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女儿留学费,中国父亲在日本打黑工15年,干一天等于国内10个月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从上海出来的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是100块。 我到了日本以后,一天工资就是1000块,就是我在日本一天,在中国就十个月 。

那感觉是疯了,当时就跟抢银行那个心态一样 就是你弯弯腰就可以捡钱,你还睡什么觉啊!

纪录片《含泪活着》中的丁尚彪说道。

丁尚彪,上海人,为了改变家庭贫困的窘境,为了女儿的求学之路,他背井离乡独自一人到日本留学,却发现被骗,之后,他在异国他乡打黑工15年,最终终生禁入日本。

01

动乱年代,无缘高考

丁尚彪,1954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工人,那时候相比较于贫苦的农村家庭,算是不错的了,因此丁尚彪从小可以一路上学到高考。


16岁那年,还在学校里读书的丁尚彪却回农村去了。当时,国家鼓励知识青年人才下乡,丁尚彪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被安排插队到安徽省的五河县,成为了一名下乡知青。


丁尚彪在农村一待就是11年,期间他不仅积极地参与了农村建设,作出了不少的贡献,还认识了自己一生的挚爱——陈忻星。由于两人都是知青下乡,而且还来自同一个地方,工作中经常互相帮助,一来二去的,两人很快就彼此相爱了,不久之后就结婚了。


当知青下乡结束之后,两人得到了回上海的机会,时隔11年再次回到上海,却发现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没有参加高考的丁尚彪,想继续读书,然而因为年龄的缘故,他已经失去了参加高考的机会。


没有学历,也没有立足社会生存的一技之长,无奈之下,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丁尚彪只能去工厂食堂做帮工。月工资收入只有可怜的100块,而且妻子陈忻星当时有孕在身,还处于失业中,一家人只能省吃俭用的生活。


不甘心就此平庸的丁尚彪,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整日发愁。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来自日本大学的招生简章,心里就萌生出了去日本留学的念头,只有继续完成学业,归国回来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02

改变窘境,日本留学

1989年35岁的丁尚彪想去日本念大学,可是学费需要42万日元,而在那个上海平均房价两千一平方、月工资100元每月的当时,42万日元相当于上海中等收入家庭十五年的工资。


丁尚彪为了改变命运,一咬牙拼了,东拼西凑向亲戚朋友借了个遍,欠下了一笔“巨款”。终于在1989年的夏天,安抚好妻子女儿的情绪后,不会一句日语的老丁独自一人去了日本,他不曾想到这一去将会待多少年。


他第一站来到了北海道,并找到了目标大学。但令人失望的是,那是一座坐落于偏僻山区的飞鸟学院,荒无人烟的山坳,简陋粗鄙的校舍,多少令丁尚彪有些无法面对,可既来之则安之。


42万日元上交后,老丁开始了一边寒窗苦读,一边打工还债的日子。校舍之所以设在大山深处 ,是由于当时这里是煤矿企业,企业倒闭后,这里的宿舍被飞鸟学院买下,成为了一间仅供中国人读书的分校,但这个苦了想要打工的学生们。


每天除了学习工作,还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路途往返,其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可学生们不怕吃苦,因为这是他们孤注一掷换来的机会。校方承诺,只要他们在这里顺利毕业,就可以拿到日本政府发放的护照。


可一切的幻梦都在某一天戛然而止,为了约束管控,校方突然停止了学生外出打工的请求。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令所有中国学生都炸了锅,试问谁家不是因为要来日本求学而债台高筑的。


最终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不少学生深夜背起行囊,开始了震惊日本的北海道大逃亡。也正是因为这样,在签证过期之后,老丁成为了在日非法滞留人员。


丁尚彪的留学梦就这样破碎了,留学不成,而且还成为了非法滞留的黑户,随时都有被遣送回中国的风险。他不甘心就这样回去,而且身上还背负着一笔巨款,就算回去也改变不了现状。


这时候的丁尚彪是有苦难言,最后心里一番思量,还是选择留在了日本,看一下能不能找到出路。

03

梦想破碎,黑户打工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1996年的夏天,盛开的樱花含苞待放,美丽动人。可42岁的老丁还是无暇欣赏,他要埋头于东京郊外的工厂打工,白天干完晚上还要继续做厨师。


由于没有合法身份,也没有学历,当初丁尚彪只能选择去干最累最苦的活计。干得最累的时候,丁尚彪一天要打三份工,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坐电车去工厂或者建筑工地干活,晚上在饭店炒菜、洗碗、拖地,要一直工作到十二点。


老丁说道:

“就是日本人,也比较凶狠,如果说你不好好干的话,他会连打带骂的,像我们就给我们店长 干得不好的话,刚刚去的时候因为不适应嘛,你干活的时候干慢了或者干错了,他就朝你脸上就是一拳,我鼻子血都要打出来。”


工作虽然辛苦,但口袋里的收入却是不错,当时日本的工资比国内高的不是一星半点,尽管只是到处打工,可老丁却说最赚钱是一天能有1000块,而这是堪比国内一个人十个月的工资水平。


这样的生活,眨眼之间一晃7年过去了。


丁尚彪把赚来的钱几乎都打给了家里,而自己却节衣缩食,住在不足20平米的小房间里。每当夜深人静时,老丁总会望着墙上女儿的照片发呆,他已经有七年没摸过爱人的手,没去亲亲女儿的额头了。 老婆有没有白头发,女儿长到了多高。


老丁都一概不知,每次和家里通话也都是浮皮潦草。 老丁知道爱人一定在责怪着自己,赚钱固然重要,可七年了也该回家团聚去了。但在老丁看来,自己赚的钱还远不够多,他现在不敢多想,只能靠拼命赚钱来麻痹自己。


每天拼命工作、节衣简食,八年来终于存了一笔钱,靠着这些钱老丁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女儿送去一流大学深造,把自己跨越阶层的接力棒交到女儿手里,而女儿也绝对担得起这份重任,老丁他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04

八年分别,父女相见

同样在这段时间里,女儿和妻子同样也过得不容易。妻子不仅要忍受着和丈夫离别的痛苦,还要一边打工还债,一边给女儿留学存钱。


她平时生活十分节俭,从来不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好吃好喝的都第一时间留给女儿,自己平时经常靠泡面应付三餐。


女儿丁琳也争气,知道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从小就懂事,主动分担家里的负担,努力读书,终于不负众望,在1997年考上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这对于一家人来说非常开心,也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见上一面了。


女儿丁琳去美国留学前,希望能和父亲见上一面,就这样女儿终于可以和父亲在日本相聚了。从小学开始她就与父亲分开了,怨恨过、思念过,可当看到节目组寄来的那盘录像带后,小丁才瞬间明白父亲的苦心。原来这八年的时光,自己所接受的父爱也从未缺失。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飞机落到东京成田机场后,女儿丁琳就马不停蹄的坐上列车,因为对于她和老丁而言,只有24小时的见面时间,因为身份的缘故,父亲没有现身机场,他只能在离机场最近的车站接女儿。就是这一站的距离,让丁琳在内心深处足足走了八年,终于在列车还未停稳时,她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父亲。


老丁见到女儿的时候,早已泪流满面,拉着女儿就一顿嘘寒问暖,一边介绍着这里的情况,一边询问女儿和家里的情况,一路上唠唠叨叨,而女儿丁琳始终在一旁乖巧地听着父亲的唠叨。


这一天是属于这对多年未见的父女,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的飞速流逝着,短暂的相聚后又迎来分别了。第二日,老丁送小丁前往纽约的飞机 ,女儿丁琳一路上听着父亲的叮嘱,强忍着离别的悲伤情绪。


当列车再次开动,女儿丁琳终于哭出了声,和当初与母亲分别一样,丁琳不知道能什么时候再见到父亲,她只知道在纽约完成学业,将来找个理想的工作,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报答。

05

十五年回国,落叶归根

自此一家三口被分散在三个国家,但他们各自都并未停歇,因为奋斗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一晃五年过去了,通过在纽约的生活和学习,女儿小丁变美了,也变得更加自信,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独立。另一边老丁还是在东京各处打工。 和五年前不同的是,老丁的工作更杂了,回家的时间更晚了,牙齿脱落得更厉害了,人也变得更节省了。


而留在中国的妻子则一直在制衣厂工作,每天也是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另外她为了去探望女儿 一直在忙着申请赴美的签证,可这一份小小的证书却让妻子跑断了腿,最终在连续申请了12次之后,她才得偿所愿。


2002年的春天,妻子终于能飞往纽约探望女儿 不过他的路线和当初小丁的一样,都要经过东京中转,不同的是,他这次能停留72个小时。此时距离妻子和老丁的上次分别,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年了,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啊!


妻子和老丁终于实现了久违的双向奔赴,岁月的洗礼让他们稍显疲惫,但深爱着彼此的炽热之火不会熄灭,他们终于见面了,双眼对视中的情愫 就像当年被下放到农村时,初次见面那样。

72小时疏忽而过,又到了分别的时刻,还是那一趟列车,还是那一站下车。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不同的是,上次是女儿,这次是爱人。而相同的是 ,老丁依旧没能止住那浸满眼眶奔涌而出的泪水。到站了老丁迅速下车,然后守在列车旁,默默等待着列车的发动,这一切过程都饱含了老丁这样的男人特有的含蓄,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


2006年在日华裔女士张丽玲拍摄留的学生在外生活系列纪录片《含泪活着》在富士电视台播放之后, 创下了该电视台的历史观看记录,在日本掀起了一波感动大潮,当年光是寄给电视台的观后感就多达400万件。


十年前老丁有幸结识张丽玲,因此老丁的事迹得以被拍成纪录片,让无数日本人感动,但也引来了政府的关注,作为一个黑户的他被关押起来。直到日本人联名上书,才将其释放,但他也要被遣返回国。


两年后,远在美国留学的丁琳终于博士毕业了,而且还成为一名医生,学成归来,与母亲团聚。


而这时候,老丁的回国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为了一家人团聚,终于,十五年后,丁尚彪又一次踏进了日本机场。


坐上飞往上海飞机的一刹那,老丁的内心百感交集,十五年的风风雨雨,给了自己伤痛的同时,也让他构建起了可以实现梦想的阶梯。对于过往 他没有一句怨言,对于未来,他坚信充满光明。


最终他双手合十,感谢这个国家的同时,也感谢自己一家三口这十五年的奋斗,他也终于完成使命,回到了他本来的地方,在这里有他的妻子,有他的根 。

结束语

为了改变家庭贫困的状况,实现生活幸福,老丁以及家人倾尽所有的坚韧感天动地,但也不得不说当年独身前往异国他乡,绝对是没有回头路的险棋。如果稍有差错或者略有松懈,等待老丁一家的很可能是灭顶之灾。


在儒家文化千百年的熏陶之下,亚洲各国都将传承列为了重中之重,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将发展的目光对准了下一代。 渐渐的从要为自己而活,转移到了为子孙而活 大部分家庭可能无法做到像老丁那么极致,却也都基本保留了为人父母的这份牺牲情感。


那么将精力全都放在儿女身上的做法,究竟值不值得呢?对于这个问题,这些年来探讨的声音也从未消退过,要成为老丁那样倾尽一切的父亲很难。


如今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得不到温饱和贫穷的年代,男人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为了家人和下一代而拼搏奋斗,不得不与妻儿老小分别,这也是许多农村家庭的现状和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北海道   父亲   女儿   黑户   东京   知青   日本   上海   中国   列车   当年   妻子   农村   家庭   时间   国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