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村庄河边有个搓衣板,丢在村口50年,专家:这竟然是一道圣旨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浙江的一个小山村旁边有着一条小河,它看上去非常普通。但这样一条普通小河的边上,一个刻着光绪年间圣旨的石碑竟然在这里放了几十年。这个石碑又大又重,它为何会出现在河边呢?石碑上面刻着的圣旨又是什么内容呢?

这个小河在浙江省台州市三房村的村口,以前村民们都会来这里洗衣服,这个石碑也是被当做搓衣板来用的,甚至很多村民还嫌弃它不够好用,后来就把它随意地丢弃在那里。一直到五十年后村民们才明白它的价值,这是怎么回事呢?

圣旨石碑出现在山村路上

我国的文物有很多,这些文物都来自各个朝代,距今甚远。所以它们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散乱在全国各地,更是有些流失到了民间。

普通人肯定不知道它们的价值,就把这些文物当破烂看待,甚至有些青铜器被当成普通的铜卖掉了。

就连大名鼎鼎的“马踏飞燕”也差点被当做普通的铜毁掉。在1969年甘肃的一些村民帮官兵开凿隧道,意外挖到了一个古墓。

几个村民一头扎进古墓后发现了一些青铜器,随后就回家取了麻袋,把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当废铜装进了麻袋里。

后来村民们商议要把这些铜器卖到废品收购站回收了,这些铜器如果到了回收站就会被当做废铜压成片,那样的话损失就无法估量了。

还好在那之前文物局得到消息赶了过来,及时收购了这些文物,这才挽救了这批来自东汉的无价之宝。

国宝“马踏飞燕”正是在这一批文物中,有这样精妙艺术外形的文物都差点遭劫,更何况是一块石碑。

圣旨石碑被专家发现时,竟然正被村民们当做一块儿普通的石板铺在了路上,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它在此之前还做了很久的“搓衣板”。

2017年的一个秋天,浙江台州一个名叫三房村的小村庄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因为这个地方的铺路石板竟然是圣旨。

村干部们带了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把这个石板掀开,赫然发现石板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也看不明白是什么内容。

在它的上面刻着工工整整的小楷,每个字的间距都是一样的,简直和印刷上去的一样。

村干部叫人来搬石板的消息惊动了很多村民,大家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起了石碑上刻的字,但因为上面写的都是繁体字,所以大家都认不全。

就在大家都不明所以的时候,一个村民突然大声叫道:“那两个字是不是,天和运啊!

大家一看确实是这样,甚至有人把字典找了过来,经过翻译,大家发现前四个字竟然是:奉天承运!原来石碑上刻着的是圣旨,这下大家可炸开了锅。

甚至看看石碑上刻着的文字末尾,还有光绪的落款。村干部本来只是偶然看了新闻才想起来这块石板可能是文物,所以就带人来看看。

没想到竟然是个圣旨,这下他们村子里也有文物出土了,于是赶忙请来了专家研究一下这个石碑的价值。

专家们仔细查看了一番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的确是清朝的一个圣旨,而且是专门用来嘉奖某人的,并不是普通石板。

看热闹的村民要求专家讲讲,这个石碑具体说的是啥内容,于是专家就给大家解释了起来,这上面的内容是通告升官的。

专家说,这个石碑上的内容是在讲一个叫林修的人,他给光绪帝做菜的时候因为表现突出,让光绪帝特别有面子,就下了一道圣旨来嘉奖表扬他。

而且这个圣旨还不是直接给林修的,而是给他的爷爷奶奶看的,因此才会出现在三房村。

可众人听了以后还是觉得很不合理,因为正常来讲圣旨不是会在布帛上面吗,怎么会被刻在石板上。

专家解释道,这个林修的爷爷奶奶接到圣旨后觉得与有荣焉,为了纪念这个光宗耀祖的孙子,就把圣旨上的内容给刻到了石板上。

圣旨石碑竟然“以下犯上”

众人听了专家的讲解后恍然大悟,随即又有人提问了起来:这石碑后面怎么还镌刻着一个狮子呢?

专家惊讶的咦了一声,这个林修竟然做到二品大员的位置了吗?可是他的职务是“光禄寺署正”,这只是一个六品的官职,这是怎么回事。

专家又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个石碑上的圣旨并不是光绪帝亲手写的。

原来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实行表扬信标准化了,其实每封表扬信的内容大致都一样,就名字和官职换了换,光绪帝也就负责在上面签个名,别的他不管。

所以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林修的爷爷奶奶就把背后的图案刻成了狮子,这样显得更有面子。

原本林修是个六品官,给他升了两级也才只是五品官,五品官应该刻的是白鹇或者熊,刻上狮子可就是以下犯上了,那是要定罪的。

那当时为什么林家敢这样做呢,专家们想了想光绪时期的官场,又想了想光绪帝那时候的权力,就豁然开朗了。

这个落款是慈禧控制住光绪帝开始掌管政事的四个月后,那个时候的光绪帝已经没有了权力,只能说是一个“花瓶”。

加上三房村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根本就没人管,所以林家才会这样为所欲为。可惜的是,这个林修和他故事已经一同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当地没有任何关于这位五品官员的记录。不过这个石碑还是很有价值的,毕竟有光绪的落款。

圣旨石碑沦落至此的原因

据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村民回忆,这块碑原本被认为是墓碑。在五六十年前这块墓碑还在山上,但是当时山上要挖战斗隧道什么的,就叫村民们去山上跟着清理一通。

于是这块碍事的大石头就被从山上搬了下来,要是再大点就被炸药给炸毁了。

因为这个石碑上刻着一大堆字,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伙就都当它是墓碑了。放哪都有人嫌不吉利,村民们就把这个石碑随便丢到了小河边。

一开始大家都对这个石碑唯恐避之不及,还有人埋怨官员们太小气,连这点炸药也舍不得用。

不就是一个大石头,炸了就炸了嘛,要村民们人力搬下来不说,光是放在那里就已经够渗人的了。

但是村民们并没有害怕多久,很快就又该干嘛干嘛了,河边开始每天聚集一些来洗衣服的大姑娘小媳妇,于是这块石碑可就遭了殃。

既然放到这里来了也搬不走了,还不如好好利用一下。因为这石碑上面刻着字,所以表面上就有一些纹路,这对村民们来说那就是天然的搓衣板。

这些妇女们也顾不上墓碑不墓碑的了,因为它好用就开始使用它来搓衣服,甚至要抢位置。

村子里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村民对这种行为表达了不满,可能因为他们的年纪大了,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就都站出来开始替逝者鸣不平。

一个老人说道:“怎么能这样对别人的墓碑呢?这样不尊重死者,以后可是要遭报应的。”

这些年轻的村民可顾不上什么报应不报应的,有这个东西当搓衣板总比只用手省力多了。

时间一久这些大姑娘小媳妇没有一个遭到什么所谓的报应,所以大家用的更欢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买的起搓衣板了,就觉得石碑难用了。

再到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了洗衣机,就没人再到河边去手洗衣服了,这个石碑就这样孤零零的躺在那里。

只有偶尔来河边玩耍的小孩子会过来看它,但是对它身上的故事却一点也不了解了。这些小孩子也只是把石碑当做一个玩具而已。

但随着几十年的发展,三房村也要修路建桥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个石碑才因为一场巧合重新回到大家的视线中,它背后那个上百年前的故事也被解开了。

那是2017年,村里面的干部们商议了一下,觉得应该想办法增加土地的面积。

但是土地又不能凭空产生,所以他们就把心思打到了那个小河上。

这个河本身就不大,所以里面也没多少水,但它占的地方可不小,要是填上了那不就有一大块土地可以用了嘛,再说了现在都没人上那去了,既然都没用了填上了也没事。

村民们一开始也有一些不舍,但是村干部们说的确实也有道理,所以最后村民们都同意了。

不久来填河的工程队就来了,在河边发现了这个大石碑,就建议村里把这个石碑处理掉。扔了也是浪费,就有人提议干脆拿这块石碑去铺路算了。

石碑很争气,它就长着一副石板的样子,一点也不像一个文物,和其他铺在路上的石板看起来没什么区别。

村民们为了让它和其他的铺路石板看起来更和谐,所以它刻有字迹的那一面被翻了过去,这个石碑就一直在那条路上趴了很久。

后来村主任看到新闻里有村庄挖出来了一个刻着字的石碑,据说是文物。那个石碑已经吸引了很多专家来围观了,那个村里的人个个都挺直了腰板,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村主任正愁村子没有文化底蕴呢,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奏效。

想到这块石碑,他没忍住一拍大腿说道:“我怎么把它给忘了!”村主任很快喊来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再一次找到了那块石碑,并且把它翻转了过来,这下上面的字就全露出来了。

在擦干净石碑上的泥土后,它也就露出了原本的面貌。

这块石碑对村民们来说并没有价值,但它可以被送去供历史学家研究,所以在和村民们协商过后,这块石碑被村民们捐赠到了博物馆供人参观。除了这个石碑本身的内容外,它“颠沛流离”了几十年的故事同样让人感到妙趣横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圣旨   光绪   河边   专家   村口   石碑   浙江   石板   墓碑   村庄   村民   文物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