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张爱萍拦住一搬砖工:明知道我是国防部长,为什么不来找我

前言

1986年5月的一天,家住江苏省海安县五坊村的砖厂挑砖工赵保群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一封信。这封信是开国上将、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寄来的,里面表达了对赵保群的关心和支持,并附上100元的心意。这一举动打动了赵保群的心,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小兵在张爱萍将军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爱萍对赵保群的帮助并没有止步于此。当赵保群的爱人生病住院时,张爱萍再次施以援手,寄去400元,并每月资助50元作为他们的生活费,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1987年,得到张爱萍的邀请,赵保群前往北京与张爱萍见面。两人初见面时紧紧拥抱在一起,泣不成声。张爱萍将军感慨地说道:“知道我当上了国防部长,为什么不早点来找我?”这让人深思,赵保群与张爱萍将军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交情?为何让张爱萍将军如此念念不忘,苦寻他14年呢?

保护病人

1949年,赵保群出生在江苏海安的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赵德文是一位老革命,曾在抗日战争中奋勇杀敌。赵保群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对解放军充满向往。终于在20岁那年,他加入了解放军,并成为北京卫戍区某部的警卫员。

在警卫工作中,赵保群展现出优秀的能力,很快晋升为警卫班长。然而,在1972年初,他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这个任务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的首长指示他带领5名警卫战士前往北京301医院,保护一个名叫张续的病人。赵保群立刻意识到这个任务的特殊性,他们需要在病房内竖起屏风,限制外人进入,并记录探视者的情况。首长还强调,这位病人的生活不能得到关怀。

在特殊时期,赵保群推测这个病人一定是位重要人物,而“张续”可能并非其真实姓名。然而,他完全没有想到,他所要保护的病人正是张爱萍将军,一个备受敬重的英雄人物。

当时,62岁的张爱萍因被诬告而被监禁。由于多次战斗受伤的缘故,她的身体状况变得日益衰弱。监狱的恶劣环境和缺乏及时治疗导致她的病情恶化。关心张爱萍的工作人员秘密向周总理汇报,得到周总理的关怀后,张爱萍化名“张续”住进301医院接受治疗。

然而,一些人并没有放过张爱萍,他们要求对她的一举一动进行监视。因此,赵保群接到的任务实际上是对张爱萍进行“监视”而不是单纯的保护。

精心照顾

1949年,赵保群出生在江苏海安的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赵德文是40年参军的老革命,在一次游击作战中逃脱了日寇的追捕。赵保群从小就对解放军充满向往,并在20岁那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加入了解放军,成为北京卫戍区某部的一名警卫员。

在这个部队里,赵保群表现出色,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卫班长。然而,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命运给了他一个特殊的任务。

赵保群被首长指派到北京301医院,保护一个特殊的病人,名叫张续。首长特意强调,除了警戒任务,他们不得关心张爱萍的生活。但是,赵保群对这位老革命充满敬意,决定悉心照顾他。

当赵保群第一次见到张爱萍时,他看到了一个憔悴的老人,正在接受牵引手术。尽管面容疲惫,但张爱萍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斗志。赵保群立即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他发誓要保护眼前这个人。尽管这与他的任务相悖,但赵保群坚信这是正确的选择。

在照顾张爱萍的日子里,赵保群尽心尽力。他喂张爱萍吃饭,帮助他上厕所,买茄子和西瓜给他进食。赵保群甚至冒着风险帮助张爱萍与家属交流,为他们留下私人空间。

然而,一次突发事件让赵保群的职责变得更加重要。在1972年的一个晚上,赵保群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得知张爱萍陷入昏迷。他立即赶到病房,发现张爱萍已经瘫软在床上,嘴里吐着白沫。

经过询问,赵保群得知张爱萍在晚饭时喝下了一碗有毒的中药,导致他陷入昏迷。赵保群意识到这是一次谋杀行为,他迅速组织抢救,并成功救回了张爱萍的生命。

事后,经过调查,发现中药中掺杂了一味名为"洋金花"的有毒草药。赵保群没有机会查明真相,因为不久后他被调离了张爱萍的身边。在告别之际,他默默向病房外的张爱萍敬了一个军礼,祝愿他早日康复。

苦寻恩人

赵保群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保护的是开国上将张爱萍将军。尽管被迫离开部队,赵保群始终牵挂着张爱萍,并在老家辛勤工作了多年。直到有一天,他们终于在南京重逢,让14年的苦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赵保群始终没有忘记他在部队里所做的事情,他心存敬意,并决定在部队继续为国家服务。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个玩笑。1973年3月,他被突然宣布退伍,并限令他两日内离开北京。回到老家后,他成为了一名民兵,并最终当上了预备役连连长。他在供销社做临时工的同时,也在砖瓦厂做挑砖工,一直坚持努力工作,默默为生计努力着。

然而,命运再次对赵保群进行了考验。他在搬砖期间突然晕倒,被诊断出高度贫血,需要静养。这时,张爱萍已经复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赵保群曾想给张爱萍写信,表达自己的委屈和请求帮助,但又担心打扰到忙碌的老首长。

然而,张爱萍一直记得那个曾经救过他一命的小战士。他多次提起赵保群对身边的人,说道:“保群同志退伍,跟我有很大的关系。那次中毒事件,如果保群不在,我就没命了。”解除“监护”之后,张爱萍多次尝试寻找赵保群,但始终没有成功。

1986年,张爱萍的妻子李又兰决定帮丈夫圆梦。她写信给南京的吴邦义,请求他帮忙寻找赵保群的下落。吴邦义经过艰苦搜索,终于找到了赵保群。当他把赵保群请到南京,并展示照片时,赵保群终于认出了张爱萍,并充满喜悦地说:“他就是我当年监护的那个人!”

15年后的再次聚首

在1987年11月,赵保群收到了一封邀请信,发件人竟然是张爱萍。这封信让赵保群感到震惊和欣喜,同时也带来了一丝责备。村民们得知赵保群是张爱萍的救命恩人后,纷纷劝他去北京见面,并表示他应该索取一些回报。然而,赵保群坚定地回应说:“我救他的初衷并非图回报。”尽管如此,他还是欣然接受了张爱萍的邀请。

赴约当天,77岁高龄的张爱萍亲自站在门口迎接赵保群的到来。经过一番寒暄,张爱萍责备地问道:“保群啊,我已经恢复工作,成为国防部长,为何你从未来找过我呢?”赵保群腼腆地笑了笑,低声回答说:“我一直怕打扰首长,知道首长工作繁忙。”

那晚,张爱萍夫妇为赵保群一家设宴,热情款待。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张爱萍亲自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带领赵保群一家参观了故宫,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还去了许多其他地方。

回到家乡后,赵保群受到了张爱萍的关照,被安排在镇里的工商所工作,不再为生计发愁。他也没有辜负首长的期望,在工作中多次荣获“十佳标兵”、“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随后的几年里,赵保群先后16次赴京与张爱萍见面。一次,时任军委副主席的迟浩田专门接见了赵保群,并向他表示敬意,感激他在过去勇救张爱萍将军的行动。赵保群谦虚地回答道:“这没什么,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这么做。”

然而,2003年7月5日,张爱萍将军在北京逝世,这个消息让赵保群痛不欲生。他流泪不止,念叨着“老首长怎么就走了呢?”他乘坐火车前往北京,参加了追悼会,为老首长送行,目送她的最后一程。

结语

这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赵保群和张爱萍之间深厚的情谊。赵保群无私地救助了张爱萍,不图回报,而张爱萍对他的恩情也铭记于心。他们的再次相见让他们之间的羁绊更加紧密,共同经历的岁月成为了他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国防部长   海安   卫戍区   警卫员   首长   恩人   南京   警卫   敬意   北京   解放军   将军   病人   部队   工作   张爱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