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地铁内没人给4岁宝宝让座,妈妈拍照发文怒斥:“成都巨婴”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劳驾点击右上方的“关注”以增加您的阅读体验,同时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引言:

近日,在成都的地铁上,有一个4岁的宝宝和她的妈妈一起乘车,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没有人愿意给这个小宝宝让座。

这位妈妈感到非常生气和失望,她认为这是对孩子和家长的不尊重,于是她拍下了这一幕,并在网上发布一篇充满愤怒的帖子,批评那些没有给予帮助的乘客,并称他们为“成都巨婴”。

随着这篇帖子迅速传播,这起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网友的广泛关注,公众对该事件也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和不满。

许多网友针对“让座”问题的讨论,纷纷表示母亲的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乘客的个人选择也应该被尊重,那么这件事情的具体经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成都巨婴”从何而来?

近日,一则有关“成都巨婴”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这个用来形容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贬义词不禁引来了众多网友的传播和关注,追溯“成都巨婴”的来源,是发自一位4岁孩子的年轻妈妈。

据悉,6月24日,在早高峰的成都地铁上,有一位年轻妈妈带着4岁孩子乘坐地铁。

由于狭小的车厢内挤满了人,她的孩子只能扶在座位前的栏杆上,由于一直没有人给孩子让座,孩子就在地铁上硬生生站了二十多分钟。

事后,这位妈妈对自己孩子的“遭遇”感到非常不满和生气,于是她就用手机拍下了孩子正前方没让座的几位成年人。

并在未经他人允许的情况下将照片私自公开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甚至还给他们配上了“成都巨婴”的标签。

这件事情一经传出就立即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对地铁文明行为以及社会道德观念的思考与反思。

有些网友很理智地表示,他们也不了解那些乘客是否真正意识到了小宝宝和她母亲的需求。

或许他们被耳机中的音乐所吸引,或者被手机屏幕上正在播放的视频分散了注意力,所以不能仅凭年轻妈妈所言就对照片中的成年人进行评判。

同时,在这次事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些人认为,座位应该由真正需要的人使用,而不仅仅是年龄决定,拖着疲惫身体上班的年轻人也是座位的需求对象。

他们认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人们应该学会互相尊重和体谅。有些人认为妈妈的举动是过激的,因为座位并非专门为孩子保留的。

除此之外,也有人对于宝宝的母亲提出了质疑,认为她是否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为宝宝提供更好的座位。

然而,无论是对于地铁乘客还是对于宝宝的母亲,这一事件都引发了公众在地铁让座及社会道德问题上的热烈讨论。

二、地铁座位为谁而让?

根据一般的法律规定,地铁座位的使用通常是基于公共交通的公平原则。法律并没有具体规定座位应该由谁使用。

但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有优先权使用座位:孕妇、儿童、伤残人士及有需要座位的人。

地铁座位的设置除了规定优先权外,还专门有贴上“爱心座位”的位置,这也是新闻中的年轻妈妈在帖子中发愤提到的爱心座位。

年轻妈妈表示:爱心座位就是应该提供给儿童坐的,而孩子对面占着座充耳不闻的成年人实属“巨婴”。

在年轻妈妈过激的言论下,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思考,这些标有爱心标签的座位通常靠近车门,根据标识可以看出,这些座位是为了给予有需要的人士更多的舒适和便利而设置的。

在法律和标识的有迹可循下,这位年仅4岁的孩子在拥挤的地铁上固然没有得到应有的“优待”,作为幼龄儿童的他自然也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关爱。

就事论事而言,年轻妈妈爱子心切确实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但是尽管法律规定了地铁座位使用的优先权。

可法律并未强制每一个坐在座位上的乘客都必须为使用对象让座,这也就意味着地铁让座看的更多是个人主观意愿,而不是法律责任和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事情发生是在地铁最拥挤的早高峰时期,狭小的车厢内挤满了上班族,他们的身体早已因工作和生活的忙碌变得疲惫不堪,谁又能顾及得到一位年仅4岁的孩子呢?

换句话说,“爱心座位”的出发点是留给有需要的人使用,这些拖着倦怠身体上班的人们比起一位4岁还在享受童年快乐生活的孩子,那么谁更有优先使用权呢?

在地铁上短暂的靠坐休息对于工作的成年人来说,很可能是他们缓解一天疲倦的休憩之地,再对比4岁孩子,他还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站立并没有成年人稳定,但他当时也有妈妈的依靠,还有栏杆的庇护。

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年轻妈妈对坐在“爱心座位”上的乘客的发愤控诉看似是乘客应尽而未尽的义务,实则是一场高高在上的“道德绑架”

年轻妈妈在网上抱怨无人让座属于个人情绪的发泄,一些网友对此也表示无可厚非。

但是她私自将爱心座位上的几位成年人拍下,公开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再度引发社会公众的争议。

三、母亲行为再遭质疑?

面对年轻妈妈的吐槽,细心的网友发现,被年轻妈妈拍下照片里的成年人面容都清晰可辨,网友们对此也提出质疑:她在网上私自发布未经乘客同意的照片,是否构成侵权肖像权呢?

肖像权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面部、形象和外貌的控制权利。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未经他人同意私自发布带有他人照片的行为可能构成侵权。

如果私自发布他人照片被认定为侵权,可能会采取以下处置方式: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删除照片或公开道歉。

如果事实证明年轻妈妈私自发布照片的行为是未经他人允许,那么她很可能会面临乘客们的控诉,不得不接受相应的处置了。

对于这起令众人热议的成都地铁让座事件,一方面,也有人认为社会应该更关注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许多人对于地铁乘客的行为表示愤慨,认为这种缺乏公共道德和同情心的行为令人震惊,并主张给予幼龄儿童特殊关照。

在这一观点的争议下,指向社会道德责任缺失的声音也铺满而来:

“如果是我,我会让,不管是老人还是孕妇,包括这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年幼的孩子,我都会让座。说让不让座是自由不能道德绑架,其实就是跟个人素质有关系。

说妈妈拍照是在玩手机,就是低素质的人反咬一口!她拍照发出去也确实不妥。人都有难的时候,希望爱心比计较多!”

“其实我看到更多是感叹,身为两个小孩的爸爸,4岁的小孩你让他也不一定坐,但是现在和以前比的确人与人之间是更冷漠了。

同样我以前基本看到小孩老人95%都会让,但现在不会了,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老人免费吧,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可以通过平等、理解和尊重来促进对话和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样的事件也是妈妈的失职。

面对早高峰的地铁,这位妈妈并没有提前采取措施,做好应有的准备,比如她可以准备一个小板凳在角落给孩子腾一个座位之类,就如同这位网友所说:

“孩子四岁,坐地铁,如果这条线路平时人多可以带个小方垫子,找车两端放地上一坐。我们一般周末带孩子出门坐地铁就拎着个垫儿。

虽然总有人会让座,想着既然选择了公共交通,尽量自己做好准备不要去麻烦别人,但看见小朋友还是该让个座儿。”

俗话说:让是情分,不让是本分。没有人生来就有义务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的,这个世界形形色色那么多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在公共场合也好,家庭生活也罢,拥有有一颗相互理解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比起让座,同理心或许才应该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社会素养,有位网友就这样说道:“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不易,带孩子的有带孩子的不易,不要相互攻击,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吧。至于让座位这事,就遵从本心好了。”

结语:

对于这起事件,成都地铁相关部门也发表了声明,表示将加强对于乘客的行为规范宣传和监管力度,以确保地铁乘坐环境的和谐与安全。

这起成都地铁“巨婴”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于公共道德和亲子教育的深思。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家庭教育中。

作为一个文明社会,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培养好公民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我们也都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成都   地铁   妈妈   发文   乘客   座位   事件   宝宝   孩子   年轻   网友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