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高考成绩出来了,除了牛,我还想说点别的……

神舟十六号飞天。


一个名字成为顶流:桂海潮


为啥?


他是中国史上最年轻航天员;


他是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他是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


还有他年仅31岁就成为北航的博士生导师……


从他身上,你能找到一个又一个高大上的头衔。


但是今天,我更想和大家聊聊发生在他身上的12件小事。



桂海潮进入太空那天,中国台湾学者赖岳谦教授说过一段话: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高度关注神舟十六号,就是因为它是第一次完全的可以把平民百姓送上(太空)去了。


“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由于国家的教育普及化,我们可以培养出自己的国际级、顶端的科学家,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和桂海潮一同冲上热搜的还有一个地名,云南省一个靠近边境的小镇: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


那是桂海潮的老家。


2022年7月,保山市刚刚终结不通铁路的历史。


3年前,施甸县也才刚刚摘下贫困县的帽子。


从施甸县县城出发,走完20多公里的蜿蜒山路,就到了姚关镇。


一条老街贯穿整座小镇,桂海潮的家就在老街的一头。


直到现在,老街上还间或伫立着几间土木建构的老房子。


这里确实不富裕,但是只要你打听“桂海潮”,总有人骄傲地告诉你:


“他是这条街有名的大学生。”



桂海潮成为航天员的消息传到小镇。


施甸县的宣传部门将桂海潮从小到大,每一次升学的毕业合影,都发布在了官方账号上。


我也是85后,也曾从山村里走出来。


我知道每一张毕业照,对一个农村孩子的意义有多大。


那些一步一步走过的校园生活的时光,有太多的酸甜苦辣。


也许上一秒还在和你并肩作战的小伙伴,下一秒就因为不同的际遇天各一方。


又或许,有些人拼尽全力,也走不出大山的阻隔。


桂海潮(倒数第二排左五)



一个桂海潮中学时的邻居,在网上提及一段往事。


当年,他家的厨房就对着桂海潮高中住的那间小屋。


每天黄昏吃饭的时候,都会听到桂海潮在大声地朗读背诵。


小时候贪玩,他经常被老爸揪着去看桂海潮学习。


透过那扇小小的纱窗,他不曾想象到,自己目睹的是一个航天员的曾经。




提及桂海潮,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小镇做题家。


虽然我不太喜欢这个词,但是他的努力有目共睹。


不过从桂海潮中学老师们的口中,我发现了他身上除了“勤奋”以外的两个特质


一是,缠。


他总是在测验结束的第一时间,拿着试卷,追着老师讨论难度比较大的题目。


除此之外,他还会和老师讨论一些比较前沿的物理问题。


二是,莽。


桂海潮是课堂上的积极分子。


每当老师提问,即便是意识到自己的答案可能错了,他也会勇敢地说出来,向老师请教。


毫无疑问,桂海潮并非一个“应试机器”。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你会明白,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求知欲和他的勇气。




桂海潮年少时有一套最为心爱的图书——《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他曾被书中“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故事深深感染,对头顶上的那片天空心驰神往。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的消息传遍千家万户。


当时还在读高二的桂海潮激动万分。


那一刻,有一颗种子已经在他心头疯长。



桂海潮的高中物理老师段必星说:“桂海潮的高考理综考了275分。但他从不偏科,科科成绩都十分优秀。”


当年桂海潮是县里的理科第一名,以他的成绩是可以报考北大的。


但是,他毫不犹豫地填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为此,桂海潮的班主任还特意拉上桂海潮的父母,一起讨论填报志愿的事。


志愿填报的截止时间是次日零点,可他们一直聊到晚上11点多,桂海潮没有一丝一毫的妥协。



桂海潮用了9年时间,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之后又去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


这期间,他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近20篇SCI学术论文。


3年后,桂海潮毅然选择归国。


面对国内各大名校递出的橄榄枝,他依然选择和12年前的那个云南少年并肩而立——去北航。


桂海潮(右一)本科毕业合影



桂海潮说过自己参加航天员训练时的经历。


他的体能素质和航天技能,比不了从空军飞行员队伍里选拔的航天员。


一次,他负重数十公斤,在沙漠徒步行走5公里到目的地。


没想到,刚走一半,鞋底就脱落了。


而前一晚,他刚结束两天两夜的沙漠生存训练,另一只鞋底也打着“补丁”。


最后桂海潮只能穿着“张开大嘴”的鞋子,在滚烫的沙漠上前行了整整两个小时。


这就是桂海潮身上的另一个特质:超强的执行力。




桂海潮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沉闷”。


高中时,你能够在篮球场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


大学时,他担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


他还酷爱书法,就连他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公告,也是自己亲手用毛笔写的,别具一格。




最近,有很多人在说桂海潮成为航天员的意义,有两条微博深深打动了我。


一条来自互联网大V@霜叶:


“一下子就觉得每年捐助云贵山区孩子读书这事变得更有意义了。帮那些孩子一点点,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又走出更优秀的人才来……”




另一条是桂海潮初中母校发布的短片。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观看神舟十六号飞船飞天的视频。


面对镜头时,一个个少年人,眼中有光,心中有梦。


他们立志努力学习,未来也要成为像桂海潮那样了不起的人。


或许就连桂海潮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一趟“太空出差”,会让全县乃至全国沸腾。


有网友留言道:


“小镇上的很多人可能都没去过北京、上海,大城市离他们很远很远,但现在有一个镇上出生的孩子,却要上太空啦!”



现在,我们或许会听到“读书无用”“学历贬值”的说法。


我想说的是,读书可能无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但是如果你选择去读书、去高考、去上大学,即便由于个人的天赋不同,你成为不了桂海潮,更去不了茫茫寰宇,但是你一定能够遇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道靓丽风景。


请相信:


凡是微光,所向皆是星河。


参考资料:

共青团中央:《第二次“太空会师”!这张“全家福”里有我导师》

上观新闻:《中国首位飞天的载荷专家,来自闵行“亲戚家”!》

中国新闻网:《桂海潮:36岁大学教授“变身”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

人民网云南频道:《云南籍航天员桂海潮:从小是“学霸” 曾为航天梦弃报北大》

京报网:《荣耀!神十六航天员,首位载荷专家,北航桂海潮!》

云南发布:《“坐火箭太爽了”云南籍航天员桂海潮顺利出征!他们沸腾了!》



努力的人,

总会有更好的风景在等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保山市   老街   施甸县   神舟   飞天   载荷   航天员   云南   首位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