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败局(一):汉能李河君

进入21世纪,以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相继启动光伏补贴政策为标志和起点,全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如今在全球背景下已成烈火燎原之势,对传统能源开始形成替代作用。

全球新能源产业,现在看已有过去二十年的高景气度;未来展望,应该还有三四十年的发展空间。全球经济危机阴云下,新能源产业无疑是一大亮点,吸引各界资源、关注和投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新能源产业虽然看起来美好,但发展过程并非一番风顺。其中,有企业家和企业前仆后继,有曾经的新能源名企如今已成先烈,也有十年观望杀入此业界并重注砸出未来,也有几经沉浮面临生死至今缓过来依然屹立潮头,也有企业家、高管及其他从业人员浴火重生、前家倒下、再创未来……

新能源产业目前看起来已熙熙攘攘,仅储能全国就有9万家注册公司!新入局者未免眼花缭乱。但在市场、政策、技术路线等较为清晰的产业要素背景下,对产业知名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之路做些梳理,对产业脉络无疑会有一个直观、深入且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本篇开始,拟以“新能源败局”和“新能源胜局”交叉写两个系列,素描方式梳理一下新能源名企和名人经历,以鉴往事、知来者。

* * * * * *

作为第一篇,写一下曾经的中国“首富”(不只是新能源),几个月前人被警方带走、核心企业正在破产清算的,汉能集团李河君。李河君身上,有很强的中国烙印、时代特点和产业特点。因为关于汉能集团和李河君的资料很多,本文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笔触梳理成文。


李河君:实业家?投资家?投机者?冒险家?

李河君,1967年生人,广东河源客家人。李河君父亲早年经商(最早被污为“投机倒把”),母亲也有豪气,李河君后续经商和敢于冒险,有家庭氛围影响。

李河君第一次高考不利,第二年(1984年)复读考进北京交通大学。北交大时的李河君发挥广东客家人经商基因,校园内做生意而小有名气。1989年,李河君跟北交大老师借款5万元创业,很快把这5万块亏进去,但李河君愈挫愈勇,杀入中关村倒卖(比刘强东还资深),挣到钱,又进一步通过铁路运输、矿产、地产赚取年代红利(据说)。到1994年,李河君已有八千万财富积累,基本完成第一个小目标!从第一个小目标的实现路径看,李河君那时应该属于倒爷,没有实业,赚的是倒买倒卖的快钱!这也加强和印证了李河君首先是个生意人的基因画像。

1993-1994年,对李河君是重要转折年。在完成第一个小目标的基础上,李河君开始告别倒爷身份,进军资本市场和能源产业!

1994年,基于金融同学的建议,李河君出资6000多万,收购了四川乐山的一家上市公司。6000多万,是当时李河君8000万家底的大部分,看得出李河君此举算倾囊而出了!从这时起,李河君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名玩家!可惜的是,这么早而宝贵的资本市场经历,给了李河君经验,却没让他养成对资本市场的敬畏!

收了上市公司(壳,无核心主业),需要为上市公司找主业和资产。1994年,李河君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家乡河源一个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1500KW)。这是李河君踏入清洁能源的第一步!看到水电站投资后滚滚不断的现金流,李河君爱上了这个行业,开始不断收购水电站。几年间,李河君将水电生意版图扩大几十倍,从几千千瓦扩大到几十万千瓦。

而真正让李河君一战成名、从而成为行业王者的(成败一瞬,也差点铩羽而归),是金安桥水电站项目!

2002年,李河君赴云南进行投资考察,发现云南大量水电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商机巨大。当年4月,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发金沙江的水电资源,李河君旗下公司则一口气签下了其中八个水电站项目中的六个。但是国家发改委并不相信李河君有建设六个水电站的能力,李河君没有办法,只得选择了这六座水电站当中最好的那一座金安桥水电站。

但即便金安桥水电站一座,李河君也是历经磨难才最终建成。发改委依然不相信李河君建设和运营这个比葛洲坝还大的水电站能力,“强烈阻止”了李河君。李河君显现出他佛挡杀佛的狠人气质,一方面未批先建(2003年即入场筹建),另一方面,则将政府告上法庭。最终,李河君依靠与云南省政府的合同,拿到金安桥水电站建设权。2005年,金安桥水电站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历经八年建设期(自2003年起算),该项目于2010年获得核准、2011年并网发电(一期240万千瓦),工程静态总投资125.01亿元,动态投资146.79亿元!

自此,金安桥水电站开启印钞模式,日营收超千万元,每年给李河君贡献数十亿元现金流。

金安桥水电站

金安桥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除了发改委路条问题,也曾经一度因未批先建等问题,银行停贷!据说有神秘资金资助,李河君最终在项目建设上没有断掉和挂掉,最终转危为安。这充分说明李河君此时已积累一定势能、有相当社会资源的整合和调动能力,这在后续太阳能产业中更得到极致的发挥!尽管这种尽情发挥并非都是好事,并非一直会是好事。

金安桥水电站发电前,据说曾有央企拟出资数百亿买断此水电站,李河君考虑后拒绝!如果当时李河君卖掉项目、金盆洗手,他应该是净现值数百亿的富翁。但李河君没有这么做,有着强烈事业心的李河君,选择了继续前行,向新能源未来和“首富”地位,进发!


汉能薄膜光伏:高光与跌落

2009年,就在金安桥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同年,已为民营水电之王的李河君,也许是看到了水电业的瓶颈,应该更是看到了光伏业的未来,出资设立了“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正式进军光伏产业。

在中国光伏产业兴起之时,特别在李河君进入光伏产业之时,业内有晶硅光伏和薄膜光伏两种路线之争,这种不同技术路线延续至今。在2009年时,晶硅光伏技术路线是市场主流,而并非技术出身的李河君,可能因其水电方面的成功而无比自信,笃定看好薄膜光伏,大手笔全力杀入薄膜光伏!

跨界杀入光伏产业,没有核心技术,李河君通过大手笔并购来解决,特别是做了四桩业内瞩目的跨国并购:先后收购德国Solibro与美国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共四家国际领先薄膜光伏企业。“从技术角度而言,这几家公司都是业内顶尖企业”。通过收购,汉能控股理论上获取了薄膜发电核心的CIGS技术研发能力。

但很可惜,姑且不论薄膜发电技术方向是否对,不论这四家业内顶尖跨国公司为何想卖身给汉能,仅从投后管理效果看,这种收购有些徒有其名,并没有实质整合形成汉能核心技术能力的效果。据有关报道,汉能没有消化好收购企业的技术,甚至,对所收购国外公司也没什么控制力,除了李河君本人,有的被收购公司不让汉能的人进入!这样,形式上汉能是国际领先的薄膜发电公司,有了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谈资,但实质上,内部不同薄膜技术路线并未整合、也未提炼,特别是没把薄膜技术进一步提升到晶硅光伏分庭抗礼的境界。而这,对汉能是致命的!

汉能形式上是薄膜光伏的王者,但现实的光伏市场对薄膜光伏认可度和接受度,远不如晶硅光伏!汉能大量的薄膜光伏产业投入,不能无限期依靠水电收入。已是薄膜光伏大王的李河君,开始了资本市场推高市值和地方政府合作套利的惊天运作。

2012年,李河君将其控股的港股上市企业铂阳太阳能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汉能集团就此借壳上市。在2014年沪港通开通之后,汉能的股价就开始一路飙升。股价飙升的背后,是汉能2014年美不胜收的年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公司实现营收96亿港元(约7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3%;净利润33亿港元(约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4%。

到2015年3月的时候,汉能市值已经超过三千亿港元,那个时候李河君的账面资产已经超过香港首富李嘉诚,直接暴涨到1655亿,这个身价也遥遥领先马云100多亿,成为了中国新首富!但好景不长。

汉能2014年业绩,水分很大!2014-2015年股价本身,也有被操纵嫌疑!

港股汉能最初以水电项目支持现金流、以光伏为卖点,在薄膜光伏产品本身销路欠佳的情况下,李河君凭借他对资本市场及地方政府的熟悉,“创造”了一套做大光伏业务营收的方法!

李河君利用各地政府招商和做大地方GDP的心理,和多地政府合作,在各地兴建汉能光伏产业园!这些光伏产业园,其实沦为了汉能的套利和套取业绩工具!

汉能与各地政府的光伏产业园,其合资合作模式上,地方政府会投入大量资源,包括:地方政府出一份资金,持股1/3;政府再为汉能担保借贷资金;此外,政府还为基地提供厂房所需土地(业内称为“三三制”)。

在上述合作模式基础上,汉能通过关联交易进一步套利和做假业绩,方法为:这些基地的生产设备,多数是从汉能控股关联公司购入,“定价非常高”!以这种方式,汉能控股巧妙将政府投资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实现腾挪置换,并实现了设备端的虚高收入。

根据有关报道,明面上,各个汉能基地已经采购了设备,但实际上交付到位的设备比例很低,无法开工生产,这还不是最差的。当时,甚至还出现同一批设备在不同基地间流转、作为道具使用的现象,“剪彩一结束,设备就拉走了”!设备不到位,产线不具备开工条件,产能无法接续,汉能多个基地陷入停滞状态。实际上,可以想象,即便这些基地都投产,其市场、营收、投入产出比,应该也是堪忧的。

但在底层问题没有暴露出来时,在这种奇怪关联交易所支撑表面漂亮业绩基础上,汉能在港股市场却不断创下市值新高。让专业投资者感到蹊跷的是,2014-2015年间,汉能的股价经常一整天不动,没什么交易,但在临收盘一两分钟,冒出大量买单,将汉能股价大幅推升。

假的长不了!

汉能在港股市场的神奇表现,已被做空者和外媒盯上!英国《金融时报》持续关注汉能,其研究调查人员说:他们历时两年多,发现汉能股票很多次都是在收盘前出现了股价飙升的状况。这并非巧合,其实是汉能在操控股价!

《金融时报》汉能2013-2015股价走势

2015年5月20日,戏剧性(旁观者)和悲惨(汉能及其股东)一日,汉能股价狂飙之势戛然而止!这一天,汉能在开股东大会。大会刚开始15分钟,汉能股票突然疯狂下跌,半小时跌了47%,基本腰斩!一个小时后汉能紧急停牌。

随后,汉能主动终止与母公司的关联交易;5月28日,香港证监会宣布对汉能进行调查,并勒令汉能停止公司股份买卖。

2015年当年,汉能营收仅为28.14亿港元,同比下跌约70.7%;毛利更是下跌约75.1%,公司累计全年亏损122.33亿港元。至此,水落石出,妆卸后露出骷髅相,汉能显出业绩原型!

滑稽可笑的是,李河君不仅疑似安排做多汉能股票,他也做空汉能股票来牟利!李河君后来承认:他自己在520暴跌前持有汉能5.81%的空头仓位,并在汉能集团股东大会的前两天,做空了7.597亿股该集团股票,占该集团总股份数的1.9%,是汉能股票日交易量的5.3倍!自作孽,不可活!2015年5月20日汉能股价崩盘,一定程度上是李河君自身推波助澜的结果!

港股汉能经不起这样内外合力下的过山车折腾,一蹶不振,最终一命呜呼!2019年6月11日,汉能宣布从香港资本市场完成私有化退市。

虽暂别资本市场,但之前百折不挠、如今屡败屡战的李河君,不言放弃,依然继续在为重振汉能挣扎奋斗。


末路狂奔:汉能的最后时光

实业层面和资本市场双重爆雷,汉能已有些病入膏肓。但李河君不甘心失败,还是希望通过继续融资,给败局以时间换空间的希望。更加饥不择食,在正规途径已关闭的情况下,李河君开始了银行违规贷款和员工及经销商筹资的歪门邪路。

汉能爆出问题后,一般银行对汉能关闭了贷款大门,但有一家例外——位于辽宁、香港上市的锦州银行。

据报道,经贵人介绍,李河君结识了锦州银行董事长张伟,汉能和锦州银行之间就此开始了密切业务往来。报道称,锦州银行后来是唯一肯接受李河君股权质押融资的银行!

锦州银行原本是一家发展不错的城商行,2015年12月在香港上市。在上市之前,锦州银行的招股书公开披露和汉能的关系,二者的资金关系规模接近100亿元,其中附有信贷风险敞口净额27.7亿元。

汉能爆雷将锦州银行慢慢拖下水,锦州银行的不良资产迅速上升。到2019年4月,锦州银行无法及时发布年报,在香港的股票陷入停牌;后来延期公布的年报显示,2018年锦州银行巨额亏损了45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4.99%。爆雷之后,2019年7月,锦州银行的董事长张伟一度试图出境外逃,在飞机上被拦下;当年12月,张伟去世。

与锦州银行爆雷相伴,2019年,汉能资金链危机开始浮出水面!

此时,因员工、经销商及供应商公开催款,外界发现,汉能除银行违规贷款外,还从员工、经销商、供应商等生态体系中吸金。

在员工筹资方面,汉能曾要求1.5万员工强制性购买债券:2018年6月,汉能向内部员工集资,内部定级9级以上的员工,必须承担20万元的认购“义务”,级别越高,“义务”越高。若有员工拒绝出资,公司则马上找来银行让员工贷款(恒大也用过此种方法)。

经销商是汉能吸金另一个渠道。2015年业绩爆雷后,汉能2016年用户业务营收却在提升!这里边的关键是汉能经销商给经销商挖坑。汉能“年年招商,年年退商,经销商一波一波的换!”而每换一波经销商,就是割一波经销商韭菜,汉能不仅赚经销商保证金,还把货压到他们头上!

2019年之后,汉能在微观和运营层面风险暴露,资金链断裂,引发大量员工聚集在北京总部讨薪维权,也有经销商在公司门前拉起横幅讨要欠款。汉能集团本身已难以为继。

李河君还不死心,于2020年另起炉灶成立了石农控股,核心是将汉能资产业务接过来,继续搞薄膜光伏!

但气运已尽。尽管李河君依然在幕后想推动石农控股业务发展,但历史上汉能债务缠身,锦州银行案甚至有刑事性质在其中。石农控股一番呼隆,一切在2022年12月李河君被锦州警方带走后,而归于静寂。

2023年3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告(见如下截图),经债权人申请,汉能系多家原经营实体将破产清算,法院目前正在通过竞争方式选任该系列案管理人。这些公司包括原来的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汉能水力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基本涵盖汉能系原主体公司。

至此,汉能系曲终人散。


小结

汉能和李河君,有一定中国民营企业和光伏产业的代表性和标志性。薄膜光伏技术路线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脱离市场认可度的强推与资本运作。李河君虽最终失败,但很显然他成功过,并且是在追求更成功的过程中失败了。因此,对李河君的失败,虽然可批评和指责其最后的战略失误、违法违规、甚至不择手段,但不必嘲笑。李河君无疑是有企业家精神的,富有冒险精神、深谙中国为商之道(尽管有些方面有些过,而过犹不及),这是当下中国无疑应该鼓励的!

虽不能彻底否定,但目前看汉能和李河君,从结果和过程看,无疑都应该是新能源行业失败的典型。整体回顾,汉能和李河君的失败,可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根基:汉能和李河君,在2009年前缺少对薄膜光伏以至光伏产业的深度技术积累,这多少会影响企业家个人和企业对技术和产业的方向判断!特别对汉能这样的私营企业,李河君在其中无疑具有至高权威,李河君个人的技术根基和修养,无疑会影响甚至决定企业对技术和产业的判断。李河君个人在薄膜光伏技术和产业前景方面的积累无疑不够深厚,企业家个人对企业大的失误,难辞其咎,而这需要深挖至个人的技术积累和修养层面;
  2. 战略失误:首先,汉能和李河君在薄膜光伏这个产业方向发展前景上判断失误;其次,汉能和李河君在如何推进薄膜光伏产业的具体战略上失误,不是小步快跑,而是高举高打、贪多嚼不烂;第三,在战略层面失误导致业务层面陷入泥潭时,不想及时止损,而是更通过一系列资本市场及业务角度的复杂运作,来挽救或弥缝现实业务差距,并从而最终让业务窟窿越来越大、错误越来越难以挽回;
  3. 风格激进:也许是因审批较为垄断的水电业务方面,让李河君既获得部分成功、单项目获得巨额收益,又未完遂青云志!李河君满怀水电项目带来的满腔自信、未遂激情及豪云赌性,薄膜光伏一旦进入,就全力发力;资本市场一启动,也毫无忌惮、大举推高;地方政府合作,更是多地多项目同时推进,最终一地鸡毛……员工筹资、经销商压榨方面,也是如此!如恒大一样,汉能到最后,既有战略层面问题,也有执行力过强、激进执行之误;
  4. 敬畏之心:做人当常怀敬畏之心,做企业更当如此!事后看来,李河君过于膨胀,对资本市场、地方政府、合作银行、经销商、员工等几乎所有生态合作伙伴,均少敬畏之心!几乎所有生态合作伙伴,均被汉能以种种不诚信方式拖入泥潭!当汉能最终成为黑洞,吞入一切靠近它的光与物体,其实际已彻底败亡,而法律上的李河君个人被带走和企业破产清算,只是外溢的表象。

汉能虽败,但薄膜光伏技术没有败。特别是,薄膜技术和晶硅技术结合而产生的异质结光伏技术,有可能成为光伏产业下一代技术而引领未来。对此,身陷囹圄的李河君,也算有一丝安慰吧。

【全文完】

参考资料:

  1. “薄膜光伏技术及市场-2022版”,麦姆斯咨询
  2. “成为首富之前,李河君如何虎口夺子搞定政府”,中国企业家,2015年2月
  3. “称霸江湖全靠‘左右互搏’,李河君是‘疯子’还是‘骗子’?”,财经连环话,2023
  4. “从造梦者到裸泳者 起底前首富、汉能系创始人李河君”,科创板日报,2023
  5. “中国前首富李河君被查,到底所犯何事?”,三联生活周刊,2023
  6. “从千亿首富跌至负债累累,李河君到底做错了什么?”,华夏时报,2023
  7.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新能源   锦州   败局   水电站   资本市场   薄膜   股价   经销商   银行   产业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