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底层逻辑,变了


内容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责编 | 少将

第 7521 篇深度好文:5645 字 | 13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一个人,可以成为一家公司吗?


如果这个问题放在10年前,那很难。但现在,答案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


一、AI,正在成为团队的一员


什么是“一人公司”?


这是正在出现的一种公司形式:一个人+AI=一整个团队。


卡琳·玛乔丽(Caryn Marjorie)是一位23岁的网红,在Snapchat上拥有180万粉丝。


她与Forever Voices公司合作,根据自己2000多个小时的YouTube视频,训练出了一个语音聊天机器人——Caryn AI,声音和个性和玛乔丽本人非常接近。



然后, Caryn AI就被用来付费聊天,包括未来计划、感情以及一些私密话题,每分钟收费1美元。


在beta阶段的第一周,Caryn AI创收了7.1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50万元),吸引了超过1000名付费粉丝。


如果AI分身的设计,还有一定门槛的话。那么,接下来讲的几件事,门槛几乎已经没有了。


数字人直播、短视频。在直播平台上,这已经很常见了。


人会累,需要休息。数字人不会累,只需要电。


在数字人直播系统中,导入旅游视频贴片素材,选择一个主播,再用录好的卖货话术驱动数字人开口,点击开播即可。


高颜值博主。一些平台上的数万粉丝的博主,发的自拍照,全都是AI做出来的。


比如,账号的人设是精致女性,发布的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但一切场景,店内用餐、公园闲逛、海边旅游等,都是AI生成的。


3月9日,一本名为《赛博朋克桃太郎》的漫画上市了。没错,AI画的。这是日本第一部正式出版的AI作画漫画单行本。


甚至有人认为,一百年后,这本漫画书可能会被放进博物馆里,和苹果初代机一起,标记数字时代的某些重要节点。


之所以说是AI作画漫画,而不是AI漫画,是因为不是完全由AI创作。


所有图像出自AI之手,故事脚本与分镜则由人类提供。


它的人类作者叫Rootport,是一位热爱尝鲜的科幻漫画作家,AI作者是Midjourney。


最初,Rootport只是随手发在了推特上,没想到一炮而红,最终引来了出版社的关注。


AI,正在成为团队的一员。


二、厉害的人,都正在成为“超级个体户”


刚才的几个例子,有一些共同点。


都在用AI赚钱,这个说过了。还有个关键点——自由职业。


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身边,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了?


有当带货主播的,有操盘私域的,有做情感咨询的,等等。


很多人说,职场的终极目标是自由。对于不喜欢打工的人来说,超级个体户,可能会是未来最好的出路。


什么是“超级个体户”?


“超级个体户”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词,大体指以个体为中心的经营商户,但其经营效率远超过传统组织。


比如,平时大家在互联网上,看到很多主播/博主/网红,其实都是超级个体户,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团队或者迷你公司。


至于收入,不能说每个都是盆满钵满,但是也确实超越了大部分人。


本质上,“超级个体户”的背后,是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还有正在爆发的AI,极大放大了单一个体可以具备的杠杆效应,让一个人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凭借独特的能力或服务,有了获取高收入的可能性。


厉害的人,都正在成为“超级个体户”。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有一个人,是做亲子教育的。


前几年做的还可以,但是到了2020年初,疫情到来后,一切都变了。


因为场地、设备、人员开支等原因,一年多亏损了上千万。


如果这件事到此为止,那我们可能会又看到一个倒台案例。


但是后来,他转型了,去做线上了。场地退租、设备转卖、员工辞退,一年赚了近300万。


他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是搞定流量。他会去找100条同行的爆款视频,把所有的短视频转换为文字,然后把所有的文案,按照一个模型写成脚本。


这个模型叫做一个绝对的观点,加上一段诱惑的塑造,加上3段干货,加一个行动指令。


这样一来,他就有了自己的爆款视频。


接着呢?他的引流,路径是什么呢?


播放量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一定要把播放量转化成获客数,核心就是在每一条短视频下挂一条小商店的链接,这个链接就是一个1元课程。


你想想,你在前面输出了一个非常专业的短视频内容,然后视频后面又发起了一个行动指令,然后你说有一场亲子教育的公益课,想参加的就去下方报名。


这样,就把播放量变成了一个客户名单。然后怎么变现呢?


售卖路径也挺简单,他是把所有付费1元课的家长全部导进私域,拉进群里。在群里持续做私域、做直播。


直播,既是交付场也是成交场。通过直播,去卖98,1980,2980这三个价格的产品。


直播售卖的核心就两点,一是价值输出做到位,二是成交主张设计到位。而这3个价位的产品,就可以设计成精品教程、授课视频或者咨询服务等等。


这样,他就完成了超级个体户的商业闭环。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拆解出超级个体户的几个特点。


第一,有成熟的产品。


就像他在亲子教育行业,有了比较深的积累,也能开发出用户需要的产品。


第二,轻量化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不会很重,重的话,一个人、几个人就无法承担。甚至,有时候可以把销售和交付进行一体化设计。


第三,只求利润,不求规模。


一个人做项目,精力终究有限。再优秀的商业模式,也很难大范围覆盖。范围大了,一定会伤害产品交付和用户体验,得不偿失。


所以,不需要做很大的规模,把利润率提升上来,就可以过得很好了。


所以,所谓超级个体户,就是以公司的模式,来经营自己。把自己身上的每一项能力,都看作公司的职能部门,使用恰当的工具,去完成一个个项目。


个体+工具=团队。对于超级个体户来说,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就是一家公司。


三、为何会出现超级个体户?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来谈“超级个体户”这件事?


具体来说,有下面几个原因。


1.打工人能得到的钱越来越少


从2022年年初开始,裁员潮就此起彼伏。


从美国硅谷的科技巨头,到我国的互联网大厂,全都在进行“人员优化”和“降本增效”。


优化人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乌卡时代,成了降低成本的第一选择。


裁员,不仅是提效——“3个人,领4个人的工资,干5个人的活”,更是业务收缩的表现。


对于各行各业的公司来说,大开大合、野蛮生长,成为了过去式。精耕细作,是现在和将来的进行时。


存量市场,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多数行业的共识。


对打工人来说,涨工资的频率越来越低,幅度越来越小。


换句话说,打工人能得到的钱,已经是越来越少。


2.商业工具进入平民化时代


以前,很多企业赚的是“信息差”的钱。这件事我知道,你不知道,所以我可以赚你的钱。


但是,从自媒体时代开始,个体能得到的信息,已经越来越充分。


同样一件事,在网络上有无数的视频来讲。


一件稀奇的事,很快就会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成为公众话题。


那些隐秘的信息,已经越来越少。


再加上,抖音做公域、微信做私域、小红书种草,已经成为常识。


市场上,各种工具大行其道,很多都可以免费使用。每个个体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工具。


信息带来了发现问题的机会,而工具带来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像在山林中,一个人拥有了锄头、镰刀、犁耙、水桶等工具,就完全可以自己去开荒种田了。


3.工作模式的转变


工作模式的转变,是我们非常容易忽略,却又随处可见的。


以前,是公司+雇员的工作模式。比如,很多人都在企业上班,无论是央企、国企,还是民企,都需要去应聘。


你提供技能,公司提供工资、保障,承担风险。


现在,已经变成了平台+个人。比如,网络大小V,直播间,外卖骑手,快递小哥。


这背后,是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


以前,赚钱的资源是有形的。没有有形资源,就无法赚钱。


现在,很多人可以通过流量、知识、专利、IP这些无形资产赚钱。


比如,图文种草、直播带货、私域带货等等。


做成了,可以获得较高的回报。做不成,大不了重新找份工作。


4.对环境无力


对打工人来说,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却无法控制公司和环境。


比如,如果你处于夕阳行业,或下行周期的公司,个人再怎么努力,也是事倍功半。


再比如,你想努力,而公司文化却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型的,那你要么离职走人,要么加入他们。


无力感,往往会逼得我们不得不做出其他选择。


四、一人企业的3个关键


《一人企业》的作者保罗·贾维斯,从企业网页设计师起步,成为了著名的互联网咨询顾问。


在书中,贾维斯提出了一个观点:在这个时代,创业不一定越大越好,灵活安全的“一人公司”才是普通人的创业目标。


一人公司,不是说只有自己一个人,而是指把成本尽可能降低的小规模经营模式。


在这样的思路下,假如你想创业,首先就要想清楚:公司要做到怎样的规模?


很多人会说,刚起步,谁知道能做多大?说不定规模很大,说不定半年就倒闭了。


不。从一人公司的思路出发,你必须要对自己公司的规模有清晰的定位,然后才可能取得成功。


更大的规模,意味着更多的人员成本、更大的场地支出、更大的营销费用以及更少的个人时间。


比如在疫情期间,很多公司倒闭,就是因为扛不住每月固定的人力成本和场地费用。


在创业之初,你不想清楚这些问题,那么很有可能走到某个节点,因为一点差错导致功亏一篑。


贾维斯认为,商业世界正在发生新的趋势,公司正向自由灵活、自主度更高的工作模式转变,商业世界正不断被新的工作模式和技术所颠覆。具体建议有3个。


首先是产品。


当你决定创业,那么必须尽快做出一个“最简化可实行产品”(MVP),并不断优化。


比如,某位创业者的最初产品是课程,她通过自己所在的团队不断试课,从助理讲师一直成为主要讲师,然后开始对外承接课程,最后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客户群。


其他的创业也是一样,即使你要做一个家庭“西点”师,你也需要先做出几款自己的“主打产品”,不断让人试吃、改进,然后再推向市场。


其次是规划。给公司设定上限。


是的,你没看错,是上限而不是“下限”。


大多数公司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和下限,比如本季度必须完成1000万的销售收入、必须开拓5个县市级市场等等。


但“一人公司”刚好相反,你一定要规定自己能承受的上限。这个上限,以不牺牲产品质量和特色为原则。


比如你做家庭“西点”师,就一定要控制好自己每天制作的产品上限,原料、品种和数量都要尽量固定,关键是口感和质量绝对要保持稳定。


只有这样,才能拥有长久稳定的客户群,从而让自己的公司能够长远经营下去。


千万不要为了拓展更多客户,去盲目追求数量,甚至“以次充好”,这会让喜欢你的顾客失望甚至流失。


在日本,有很多经营几十年的小店,都是这种稳定经营的小而美的“一人公司”,长期经营某个品种的食品,每天出售的数量都是固定的,品质也始终如一。


然后是保持个性。


也就是说,你的产品(服务)一定要有独特的个性,不要试图取悦所有顾客。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经营公司。


那些经营时间长的食品、西点小店,你会发现,它们都有自己的产品偏好和特点,不会所有品类都覆盖。


比如在某条街道上,有一家营业了二十多年的甜品店,常年只做有限的几种甜点,味道稳定,很少开发新品。


为什么呢?


店主的看法是,网红产品的收益与付出不成正比,店面的主要群体是附近的居民,现在的产品都是最受欢迎的,所以没有必要追求网红产品。


另外,想做“一人公司”,也不能盲目乐观。


一人公司局限于一些行业,比如信息产业、服务行业、教育咨询等等。


也就是说,靠的是个人的根本价值,靠智慧和知识。重点不是硬件,而是软件。


还有,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换句话说,你必须充分认识自我,建立自己的专业,弄清楚自己的家底:你有什么可以拿去交换的?


五、提示词,AI创作的钥匙


聊到这里,相信你也发现了。个体+AI=团队,是个新鲜事,但本质上还是超级个体户的模式。


比如Midjourney,你不必是美术设计专业出身,不必懂得如何绘画,你只需要向AI“索要”,它就能帮你设计一幅画作。


如果你能掌握更准确的提示词,画作的准确度和质量还能提升很多。


用好AI的人,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河南郑州有家做营销带货的公司,就是按照模板,写出产品文案,配上图片,然后在各平台发布。


这家公司的老板,在使用过ChatGPT后,摸索出了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裁掉了公司的7名文案写手。


GPT成本更低,产量还更高。而且,在熟悉GPT后,这位老板也找到了第二曲线,帮助其他创业者、小公司,学习使用AI。


在这里,我们需要重点聊一下AI的“咒语”——提示词。为什么需要提示词呢?


ChatGPT,是语言大模型。和它交流,本质上是在跟语言模型交流。而语言模型本身不具备记忆功能。


举个例子。一位你不怎么熟悉的同事,突然拉你去开会,但是又没有说任何会议信息。你的脑海里,一定全是问号:???


如果这位同事,在开会前给了你一份会议文档,详细列出了会议背景、目的、人员,并告诉你在会前、会中、会后要做什么。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就能更好地准备会议,在会议中能有更高质量的发言。


同事给了你充足的信息,你就能开好会。GPT也是如此。把关键点告诉它,它就能给你更好的答案。


一个好的提示词,至少要包含5个部分。


① 你是谁(角色扮演):如一个专业的翻译、一位资深的小说作家……


② 做什么(任务):如翻译、分类、总结……


③ 怎么做(完成步骤):如首先翻译输入的文本,之后输出一份总结……


④ 不要做(限制条件):如请勿捏造答案、若信息过时请提示……


⑤ 输出格式:如段落、列表、表格、JSON、XML……


只有好问题,才能得到好答案。关键点把握到了,GPT就能输出高质量的回答。


提问公式 = 你是谁 + 做什么 + 怎么做 + 不要做 + 输出格式。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提问,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令人惊艳的回答,一定来自于清晰精准的提问。


所以,很多人才会说,提问能力,是AI时代的关键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小技巧也值得探讨。


追问。如果你认为答案不好,就继续追问,补充信息,校正它的方向。


让AI做选择题。如果不希望AI回答太发散的话,就给它一些选项,限制回答范围。


模拟对话。比如,你是特斯拉的CEO埃隆·马斯克,我是一位年轻人,向你请教“第一性原理”。


明确指出错误。当你认为它犯错误时,明确指出错误,或给它相关的先验知识,让它更正回答。


保存常用的Prompt。比如你经常用它写特定风格的文章,那就保存一个“资深作家”的Prompt,持续复用。


结语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每个人都身处洪流之中。一如4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一如住房制度改革,一如移动互联网,一如今天的AI大爆发。


这是我们回顾历史看到的。


但在每一刻的当下,很多变化,反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总会悄悄发生在我们身边。


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未来的公司是怎样的?未来的个体是怎样的?


我们很难去预测。


但善用工具,能事半功倍,能降本增效。这一点是确定的。


“AI+”超级个体户的出现,给了我们多一种选择,多一种可能性。


一个人,加上工具,就是一个团队,就是一家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个体户   上限   底层   逻辑   个体   团队   模式   工具   时代   工作   产品   公司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