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不存在房贷压力,因存款规模远超房贷?这恰恰说明我们没钱

6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欣,在2023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上表示:其实中国并不存在房贷压力的大问题,根据我国房贷总量来看,是低于居民家庭存款的。

从数据上看,我也差点就信了陈专家的结论,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住户存款累计金额超过120.3万亿;其中,2022年新增17.84万亿,同比2021年增加7.94万亿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8.94万亿元

这说明存款规模远超出房贷,所以陈欣专家称:“我们房贷的压力不存在

乍一看好像真是这么回事,按统计数据测算,今年我国人均存款约为8.52万元,那么按一家三口人计算,我国家庭平均存款约为25.56万元,而家庭平均房贷约为8万元

怀着激动的心,我打开银行账户,瞬间心凉,存款余额不到3万元,房贷余额还有40多万元,你说房贷压力不存在,为啥我感到很大压力。

谁偷走了属于我的平均存款,谁把多出平均贷款的部分给了我,谁把压力转移到了我身上。

我们也常常听到“二八”定律,社会80%的财富,集中在20%人的手里,像“烟草、税务等”三代或者南(běi)极草(nián)鱼,这些隐形富豪们的存款,占了存款‬总规模的多少?

房奴们的存款占比又有多少?光拿居民存款总规模和‬房贷总‬规模‬,简单进行大小比较,就下结论说我们不存在房贷的压力,这就‬过于‬武断‬了‬。

其实在我看来:储蓄率高,恰恰说明老百姓手里没有钱!

近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在一次讲座中也提到了这个观点:中国人的储蓄率的高涨,实际上并不意味着老百姓富裕,相反,它反映着老百姓手里没有足够的钱。

从去年到现在,我们的储蓄规模爆发式的增长,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年来大部分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我们大部分老百姓的收入还是比较低的,为了应对高昂的医疗、教育和生活成本,必须慎重考虑未来的各项支出。

老百姓就业难,收入减少,花销刚需,又面临各种不确定性,所以,都不愿意消费,都愿意存钱。大部分资金用作防御性储蓄,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失业、降薪、大病和社保养老金不足等情况。

另外以股市、债市所代表的资本市场,风险云诡波谲,投资市场哀鸿遍野,这也让大部分人收起了获取超额收益的心思,想着落袋为安,转向投资到无风险的存款中。

这种只储蓄、不消费、不投资的情况,显然不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正常现象,为了经济发展,我们也出台很多刺激房地产、汽车、家居行业的消费政策,但是收效甚微。

并不是老百姓不愿消费,每个人都愿意去追求幸福富足的生活,如果居民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有信心,不用政策刺激,消费市场也会自然活跃。

因为生活的压力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传统的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也被极大的扭转,人口增长出现断崖式下跌,去年新生儿出生不足千万。

如果能够减轻老百姓的生育、教育和医疗负担,例如提高生育补贴,增加生育假期,降低教育费用,实现全民免费医疗,稳定就业等。

那么老百姓的负担将会大大的减轻,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就会增加,不再担心未来的收入,自然会将更多的钱用于消费,用于投资,我们的经济会再次实现高速发展。

虽然‬教授‬后面‬也说了‬,存款‬和贷款‬也许‬不在‬同一阶层‬手里‬,鼓励‬有钱人‬多买房‬,但是‬一开始‬结论‬的和‬切入点‬还是‬让人‬震惊‬。

最后想说的,对于少数的专家教授,少发表惊世骇俗的结论,多研究有利于社会民生的措施,这才是专家教授该做的事。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存款   压力   规模   不确定性   统计数据   老百姓   结论   手里   平均   教授   收入   未来   我国   医疗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