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视主持人阿丘,终于为自己“狂妄无知,口无遮拦”付出了代价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金泽谈娱乐

编辑 ▏金泽谈娱乐

要论一名主持人最向往的地方,央视绝对在排行榜上高居不下

能进入央视工作,是多少人毕生的梦想前央视主持人阿丘则用自己的实力证明,“铁饭碗”也是能凭借自己不断“作死”一脚踢翻的。

地方台一路披荆斩棘,没有高学历高颜值傍身,甚至连身高也常常成为他人调侃的对象,却靠着独具一格、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在央视闯出一片天

作为央视社招第一人的阿丘,巅峰过后却不断招惹风波婚内与女大学生暧昧不清,否认后直接招来实锤

起伏几年后仍不知收敛,在2020年初用短短几十个字的微博彻底将自己亲手推入深渊。

“成也好嘴,败也‘好’嘴”,央视台柱子之一沦落到被全平台封杀的下场,阿丘算得上是一副好牌打得稀烂的“典范”。

他究竟做了什么让全民都觉得无法原谅,为自己招来了“封杀”之祸反而人人叫好,在他的身上还有哪些秘密呢?

▶01

阿丘原名邱孟煌,父母为他取了极具象征意义的乳名阿丘,出生在广东汕头一个军人家庭的他从小就接受着父亲近乎严苛的教育方式

好在年幼的他还没什么叛逆心,用幼小的身躯一板一眼的完成着父亲提出的一切要求。

阿丘没能继承父亲的“大高个”基因,一直到青少年时期仍然被玩伴们调侃是个“长不大”的小个子

被当做调侃对象的阿丘本人丝毫不在意,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不仅养成了相当严格的自律习惯,更是有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性格。

小小的阿丘心中只有一个疑问,就是母亲的身世,心思细腻的他很早就发现了母亲的不同,可他对母亲的了解也仅限于知道她来自马来西亚,此外一无所知。

眼见着每每提起这些母亲都是一脸伤心的样子,阿丘也就渐渐放弃了这个想法

直到高考那一年,阿丘从班主任那里偶然得知了华侨家属可以加分兴高采烈的他飞奔回家告知了母亲这个消息,在他看来,这可是一块天大的“馅饼”

这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毫不过分。

面对这个送上门来的好机会,母亲依旧对自己的身世讳莫如深,只是告诉儿子,不要再提起这件事。

父亲也在一旁帮忙附和着母亲,无奈之下,阿丘只能放弃了这个已经到手的“分”。

对母亲身世的好奇却从未停止过,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在他参加工作后猝不及防的出现在他眼前。

好在他的学习成绩也算不上拉胯,用实力证明了“小个子”也能考个“高分数”,成功进入了广西师范学院(南宁师范大学)。

从小就有个文艺梦的阿丘遂了父母的愿,报考了思想政治专业,仍旧勤勤恳恳读书,力求让父母安心。

下课后就成了阿丘的短暂自由时间一把吉他,一个本子,他爱唱歌,更爱写作。

颜值并不出众的他很快借着自己“文艺青年”的才华成了老师眼中的“乖乖仔”,同学眼中的“大才子”

事实证明,他的“业余爱好”绝不是在小打小闹,仅是大学期间随手写出的剧本,就被家乡的电视台选中,并搬上了当地电视台的春晚。

阿丘趁热打铁成立了跳蚤艺术团将广西多个高校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多才多艺。志同道合的他们很快便大放异彩,成为无数学生们心中的偶像。

还没毕业的阿丘一时间可谓是风光无限

在校领导眼里更是成了不可多得的好苗子,原本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名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属于阿丘。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向看起来安静随和、不争不抢的阿丘竟然自己放弃了这个好机会。

1989年,在一众不解的目光下,阿丘毕业后转头就进入了南宁棉纺印染总厂过起了“养老”的安逸日子

金子总会发光,扔进石灰堆里也掩盖不住光芒,阿丘一边悠闲的做着本职工作,一边没事就会拿出自己的“老本行”倒腾剧本

厂里但凡有个什么活动,发言稿、活动流程这些琐碎的事阿丘是当仁不让的冲在最前面,写作的一个个剧本也正式让他接触到了编剧这一行业。

很快就从一名普通职员走上了干部的职位3年后,他的锋芒很快让他不再满足于眼前的这一方小天地,善于抓住机遇的他立刻跳槽转去了南宁艺术剧院

在印染厂几年间的写作经历成了他的加分项,阿丘终于完成了业余编剧到专业编剧的完美转变。

他的努力和才华也没有辜负剧院的信任,在南宁艺术剧院工作的十年时间整整四部“曹禺戏剧奖”的原创剧本,不仅证明了他的实力,更是让他稳稳地坐住了编剧正高职的位置。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放在阿丘的身上再合适不过。

任编剧期间,仅仅一次帮人念稿的“救场”经历,让广西电视台看到了这个小编剧身上的主持才能,认为他绝不应该“埋没”在后台。

幕后的工作纵然重要,阿丘也能完成的十分漂亮,但闪闪发光的舞台显然更适合这颗还未升起的新星。

面对电视台抛来的诱人橄榄枝,阿丘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接住了。

广西电视台也拿出了十足十的诚意来“招待”他们看中的这个“香饽饽”,不仅把《百姓南方大舞台》、《旅游大篷车》大热节目交给他挑大梁

一些舞台剧剧本的工作也放心的拿给了阿丘,让他随意发挥,阿丘也凭借着自己专业的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了观众。

▶02

与他蒸蒸日上的事业相伴而来的还有甜蜜幸福的爱情

一场短剧的排演让其貌不扬的阿丘遇见了出身戏曲世家的徐欢宇

两人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渐生情愫,没过多久就产生了走入婚姻的想法。

对于这段感情,徐家父母却是百般不看好,看着眼前这个只有一米六一的小伙子,又看看他的家庭,几乎已经把门不当户不对几个字写在了这段感情的明面上。

而且女儿是正经科班出身的演员,和这个“半路出家”的小子怎么看怎么不般配

但陷入爱情无法自拔的女儿,一意孤行的非要嫁给这个用才华征服她的男人,徐家父母即便有再多反对的想法也只能作罢

没了父母的阻拦,两人很快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还生下了一个玉雪可爱的女儿。

在拿下编剧正高职的同时,身在广西电视台大放异彩的阿丘再一次引起了湖南电视台的注意,他接地气的主持风格十分符合湖南台的标准。

重金挖来了这颗会发光的“金子”,一来就将《南北笑星火辣辣》这块“好饼”交到了他的手里。

他独特的主持风格,将幽默和文雅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了一起,看得其他地方电视台负责人纷纷眼红不已,拍着大腿根恨自己没能早点下手“挖宝”

得众人青眼的阿丘在湖南台没有一点拘束,依旧自由自在的混的风生水起。

说不上是他和徐欢宇感情真的“旺事业”,还是阿丘的才华太出众2003年非科班出身的他竟然收到了央视的邀请。

答应就要面临着夫妻分隔两地的现实,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徐欢宇当即表示支持丈夫的事业。

邱孟煌就这样一个人踏向了北上的路途,来到央视的他,也逐渐压抑不住自己那颗“躁动”的内心。

初到央视的阿丘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水土不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这种不适感渗透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非科班出身的他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播音主持,常年待在南方也让他一开口就不可避免的带了点“南方口音”

让他和众人熟知的央视主持人康辉、李思思、撒贝宁等人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这让阿丘逐渐开始觉得在地方台或许能够混得风生水起,但放在人才济济的央视,就完全不够看了。

若是怕了,他也就不是阿丘了迎难而上的他再次用他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让观众们见到了央视主持人另一种风格。

用实力证明了“讲故事”也能是央视主持人的“舒适圈”

阿丘用一副黑框眼镜,进退有度的语言,给观众展现了时事新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首次主持《社会新闻》零失误更是让这个在大名鼎鼎的央视“查无此人”的阿丘一炮而红,彻底打响了名声。

在人人趋之若鹜的北京站稳了脚跟,更在央视这个大舞台过得如鱼得水,被喜爱他的观众亲切地冠上了“央视名嘴”的称号。

逐渐放松了警惕的阿丘,被父亲在童年压制在骨子里那种“叛逆”再也无法控制,他就像一头披着羊皮的狼彻底撕下了自己的面具。

都说人红是非多,但这句话的意思仅仅是人“红”了才会有大众关注那些是非,一个人如果洁身自好,那么哪怕狗仔24小时盯梢也拍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2007年,一则爆料“打懵了”还沉浸在事业上升期而沾沾自喜当中的阿丘

该爆料称已婚的阿丘不仅“婚姻幸福”在外更是对红颜知己频频示好,一时间,关于阿丘婚内出轨,与女大学生暧昧不清的传言甚嚣尘上。

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一篇博文让大众一下傻了眼,纷纷重新审视起眼前这个幽默风趣的“老实人”。

阿丘起初选择了冷处理,但面对观众们日益增加的“攻击”,只得站出来回应说绝无此事,直接表示自己“我都没有那么多闲钱,哪有空去招蜂引蝶”。

迟来的回应更像是一种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后苍白无力的解释,好在妻子徐欢宇在此时坚定的站了出来,表示自己相信丈夫。

这才勉强平息了大众的怒火,但也让观众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疑问,阿丘苦心经营多年的好人设也就此有了一个“裂缝”。

央视的态度一向是对“劣迹艺人”零容忍,阿丘作为一名公众人物,更是作为央视的主持人,更是被民众监督的重点对象

但这事并没有所谓实锤,除了阿丘除了口碑受到影响,也还没到“丢了饭碗”的地步。

没想到,仅仅一年后,就有媒体爆出了徐欢宇与阿丘已经办理完离婚手续这件事。

爆料者什么都没说,但观众已经不自觉的联想起了一年前的“女大学生事件”,越发相信那件事并非空穴来风。

一张他和女生同游的照片更是将阿丘彻底推进了风暴的正中心,这下实锤已经摆在眼前,观众不信也得信

更引发观众不满的是,阿丘不仅不出面回应,甚至直接一纸诉状将发布照片的公司告上了法庭。

这种不否认但不许“说”的态度,也让他一夜之间沦为众矢之的,引以为傲的事业也走上了下坡路,一度到了停滞不前的状态。

▶03

直到2014年,沉寂许久的阿丘和央视全新推出明星“寻根”纪录片《客从何处来》一同亮相。

一个故事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这档栏目中,46岁的阿丘终于解开了幼时的疑问

母亲终于将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讲给了世人。

阿丘的外祖父母迫于生计不得不远赴南洋,靠给人割胶为生,用了几年时间才勉强还清了家中的债务。

两人带着自己的四个儿女,以为终于能过上好日子的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一个夜晚与自己的孩子们就此天人两隔

远在异国他乡的四个孩子,还没有监护人,阿丘的母亲作为家中的老二也才仅有五岁

为了弟弟妹妹能够成功回国保住一条命大姐主动承担起了“长辈的责任”,跑到当地一个有钱人家做女佣,给弟妹们“换”来了一个回到故土的机会

为了避免麻烦,阿丘的母亲还主动更改了自己的姓氏,将“陈”改做“辛”,多年后才辗转联系上了为自己谋了一条生路的姐姐

远隔重洋的一通电话,让原本觉得姐姐在有钱人家过得还不错的姐弟三人傻了眼,姐姐告诉他们,那边的有钱人压根不把佣人当“人”

姐弟三人悲痛不已,才明白姐姐为了他们到底付出了多少,这段往事也就这样成为了姐弟三人讳莫如深的一个伤疤

如此坎坷的身世直接给阿丘蒙上了一层神秘感

不得不承认,阿丘选择复出的时间节点和“选材”都十分完美完美拿捏住了观众心中关于血肉亲情最柔软的部分

节目播出后,观众们仿佛短暂忘却了他曾经的那些“丑闻”阿丘的事业终于如他所愿有了回温的迹象。

面具戴久了总会累,装的再好也终究会露出狐狸尾巴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面对这场未知的灾难,人类显得如此渺小。

这样的的恐惧却从未吓怕过中国人举国上下团结一心齐心抗疫。

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大小企业也都在为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比赛努力。

央视的工作人员们更是力求真实的将事件的最新发展告知民众安抚人心。

阿丘却在此时躲在还算安全的“大后方”,用一条极短的微博将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仅有71个字的博文却引发了全国网友的怒火,直指他作为一个央视主持人,更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怎么有脸说出这样的话。

不仅不为疫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还将“病毒来源”这种敏感的东西直接给自己的国家扣上了好大一口黑锅

世界卫生组织至今都未调查清楚的事情,他却早早的一己之力“认下了这顶高帽子”,直接发言要代表国人向世界道歉

甚至还恬不知耻的提起了“东亚病夫”这种刺眼的名词,没有一个明事的中国人不会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

更别说所谓思想政治学专业毕业的“高材生”邱孟煌了,是还是真,还是二者皆有,让网友们纷纷抨击他几年的书算是白读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精彩的,眼见着舆论爆发如此之快,阿丘依旧没有丝毫悔改之心,不仅不删文道歉,还扬言要将愤怒的网友们告上法庭,态度如此嚣张,简直令人大开眼界。

网友们不禁怀疑,这样的人,真的还配做一名央视主持人

雷厉风行的央视也迅速用行动彻底回应:“他不配!”

主持的节目全部下架,就连

新闻中再提到他也立刻用上了“前央视主持人阿丘”的字眼。

可谓是大快人心

● “成也好嘴,败也‘好’嘴”。

回顾阿丘的主持之路,是“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楼塌了”

才华并非一个人的“免死金牌”人品才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爱国是一件不需要理由的事情,这是刻在每个国人骨子里的血脉传承

阿丘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理应谨言慎行,一条71字的博文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有心之举”,也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如今的他被亲手将他“捧红”的央视彻底封杀,又还有哪里才能是他的容身之处呢,他也终于为自己的“狂妄无知”付出了代价。

“央视名嘴”到如今“人人喊打”,多年经营的事业毁于一旦,落到今天这般田地,也只能说上一句咎由自取

看完请记得关注@金泽谈娱乐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金泽   南宁   广西   狂妄   编剧   剧本   才华   无知   央视   眼前   代价   观众   父亲   母亲   父母   电视台   事业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