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消息,荷兰颁布对华禁令,阿斯麦紧急表态,中方绝不忍气吞声

文|棕熊看世界

编辑|棕熊看世界

荷兰也是美国的小弟,对我国一直在进行打压,抑制我国的崛起,限制对我国半导体企业的芯片技术提供的限制,对此我国也是强烈反对并对他们进行批评,我们呼吁荷兰纠正错误。

一、荷兰宣布对华禁令,阿斯麦紧急表态,中方有言在先,不会忍气吞声

在国际舞台上,荷兰政府宣布对华实施禁令,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震动。新规将于9月1日生效,涉及贸易、技术合作和投资等多个领域。

荷兰政府声称此举是出于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考虑,但中方却认为这是对中荷关系的干涉和无端限制。事实上,近年来,美国一直在试图打压中国,并加紧与荷兰、韩国等国拉拢,组建所谓的"芯片四方联盟"。

据媒体披露,拜登政府正向荷兰政府施压,希望其与美国加强合作,并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这清楚地表明,荷兰政府已明显倒向美国,并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立场。

中国政府对荷兰的禁令表达了遗憾,并强调这种单边限制措施将损害两国经济合作和人民利益,严重干涉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中国驻荷兰使馆发言人也表示,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在科技领域设限,这将破坏荷兰的信誉、让荷兰企业蒙受损失,并破坏全球产供应链的稳定。中方呼吁荷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与中方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受到禁令影响的阿斯麦公司发表了一份声明,强调该禁令仅针对最先进和后续推进的光刻技术,而并未完全禁止向中国出口DUV光刻技术。这意味着阿斯麦公司并不认同荷兰政府的做法,希望能挽留中国市场。然而,这一限制措施对该公司的业务和发展将带来一定的挑战。

中国强调自身愿意与国际社会合作,但同时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势不可挡,将继续努力实现技术突破,以自主创新为起点,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面对这一局势,国际社会呼吁中荷双方保持冷静,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分歧,避免进一步升级和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全球化的经济格局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开放,而非单边禁令和保护主义的做法。

中方已明确表示,对于荷兰政府的限制措施,中国不会忍气吞声,将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中方坚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将持续蓬勃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动力

这场关于荷兰禁令的争议远未结束,但中国将坚守自己的立场,与国际社会共同致力于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经济秩序。历史已经证明,合作与共赢才是推动世界繁荣和稳定的关键所在。

二、芯片2纳米大战开启之际,美国荷兰日本对中国连环出手

在全球芯片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荷兰政府星期五宣布了对半导体设备的新出口管制措施。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根据荷兰贸易部长施莱纳马赫的声明,这些措施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因为这些设备可能被用于生产军事器材。他还强调,这些管制措施是“国家中立的”,并未针对特定国家。

然而,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巨头阿斯麦(ASML)却在当天表示,预计其第二先进等级的深紫外线光刻设备(DUV)也将需要出口许可证。这一设备在电脑芯片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报道,阿斯麦公司的三个浸没式光刻系统中有三个将受到新规则的限制,这将使中国芯片制造商无法以商业规模制造小于28纳米的芯片。这表明,即使是不属于最先进的设备也受到了管制,显示出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正在不断升级。

与此同时,美国也计划在7月底公布新的条例,要求美国企业向六家中国企业出口芯片制造设备时必须申请许可证。这进一步加剧了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限制和压力。全球芯片产业的2纳米竞争也已经拉开了序幕。

韩国三星电子最近公布了2纳米半导体的量产和应用时间表,计划在2025年开始量产,并在2026年将其应用于高性能计算产品,随后在2027年扩展到汽车领域。台积电也表示,其2纳米技术进展超过预期,将在2024年试产,然后在2025年实现量产。此外,美国的英特尔公司和日本芯片企业Rapidus也都瞄准了2纳米技术。

然而,荷兰政府的管制措施引发了人们对全球芯片产业的发展模式的重新思考。在一次会议上,中国的芯片制造专家们宣称“全球化已死”。他们认为,中国是半导体行业“去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因为当全球化被破坏时,行业模式会出现很大缺陷,中国无法实现全球资源配置。

然而,中国的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涉足光刻机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尽管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正在不断迎头赶上。中国坚信,科技没有国界,合作与共赢是推动全球芯片产业繁荣的关键。因此,中国将继续努力实现技术突破,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美国、日本和荷兰等国纷纷采取限制措施的背景下,全球芯片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中国都将坚守自己的立场,与国际社会共同致力于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经济秩序。因为只有合作与共赢,才能为全球经济注入持久的动力。

三、芯片联盟加大芯片对华限制,蒙古介入与美韩稀土方面合作

在现代工业中,稀土矿被广泛应用于高科技领域,如电子、通信、军事、能源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在稀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性过高,为了减少这种依赖并确保稀土的稳定供应,美国开始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稀土供应链。蒙古国作为中国的邻国,拥有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成为美国在稀土供应链多元化中的一个重要选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韩国主动联系了美国副国务卿,并与蒙古国矿业和重工业部长举行了协商会议。他们最终敲定了成立“韩美蒙关键矿产三边协商机制”,并商议将在采掘关键矿物合作项目上展开合作。这一决定被视为对中国稀土市场影响力的一种挑战。

美国希望通过与蒙古国的合作,在稀土等关键矿产领域实现更紧密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他们希望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同时削弱中国在稀土市场上的影响力,以维护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

然而,蒙古国的稀土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将稀土运出该国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蒙古国希望能够通过中国的天津港出口稀土至其他国家,因为这是最便捷的选择。但是,中国是否同意从天津港出口稀土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中国不同意,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通过俄罗斯出口。然而,考虑到中俄关系的复杂性,俄罗斯很可能不会同意这一安排。

美国想要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性,面临着种种困难和不确定性。中国在稀土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使得他们有一定的话语权。同时,蒙古国作为中国的邻国,却在与美国的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稀土矿产资源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体现,更涉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寻找稀土供应链上的备选方案,以确保自身的稀土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经济、地缘政治和国际竞争交织在一起。各国的行动和决策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稀土矿产资源则成为了这场复杂游戏中的关键角色。

最终的结局如何?这个仍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无论如何,稀土供应链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各个国家将继续努力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和替代方案,以确保自身的稀土需求和利益得到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荷兰   禁令   中方   光刻   忍气吞声   稀土   美国   半导体   中国   芯片   措施   紧急   关键   消息   蒙古国   产业   政府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