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考的没落之殇

近期,高考结束、成绩公布,有人欢喜也有人忧。

有些人忙着去状元庙还愿,有些人忙着为选择北清复交还是选择出国留学而“烦恼”,还有些人为志愿的填报而辗转反侧。当大家把目光全部聚焦在优等生的情况下,我们是否需要关注一下农村高考的没落和家长的无奈?

陕西省2023年高考分数线

笔者本村有一个参加了2023年高考的学生,理科总分考了370多,超出陕西二本线将近40分。按理说,这个成绩虽然不足以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但是上一个一般的公办二本应该问题不大。然而根据“系统提示”,这样的分数只有内蒙古的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学校可选,连陕西的宝鸡文理、咸阳师范、商洛学院、安康学院等都进不去,搞得那个性格开朗的家长最近茶不思饭不想,麻将都不打了。

家长想让考生复习,争取明年上个好大学;考生说自己已经是尽力而为了,复习于成绩的提高聊胜于无,也不想浪费家里的钱。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考生有三个选择:一是去内蒙古,再就是上一个民办的二本或者公办的大专。但民办二本太贵、公办大专太次,都不能让家长满意、不能让考生甘心。

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在农村不是个例,“寒门难出贵子”的情况也差不多成为了既定事实。过往农村学生上清北复交的比比皆是,通过高考实现阶层跃迁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如今为什么农村高考没落了呢?是农村的学生智商不如城里娃?是农村的老师水平太次?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

农村的学校

窃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为经济问题。明清科举为了照顾经济欠发达的北方考生的情绪设立南北榜,就是尽量在政策层面弥补经济差距带来的文化鸿沟。或许在乡村振兴实现的那一天,待农村经济充分发展了、教育资源不再集中了,农村高考衰落的情况才能有所改变。

继续说经济。在过去近很长一段时间,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房地产了。那些既得利益者,将房子与婚姻挂钩,导致了人口负增长的出现;将房子与教育挂钩,推出学区房、学位房,想尽一切办法掏空人们的钱袋子、对准老百姓的软肋。

如果说将房子与婚姻挂钩,裹挟的还是成年人,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需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那么将房地产与教育挂钩,裹挟的就是那些需要社会认真呵护的孩子。孩子何辜?房地产的冷血可见一斑!

想想在农村只有一亩三分地,靠打工维持生计的那些家庭,没钱在城里买房,只能让孩子在本村、本镇、本县上小学、初中、高中。那些将教育视为产业的所谓教育工作者,一心向“钱”看,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城市集中。在如此双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农村的教育岂有不没落的道理?当然,如今的情况稍有好转,取消了所谓学区房、学位房的提法。

学区房横行

高考是一面照妖镜,既反映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也反映出了农村教育资源的贫瘠,更说明了农村小学、初中等基础教育的落后。

知识从来就是奢侈品、教育从来就是要花钱。这句话虽然不假,但那是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真理,并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产物。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其中“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并不是形式上或者城市人的专属,而是广大人民的共同心愿。

高考不要成为奢侈品

有时候,我觉得做一个农村人挺悲哀的。看着城里人给娃报兴趣班,自己有钱没钱也报,造成“鸡娃”内卷;看着城里教育资源优质,拼了命也要在城里买个学区房,结果房地产遭遇寒冬,自己只能在农村“享受田园生活”。结果高考成绩一公布,全省、全市、全县状元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留下自己黯然神伤。

芥末小生有言:

高考并非如科举,

爱富也会嫌你贫。

乾坤未定皆黑马,

农村城市两昆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商洛   农村   学区   内蒙古   科举   陕西   条件下   考生   城里   家长   房子   情况   孩子   房地产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