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拜占廷帝国(395-1453)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由于蛮族入侵变异,东欧拜占廷发生动荡但保存政权

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建成君士坦丁堡,扼守东方战略要塞博斯普鲁斯海峡

395年狄奥多西死后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都君士坦丁堡称拜占廷帝国

拜占廷帝国是古罗马时代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工商业繁盛和经济文化发达地区

①农业依靠埃及叙利亚,盛行永佃制和代耕制,自由小农租种土地,以隶农制为基础

②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特点,国际都市相对繁荣,手工业以奴隶劳动为基础,贸易发达

③稳定工农业生产作基础,繁荣国内外贸易,保障财政来源增强国家实力

保存帝国政府有效统治和训练有素军队,严格控制教会,打击异端教派传播

6世纪查士丁尼皇帝统治时期(527-565),拜占廷历史第一个黄金时代

对内政策核心是巩固奴隶主阶级统治对外政策基本点是扩张领土

(1)实行改革缓和尖锐阶级矛盾,明令禁止卖官鬻爵,惩治贪污,限制贵族特权

实行长子继承制,撤销执政官制度,提高行政效率,成立特里波尼安罗马法编纂委员会

529年《查士丁尼法典》,审订罗马历代元老院决议和皇帝诏令,删除互相矛盾部分

533年《学说汇纂》《法理概要》(《法学家指南》),学习罗马法教材

565年汇编《新法典》(《新律》),作为《查士丁尼法典》续编

统称《罗马民法大权》,肯定皇帝专制权力,欧洲历史第一部系统完备法律文献

君士坦丁堡基层组织是德莫,具有一定自治功能城区组织,支持赛车场不同车队

各德莫社会经济条件、人员构成不同,产生分歧形成不同派别,即蓝党绿党

①蓝党主张中央集权和信奉正教,多系元老贵族和地主

②绿党主张地方自治并倾向一性派,多为富商和高利贷者

532年查士丁尼出席赛车会,爆发尼卡起义,目的是反专制、反贪污、反苛税

起义群众冲进市政厅和政府,捣毁监狱,释放犯人,袭击皇宫,拥立新皇帝

贝利撒留出动雇佣军,利用阴谋血洗起义群众,处决两党领袖

(2)对外是对内政策延续,对内竭力巩固东罗马统治,对外恢复古罗马版图

委任酷吏,横征暴敛,约翰推行专卖制度,增收附加土地税,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

对外方针是对东方和平,对西方战争,缔结永久和约结束对波斯战争

533年贝利撒留进攻汪达尔王国,揭开查士丁尼征服战争序幕

534年汪达尔王国灭亡,恢复北非旧制,被剥夺元老地产全部归还后代

535年以干涉内部纷争为借口,发动征服东哥特王国战争,出兵意大利

554年纳尔西斯彻底灭亡东哥特王国,利用西哥特内讧出兵占领西班牙东南沿海地区

颁布国务诏书,废除东哥特打击奴隶主法令措施,重新恢复奴隶主土地、财产和特权

诏令难以推行,简化释放奴隶手续,取消限额,促进东西方经济交流和社会交往

7世纪拜占廷开始全面衰落,政治、社会和民族危机交织,严重威胁国家存在

实行军区制,军事长官督军兼理政务,满足对外扩张和防范外族入侵需求

希拉克略实行三项重要改革,为圣像破坏运动埋下伏笔:

①北非、意大利军区制移植到东方各行省,军队分驻三个大区,各设督军一名

康斯坦斯二世更加完善军区制,成为以将军为长官的地方军事行政区

军区范围缩小,数目大增,以军区代替行省,地方军事长官兼有行政管辖权

②希拉克略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军事屯田制,加强军队经济基础,向封建制过渡

③采取大批动用教产措施保证战争需要,利用教会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号召进行圣战

8世纪拜占廷封建制大发展时期,立奥三世击败阿拉伯人,开启伊苏利亚王朝

粉碎阿拉伯人围攻,竭力整顿租税征收,改善帝国财政状况,加强和完善军区制

726年宣布反对圣像崇拜,掀起全社会破坏圣像运动,没收教会土地和财产

教会存在严重影响国家税收和军队巩固,立奥需要大量土地财产保障新兴军事贵族利益

由东方军区军事贵族、开明僧侣、保罗派信徒和其他反教会下层群众组成

坚持圣像崇拜由正教高级教士、旧贵族、修士、工商业和欧洲地区民众组成

圣像崇拜和反崇拜斗争激烈,教俗旧贵族以海岛为依托发动反政府叛乱,遭到镇压

731年教皇格雷戈里三世开除立奥及全体圣像破坏者教籍,立奥剥夺教皇征税和管辖权

君士坦丁五世圣像破坏运动达到最高峰,查尔西顿宗教会议后斗争更加激化

封闭修院、没收土地财产,囚禁、放逐甚至处决坚持圣像崇拜僧侣,促进拜占廷封建化

培植大批新兴军事贵族和领有份地军士阶层,进一步发展拜占廷封建关系

787年尼西亚宗教会议女皇伊琳娜谴责圣像破坏运动,恢复圣像崇拜,第一阶段结束

813年立奥五世继位,重新兴起圣像破坏运动,进入第二阶段

843年狄奥多拉重新宣布恢复圣像崇拜,历时117年圣像破坏运动至此终止

皇权高于教权原则继续存在,军事贵族成为大封建主,推动拜占廷封建化前进

9-11世纪拜占廷封建关系迅速发展、封建制度最终确立时期,第二个黄金时代

马其顿王朝加强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对阿拉伯战争处于有利地位

9世纪北方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克鲁姆大公开始与拜占廷发生战争

815年拜占廷击败保加利亚王国,迫使缔结三十年合约

9、10世纪之交西蒙大帝时期保拜冲突再起,贸易和帝位问题为斗争焦点

894年拜占廷败绩,被迫接受屈辱性和约,向保纳贡,西蒙觊觎拜占廷皇位

972年拜占廷打败罗斯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迫使撤出拜占廷和多瑙河流域

1014年巴西尔二世大败保加利亚,保加利亚第一王国灭亡

封建关系产生发展,阶级矛盾激化,城乡人民反抗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

7世纪小亚细亚东部保罗派产生,以农民为基础群众,主张善恶二元论

主张取消教阶制,简化宗教仪式,废除偶像崇拜,恢复早期基督教平等

反封建反教会纲领社会民主派,积极参加圣像破坏运动,反农奴化形式

821-823年小亚细亚爆发托马农民起义,农民、屯田兵、城市贫民和逃亡奴隶

政府采取分化瓦解政策,请求保加利亚派兵协助镇压,残酷屠杀起义者

932年瓦西里领导小亚细亚人民起义,称铜手瓦西里起义,被俘并处以火刑

封建大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侵害中小土地所有者和农村公社土地所有权

严重威胁政府税收和兵源及社会安定,科穆宁王朝成为大封建主利益代表者

军区制瓦解,改行监领地制度(恩准制),公职贵族监领土地终身享用租税,不得世袭

暂时加强国家和军队实力,潜伏离心倾向,导致分裂割据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帝国   君士坦丁堡   亚细亚   保加利亚   王国   意大利   军区   封建   贵族   崇拜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