这个角色帮助她获得了当年文化部颁发的优秀青年创作奖。

此后张金玲在电视荧幕上塑造了无数光彩夺目的影视形象,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那时她与刘晓庆、李秀明一起被称为“北影厂三朵金花”,前途一片光明。

但就在她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即将参演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的电影《火烧圆明园》时,她却突然淡出了影坛,远离了观众的视线。

原来,当时正在为电影积极准备的她忽然发现自己怀孕了,虽然心中对表演事业满怀热爱,但她还是无法割舍自己的孩子,因此她很快便作出了抉择,选择回归自己的家庭。

不久后张金玲的儿子出生,她身份升级成为母亲,幼小稚嫩的生命给她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改变,填满了她所有的时间,她也与从前的自己渐行渐远。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对于母亲的需求不再像从前那般强烈,张金玲也开始尝试复出,但影视行业日新月异,新人辈出,她能够得到的机会少之又少。

多次尝试未果这件事给张金玲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她的人生也因此陷入了迷茫之中,那段时间,她不敢看电影,甚至不敢看文艺杂志,每每看到这些,她都会忍不住偷偷落泪,觉得自己的人生仿佛已经失去了价值。

值得庆幸的是,她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在送儿子去学习画画时,她也慢慢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她开始尝试着学习书画。

在开始接触书画之后,张金玲觉得自己在安静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安慰和治愈,相比于充满激情地演戏创作而言,书画的创作似乎是寂寞的,但这种寂寞却更加考验人的耐性,会让人的身心都得到净化。

为了更加深入地学习书画,张金玲找到了国画大师楼师白,真诚地表示想要拜入他的门下学习。

几次拜访后,楼师白也感受到了她的诚意,放下了自己心中原本对于她的担忧和偏见,将她收为弟子,认真教她作画。

学画过程中,张金玲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耐心,像一个小学生一般一笔一画地练习,每天都按时完成师傅交代的作业,为了画好一只虾可以苦练三年,认真刻苦的程度令楼师白都感到非常惊讶。

如此谦逊努力的张金玲画功进步速度极快,她将自己的灵感和情绪都灌注到了手中的画笔之上,在书画世界中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价值。

2000年,张金玲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画集,随后几年,她在书画艺术领域成绩斐然,在国内外开办了大大小小的艺术展。

曾经的电影明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书画艺术家,这让许多曾经观看过张金玲电影的观众感到惊讶,更多的则是对于她的敬佩。

李秀明:从明星到薯片大王

在当年的“北影厂三朵金花”中,李秀明应当是发展最为全面的一位,也是经历最为丰富的一位。

她演过电影、开过演唱会,在影坛歌坛都表现非凡,算得上是一位全能型的女明星,但曾经盛极一时的她却早早退出了名利场,和丈夫一同下海经商。

21岁就红遍了大江南北的她在40岁时又勇敢地转换了人生赛道,很快便经营起了自己的企业,并且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从电影明星到薯片大王,李秀明的人生也仿佛一部大女主作品一般充满了传奇色彩,让人艳羡不已。

出生于天津的李秀明从小就是个活泼外向的孩子,幼年时的她在一众小伙伴中便非常突出,充满了表现欲,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角色扮演。

逐渐长大后,她也顺应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开始学习表演,虽然父母对此并不支持,但她还是坚持着走自己选择的路。

1975年,李秀明被选中饰演电影《春苗》的女主角,一年后她顺利被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成为了一名电影演员。

李秀明有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演起戏来充满灵气,让人忍不住将目光一直放在她的身上,陈佩斯的父亲、知名导演陈强非常欣赏李秀明,为她提供了不少工作的机会。

李秀明也没有辜负这位贵人的赏识,在大荧幕上充分释放出了自己的魅力,获得了观众的强烈喜爱。

1981年,李秀明凭借在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中的精彩表现,获得了金鸡和百花两座奖杯,成为当时国内最受瞩目的电影明星之一。

但很快,由于受到外来影片的冲击,国产电影陷入了低迷期,整个中国影视进入寒冬,李秀明的工作也不似从前那般忙碌。

闲不下来的她便调整自己的精力,转头去拜师学习唱歌,聪明机灵的她学习很快,1991年时就在北京举办了一场个人演唱会。

在学习唱歌的同时,李秀明还和丈夫一起到北京财贸学院学习商业营销知识,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格外充实。

1993年,影视行业稍稍回暖,李秀明参演了《燃烧的雪花》,这部影片也成为了她告别影坛的作品,从那以后她便退出了娱乐圈,专心和丈夫一起经营公司。

李秀明创业的灵感来自朋友从美国带给她的两桶薯片,她敏锐地发现了国内零食市场的空白,和丈夫一起创建了食品公司,脚踏实地地经营这份事业。

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之下,这家公司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在国产薯片市场中占据了巨大的份额,李秀明的身价也越来越高。

在诸多跨界经商的艺人中,李秀明成为了最成功的那一个,如今的她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女商人。

曾经齐头并进的“北影厂三朵金花”,在荧幕上书写过一段段悲欢离合,如今有了各不相同但却同样精彩的人生。

当年盛极一时的三位女明星,如今只有一位还仍然坚守在影视行业中,在荧幕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继续体验人生百态。

但无论是演员、艺术家还是商人,在她们三位身上我们都能够看到女性的坚韧和优秀,感受到人在追求梦想和价值时所焕发出的耀眼光芒。

无论何种职业,过着怎样的生活,只要遵循心中热爱,坚定脚下步伐,稳扎稳打地向前,就能够走到所追求的终点,抵达幸福人生的彼岸。

参考文献

《我看北影三十五年》 2000年5月10日 《电影创作》

《李秀明:从明星到薯片大王》 1999年9月15日 《中外企业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金花   北平   荧幕   境况   北京   书画   电影制片厂   当年   观众   演员   人生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