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上半身易上火,下半身总怕冷,张仲景一个名方巧化解

今天跟大家聊聊“上热下寒”的问题。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吃一点点热性的食物就上火,出现口腔溃疡、脸上长痘痘等症状。上火了那就吃点清热的药吧,但一吃马上就会肚子痛、拉肚子。

这说明身体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了。所谓上热下寒,就是说上半身一片火热,下半身一片虚寒。

上热下寒有哪些症状表现?

上热:容易上火、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牙龈肿痛、脸上长痘、失眠烦躁等;

下寒:小腹摸上去凉凉的,容易腹泻,双脚冰凉、怕风怕冷、夜尿频多、腰膝酸冷、大便不成形、女性会出现痛经等。

误区:有寒就补,有热就泻

有些人一看有寒,就疯狂用补药,一补,上火的症状更严重了。于是就改用清热泻火药,虽然短时间内火可能被灭掉,但它来得更频繁了,比如口腔溃疡反复出现,总也好不了。

有的人吃完泻火药后,还会出现腹泻等不适,因为泻火药大多苦寒,这时候下半身已经没有火力了,又怎么能经得起这番折腾呢?

身体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

这就不得不说说三焦了。心火在上焦,肾水在下焦,正常情况下,心火往下降,去温煦肾水,肾水药往上升,去滋润心火,一升一降,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人体能够正常运转。

但无论是心火的下降,还是肾水的上升,都是要经过中焦脾胃的。脾主升,胃主降,一旦脾胃失调,脾不能升,胃不能降,整个中焦就不通了,就会导致下面的肾水上不去心火没有肾水相济州,火上行成炎,而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失眠心烦等症状;心火下不去肾水独自在下面,则出现小腹发凉、腰膝冷痛、腹泻等症状。

那么,上热下寒该如何调理呢?

下寒,并不是真的因为阳虚严重,上热,也不是真的因为内热更大,而是体内的火没用上。所以,调理上热下寒,就要以“打通中焦、引火归元”为原则,把上焦的热引下去,来温暖下焦的寒;把下焦的寒导上去,来清上焦的热。

为大家分享一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的经典方剂:甘草泻心汤

医生张仲景名方,打通中焦,引火归元,巧妙化解上热下寒

【组方】

甘草、黄芩、干姜、半夏、大枣、黄连。

【方解】

炙甘草、干姜、大枣,这三味药益气健脾,养胃和中,用来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

半夏,可以降逆,又能化痰消痞,能够把堵塞脾胃气机的垃圾化掉;

黄连和黄芩,两味药是苦寒之品,有清泻心火的作用,既能把上焦的火清掉,又能把中焦的痞块清掉。

这个方子有升有降,有热药也有凉药,清上火而不会伤阳气,温下火又不至于上火,既能调和寒热,又能从根源上健脾消痞,打通中焦,引火归元,于是,上热下寒的症状也就得以缓解了。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我是@中医内科谢有良,如果您有上热下寒等病症的困扰,请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辩证用药,也可以给我留言,我看到后都会解答的。

#中医##上热下寒##口腔溃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中焦   干姜   半夏   都会   黄芩   心火   脾胃   甘草   上半身   火药   下半身   口腔溃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