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之春”外溢,美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枪声在全美多地打响

日前,“法国陷落”“法国骚乱”“马克龙”等标签冲上推特标签热榜。6月底,一名叫纳赫尔的少年在巴黎西郊,因为拒绝接受警方的检查,被法国警方开枪射杀。这名少年被射杀时17岁,是未成年,而且他来自北非,是少数族裔。因此,他的死,立刻在法国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一场蔓延法国全境,持续近一周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大量来自北非的少数族裔走上法国街头,烧毁公共设施、打砸店铺,要求马克龙就警察的暴力执法和选择性执法的问题“给个说法”。作为应对,法国警方目前投入了超过4万名宪兵和警务人员“维持秩序”。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因为法国政府“重拳出击”,7月以来,抗议规模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缩水。

6月30日晚间,被逮捕的抗议者达到了1300名以上。7月1日晚间,这个数字变成了700多人。到7月2日晚间,只有157人被逮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场混乱会就此平息了。因为目前,“法国之春”引发的混乱,似乎正朝着其他欧洲国家外溢。目前,法国的邻国瑞士和比利时,都开始爆发不同程度的暴乱。

法国骚乱

洛桑在7月1日晚间爆发了上百人规模的抗议,多家商店被打砸,抗议者还制作了燃烧瓶和当地警方对峙。要知道,法国虽然乱,但是法国的司法机构,是真的为政府办事的。法国的总统是最高司法会议的主席,会议委员由总统任命,而最高司法会议有权力给出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免建议、给司法部长任免法官提供建议,还负责了纪委的工作。

说白了,只要马克龙下定决心要处理暴乱,法国的暴力机关动起来是非常快的,法国的局面比较容易稳定下来。但是,欧洲其他国家可就不一定了。欧洲一直以来都唱高调,爱念“三权分立”的那一套经,除了法国之外,行政司法立法三者各家自扫门前雪才是常态。

如果类似的暴乱真的向法国之外的欧洲国家蔓延,那很多国家的政府可能根本就管不过来。事实上,“战火”已经烧到了布鲁塞尔。比利时《晚报》当地时间6月30日报道称,比利时警方当天在布鲁塞尔已逮捕超过100名参与骚乱的年轻人,其中多人“持有武器”。而继比利时以后,法国骚乱又蔓延至另一邻国瑞士,目前已有7人被捕,其中绝大部分也是青少年。

比利时警方在布鲁塞尔街头维持秩序

目前,从比利时、瑞士两国的反馈来看,暴乱外溢的规模还比较有限,会不会进一步扩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过,法国这一轮暴乱闹得这么大,甚至出现了外溢效应,足以证明,当下的欧洲,已经是内忧外患,坐在了“火山口”上。法国这一轮骚乱的爆发,总结下来,大致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法国自身的移民问题和经济问题,给了暴乱生长的土壤。移民问题,算是老欧洲为自己过去的殖民历史还债。法国为了巩固自己对北非殖民地的控制力,补充劳动人口,大量吸收当地移民进入法国社会,现在遭到了当地反噬。

根据统计,法国2022年新增20万人口,其中大约八成,都是来自中东和北非的移民。根据法媒统计,在大巴黎93省,新生儿最爱叫的名字,是“穆罕穆德”。这些移民,无法融入当地社区,在法国家里有余粮的时候,还能靠高福利供养起来,但是近几年,随着欧洲去工业化越来越严重,不但福利待遇下来了,很多移民和移民二代,也开始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

马克龙

在法国的穆斯林群体中,青年的失业率一度冲到40个百分点的高位。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的种族矛盾“点火就着”,也就不奇怪了。不过,马克龙要面对的危机,可远远不止这些,除了现在已经浮出水面的,法国恐将遭到殖民百年的非洲更大反噬。

其次,是这几年欧美流行的身份政治那套话语,终于开始反噬自身。身份政治,本质是一种把社会“纵切”,引导不同阶层的人互相内斗,巩固上层阶级既得利益的套路,被欧美视为“维稳”的法宝。但是“纵切”切到了极致,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无限细分,会导致社会上可以被引爆的矛盾点越来越多。

打比方来说,吃甜还是吃咸,这在中国网络上,只是大家逢年过节时的一句调侃,大家笑笑也就过去了,但是在美欧,很有可能被无限上升,比如你爱吃甜就是喜欢古代欧洲贵族老爷的口味,证明你怀念等级分明的种族时代,证明你有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你吃甜助长了食品生产商家制作甜味商品,挤压了糖尿病人的选择空间,所以吃甜罪大恶极,等等。

反种族歧视抗议

这些话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会被视为胡言乱语,但在欧美却可能成为“政治正确”。在身份政治的环境下,连吃甜还是吃咸都能上纲上线到这种地步,种族矛盾只会更加不可调和。更不要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对俄罗斯和东斯拉夫人歧视的公开化,还为这种“身份政治”点了一把火。

用心理学理论来说,就是“破窗效应”,既然可以明目张胆地歧视俄罗斯,那么接下来,滑坡到歧视穆斯林、歧视黑人,也不奇怪。此次法国警方射杀17岁非裔少年,不过是一个导火索。

最后,除了法国和欧洲的内因之外,也少不了美国煽风点火这个“外因”。法国的这场暴乱,从流程上,跟当初的阿拉伯之春等等,都太相似了。而且,这场暴乱发生的时间点也非常微妙,正好在法国拒绝站队美国,宣布要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之后,北约峰会召开之前。

美法总统

如果没有这场暴乱,按常理来说,这段时间,应该是欧洲国家密集搞串联,确定在北约峰会上“共同立场”的关键时刻。但是,为了应对这场骚乱,马克龙紧急退出了欧盟峰会,还推迟了对柏林的访问,这对于美国来说,肯定是有利的。

当然,对美国来说,法国的暴乱,还有另一个“不同寻常”的切入角度,那就是把欧洲拖下水,证明它们和自己在种族问题上做得一样糟糕。美媒《纽约时报》甚至专门为“法国之春”开了个专栏,标题是“种族、权力和身份认同”。

美联社撰文称,法国枪击事件表明,在与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执法作斗争问题上,美国并不孤独,法国目前的骚乱局面,与美国“弗洛伊德案”后引发的全美“种族清算”抗议活动相类似。尽管美法两国的文化、警察队伍等存在差异,但法国警察射杀少年事件及其在本周引发的强烈抗议表明,美国并不是唯一一个与系统性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执法作斗争的国家。

弗洛伊德案

在美媒看来,纳赫尔死于警察的暴力执法,是少数族裔,这些标签和之前被美国警察跪杀的弗洛伊德案非常相似,刚好拿来当“共沉沦”的素材,把欧洲打下道德高地,巩固美国在种族、平权、价值观等叙事上的话语权。

不过,在这件事上,美国的路还是走窄了。法国“落水”的动静虽然大,但是控制局面的速度,可比美国快多了。更何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美国不是站在干岸上看热闹的人,而是已经走到湖心了。往法国身上泼水,只会加快自己沉底的速度。

如果身份认同这套叙事继续被强化下去,那么美国面对的暴风雨,只会更加猛烈。毕竟,论种族矛盾、枪支暴力、政府失能,美国的情况都比法国要糟糕不少。这还更不要说,得州、加州等地正潜藏着独立的火苗。

美国独立日发生枪击

就在美国媒体忙着看法国热闹的时候,美国独立日假期期间,又爆发了数起大规模枪击案。马里兰州枪击案导致30人伤亡,其中14名都是未成年人。堪萨斯州的另一起枪击案,则造成9人受伤,还引发了踩踏事故。

除了枪击案之外,也是在假期期间,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多家企业,也遭到了燃烧瓶的“洗礼”。其中一家店铺,距离美国国会仅几个街区,而两年前发生的“国会山骚乱”还历历在目。

上面说法国的社会矛盾是“点火就着”,而美国的情况,是不用点,已经烧起来了,稍微吹点风就能漫山遍野。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媒不但不谨言慎行,还落井下石,“看热闹不嫌事大”,种族骚乱在美国杀个回马枪,恐怕只是时间的问题。今年下半年,美国进入选举季之后,全世界大概率都不缺热闹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法国   布鲁塞尔   北非   弗洛伊德   比利时   暴乱   欧洲   枪声   骚乱   美国   全美   种族   抗议   警方   移民   暴力   警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