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民挖沙修猪圈,不料挖出3000斤巨剑,专家:古时可离不开它

1988年,山东省兖州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流经兖州境内的淮河四大支流之一的泗河,出现了河道枯竭,河床裸露。

受干旱天气的影响,粮食减产,河道两旁的村民们,日子过得更加艰难。烈日炎炎下,村民们在兖州大桥的河道边,挖一些河沙去卖,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谁知村民在挖沙时竟挖出了一个惊天秘密,埋藏在泗河中几百年的罕见之物破土而出,引起了人们的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宝贝?

►初见不识宝,只当作是铁

持续高温天气,村民赵大爷家的猪圈塌了。这可不得了,眼看今年地里的收成不好,这猪圈里刚出生的几头小猪,就是他家的指望。

赵大妈一直催促赵大爷赶紧把猪圈修好。在修补的过程中,需要一些河沙作为材料,赵大爷就想到去泗河边淘一些河沙回来。

这一天,赵大爷加入村民挖沙的队伍。他挖沙不是拿去卖钱,只是为修他家的猪圈。他要的河沙不多,就想着寻一处人少的地方开挖,只要装满两箩筐他就可以回家了。

于是,赵大爷独自到一处空旷的地方开挖起来。正当他挖得起劲的时候,一铁锹下去,突碰撞出“咣当”的声音。赵大爷以为这是碰上大石头了,他收回铁锹,上前查看。

赵大爷走近一看,不是石头,好像是一个铁器。这莫不是挖到古董了吧,赵大爷一边喜出望外,一边拿着铁锹刨开周围的沙土,原来是一块生锈的铁器。

赵大爷继续开挖,发现这个家伙大到超出他的想象,挖了好一阵功夫都不见其完整的形状。这时赵大爷叫周边挖沙的村民来帮忙。

村民们见状,也纷纷好奇这个铁器是什么?这埋藏在河沙里的东西,即使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就当成废铁卖也比他们挖沙卖挣得多。

村民们齐声吆喝着,大家一起挖,挖出来卖了钱大家平分,赵大爷也欣然答应了。

众多村民劲往一处使,开始围绕这个铁器进行挖掘。大家越挖越疑惑,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怎么就见不到头呢。

但是,挖掘的过程中发现,整个形状呈现出来是一个长形的物体。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这个物体终于完整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是一把生锈的长剑。

这样长这么大的剑,对于村民们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好奇的村民拿来尺子一量,发现这把宝剑居然是7.5米长,剑的吞口有一个面目狰狞的怪兽。

按整个挖掘的工程来计算,这把巨剑至少有几千斤重。如果当成废铁卖,这相当于捡到一个大宝贝了。

可是,心细的村民觉得,这么巨大的剑必定是一把宝剑。能佩戴此剑的人也一定不是凡人,所以这把宝剑一定非比寻常。

也有村民说,这把宝剑必定与村里的风水有关,不得轻易动它。特别是剑上有怪兽,更像是驱邪避魔的宝剑。虽然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老实巴交的村民还是比较忌讳这样的传言。

本来大家伙还兴高采烈的,想着卖了废铁每人可以分一笔。但一想到,这牵涉到村里的风水,反倒让他们拿不到主意了。于是,赵大爷提议请城里的专家来看看,大家表示赞成。

►宝剑一出,谁与争锋

专家到来之前,村民们已经开始自行研究这把宝剑的由来。他们猜测这是黄帝大战蚩尤时的轩辕剑,然而村里几个老者翻阅古书后,却发现这把巨剑与轩辕剑大相径庭。

据古书记载,轩辕剑的剑身上刻的是日月星辰和山川草木,而不是这把巨剑上的怪兽。说着说着,村民们更是一致认为这是一把神奇的宝剑,甚至有的村民建议把剑埋回沙里去。

众说纷云之时,终于等来了当地文物局的专家。专家们一到现场,眼见的一幕,让他们大呼不可思议。

在此之前,听赵大爷的描述说这把巨剑有多长多宽,专家们都是半信半疑。在他们以往的案例之中,从没见过如此巨型的剑。

专家们先是对现场进行了仔细的勘察,看看在周边能否发现与这把巨剑相关的蛛丝马迹。专家当然不相信村民们那一套说法,他们初步推测这把巨剑应该是周边古墓的陪葬品。

虽然村民们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多是来自民间的经验积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些推理。但是专家们在周边查探,并没有发现古墓,那这把巨剑到底出自何处?

专家们要把这把巨剑带回实验室,进一步深入研究。于是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创干净剑上面残留的沙土和泥块。

清理干净的宝剑运到专家的实验室,正式开始“验身”工作。经过专业仪器的测量,这把巨剑全长7.5米,剑身长5.5米,剑宽近30厘米,重量更是到达了3000斤。

这把巨剑当之无愧称为“天下第一剑”!随后专家们开始查证相关文献资料,核对剑上面的各处细节。终于,这个罕见之物的“庐山真面目”得以浮出水面。

►始于清朝,至今300年的历史

要想知道这把巨剑的前世与今生,还得了解泗河周边的环境、历史等情况。

在古代,泗河流域的河道狭窄弯曲,遇到雨水季节,就时常会河水泛滥成灾,给两岸的村庄带来灾难。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泗河的河道得到了整修与疏通,还修建了水库截流,泗河的防洪抗旱能力得到了提升。

由此可以见得,泗河的自然灾害是常见现象。那么,这把巨剑与当地的历史又有什么关系呢?

经过专家的细致清理,发现这把巨剑的格部两面铸有龙的精美图案,对照古时候龙的图腾,其形态颇似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的第二子“睚眦”。

而剑茎部的铭文,正是这把剑验明正身的标志,清晰文字显示:“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

知道了这把宝剑是铸造于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间,但这置剑之人金一凤又是何人?

专家们结合兖州县志,才得知这把巨剑的神秘之处,超出了专家们的意料之外。

据史料记载,公元1712年,兖州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泗河的河水泛滥,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的兖州知府金一凤,见村庄被河水淹没,人们无家可归。他主动拿出自己的俸䘵来修桥、修大坝,缓解了洪灾,让百姓回归于正常生活。

此时民间传说,泗河里有一条千年蛟龙,只要它一兴风作浪,就会河水泛滥,给百姓们带来灾难。

金一凤担心以后百姓们再次遭殃,他想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农作。于是,他又再次拿出自己的俸䘵,几乎是他所有的家产,找来匠人铸造了这把巨剑。

宝剑上刻有“睚眦”图案,正是因为“睚眦”生性凶猛,可以战胜一切妖魔鬼怪。这把巨剑作为神剑插出了泗河中央,除了可抗击传说中的“妖怪”,还发挥了测量水位和分流的作用。

专家们还对这把剑的铸造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古代没有现代科技,要铸造这么一把巨型的剑,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古人的智慧和毅力不得不让现代人钦佩。他们采取分步铸造的方法,最后再将各个部分拼接在一起进行熔焊。这种方法早在战国时期的史料里就有记载。

一切疑团解开后,这把宝剑被保存在山东兖州博物馆,还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天下第一剑”。

如此巨大的一把宝剑,却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虽说村民们在发现之时,有一些迷信的联想,但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且与事实相差不远。

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存在许多神秘之处,而这些秘密有的已经沉埋地下,有的就在人们的议论之中,代代相传,值得我们去理解与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猪圈   兖州   河沙   专家   铁器   古时   河道   挖出   山东   宝剑   大爷   村民   农民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