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 东汉(公元36-公元234、14帝)

历史的天空 东汉(公元36——公元234、14帝)

东汉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享国195年、14帝。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代汉建新朝之后,先后颁布"王田令"、"私属令"等一系列新政,力图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然而,王莽改制触动了大豪强与许多上层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激烈的反对与排斥,加之改革的理想化与盲目崇古。终究是适得其反,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且新朝末年水旱灾害不断,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这场由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自救式改革以失败告终。

刘秀

西汉宗室刘秀(汉高祖的九世孙)也趁势在家乡(河南兰考)组成"舂陵军"起兵。23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摧垮新莽大军。

汉武帝

25年赤眉军拥立汉朝皇裔刘盆子为帝,史称建世帝。刘秀在鄗(河北省柏乡县)称帝,后定都于雒阳 ,延续"汉"的国号, 史称汉世祖光武皇帝,改元建武。同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消灭了号称百万的赤眉军,并夺取长安,扫平关中和割据陇右的隗嚣 、盘据西蜀的公孙述等大小数十个割据势力。36年,刘秀派吴汉等人平定川蜀,中国再次归于一统。55年,刘秀接见日本使者,赐名倭国又封其国王为倭奴王。56年,刘秀率群臣至泰山封禅。57年,光武帝刘秀驾崩,享年62岁。

刘秀在位33年,鉴于西汉时期权臣干政、外戚篡国以及地方权重等历史教训,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防范功臣、宗室诸王及外戚专权。[3] 虽封功臣为侯,赐予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预政事。对诸侯王和外戚的权势也多方限制。刘秀以"柔道治国"为主理念,退功臣、进文吏,使得大多数开国将帅皆以列侯归乡享受优厚待遇,而不参与政治。当时功臣能够参议大政的仅邓禹、李通、贾复三人。刘秀在位期间采取休养生息、减免赋税的政策,大兴儒学、推崇气节,社会安定,国家强盛,史称光武中兴

同年,其子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汉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同时,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73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74年,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带36个人纵横西域,最终使西域36国再次归顺汉朝,并重置西域都护。自此,西域与汉朝中断了65年的关系再次恢复。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68年,汉明帝将佛教引进中国,并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75年,汉明帝刘庄病逝,时年48岁,在位18年。汉明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社会安定

同年,其子刘炟(dá)即位,是为汉章帝。88年,汉章帝病逝,时年33岁,在位13年,在位期间,鼓励农桑,大兴学校,与其父一起,把东汉推向了鼎盛,史称明章之治。但汉章帝时期开启任用外戚之先河 。

刘肇

汉章帝病逝,其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由养母窦太后临朝称治,自此窦氏家族持了朝政。92年,汉和帝刘肇在宦官郑众的帮助下,一举扫平了窦氏家族,宦官用权从此开始。汉和帝亲政后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 ,曾多次下诏赈济灾民 、减免赋税 、安置流民 、勿违农时 、招纳贤士 ,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 ,军事外交上降服匈奴 ,并任命班超平定西域诸国 。104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105年,汉和帝刘肇病逝,年仅27岁,在位17年。汉和帝在位时期,使东汉国力趋于极盛,垦田数字达到732万多顷,人口达5300多万,史称永元之隆。

刘隆

105年,出生仅百天的刘隆即位,是为汉殇帝,由皇太后邓绥临朝听政。106年,在位仅221天的汉殇帝刘隆病逝,他也成为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

刘祜

同年,汉章帝之孙刘祜被邓太后拥立即位,是为汉安帝。汉安帝即位时,东汉朝廷内忧外患,百事多艰。首先是河西急报,接着107年,汉廷强征羌人出征西域,从而致使羌族起义爆发,这场战争长达11年之久,耗费巨大,使东汉元气大伤。108年,西域各国在班超离任后不满以后任西域都护任尚的苛政,纷纷叛汉。121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开始亲政,扫灭邓氏家族,立氏为皇后。从此,外戚氏家族又开始专政。125年3月,汉安帝病逝,终年32岁。在位19年,皇后为了把持国政,在其兄显的支持下,迎立汉章帝之孙刘懿为帝,十月,在位206天的刘懿病逝。

刘保

11月,宦官曹腾、孙程等十九人便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诛杀阎显兄弟,并名立汉安帝长子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十九位拥立宦官全部封侯。自此,宦官掌握了朝政,132年,汉顺帝刘保封梁氏为皇后。由于汉顺帝本人性格软弱,宦官集团又与外戚勾结,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专权。144年,汉顺帝不明不白的去世,年仅30岁,在位20年。

刘炳

同年,两岁的刘炳即位,是为汉冲帝,由梁太后临朝摄政,梁太后的哥哥梁冀操持国政,飞扬跋扈,朝廷腐败,民不聊生。145年,汉冲帝刘秉病,年仅三岁。

刘缵

同年,年仅八岁的刘缵被梁冀拥立为帝,视为汉质帝。梁冀更是达到了外戚权力的巅峰。146年,汉质帝刘转因称梁冀为跋扈将军而被毒害,年仅九岁,在位一年。

同年,在曹操的爷爷、宦官曹腾的劝说下,梁冀拥刘志为帝,是为汉桓帝。159年,汉桓帝在宦官单超的帮助下,诛杀梁冀,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个人因谋诛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史称"五侯",朝政大权又落入宦官手中,165年,汉桓帝立窦妙为皇后,由于宦官肆虐,党同伐异,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满。166年,世家豪族与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结果李膺等200余人被捕,形成第一次党锢之祸。168年,汉桓帝刘志去世,终年36岁,在位21年。两次党锢之祸,正直的士大夫全被排斥出朝堂。东汉王朝自此江河日下,濒于灭亡。

刘宏

汉桓帝逝世后,汉灵帝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窦武被封为大将军。169年,窦武欲设计剪除宦官事,但因谋划泄露,兵败自杀,窦皇后也被软禁起来。180年,汉灵帝刘宏立何氏为皇后,外戚何氏开始专擅朝政。刘宏在位期间,汉桓帝更信任宦官,大部分时间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使政局更为恶化,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用于自己享乐,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凉州等地陷入持续动乱之中,虽然皇甫嵩、朱俊等人率军剿灭了黄巾军,但军阀割据,名存实亡的局面已不可挽回。189年,汉灵帝刘洪病逝,终年33岁,在位21年。

刘辩

同年,嫡长子刘即位,是为汉少帝,由其母何太后临朝称治,何太后的哥哥何进掌控朝政。190年,大将军何进为了清除宦官,在袁绍的建议下,何进让董卓进京诛杀宦官,但事情败露,何进反被十常侍张让所杀。

刘协

同年,董卓率军进京,改立汉灵帝次子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192年,司徒王允唆使卢布谋杀了董卓。同年,董卓属下李傕、郭汜击败吕布,攻破长安,杀害王允等人,并控制了汉献帝。195年,李傕、郭汜多次发生内斗,汉献帝和群臣逃到洛阳,但洛阳群臣又互相争斗。196年,曹操在汉献帝岳父董承的密诏下,抢先率军进驻洛阳,并挟持汉献帝迁都,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215年,汉献帝立曹操之女为皇后,并封曹操为魏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任魏王。同年,汉献帝在曹丕的逼迫下,禅位于曹丕。曹丕篡汉称帝,改国号为魏,并降封汉献帝为山阳公,234年,汉献帝刘协寿终正寝,终年54岁,在位31年。

冶金水车

政治上,东汉的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官制,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但是实际政治权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尚书台。与西汉相比,东汉官制的最大特点就是:"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三公权利的削弱,代之而来的是"尚书台"和六曹机构权利的大大加强,这就是后来"三省六部制"的雏形。东汉不设丞相(东汉末年曹操任丞相是特例)刺史成为一级地方长官,地方军队的职权也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在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方面,刘秀也进行了一系列措施。东汉皇帝即位,往往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成为事实上的丞相。总领政务。御史台体制贬损,成为少府属官。侍中从西汉转为正式职务,设侍中寺作为侍中的正式官署,隶属少府。

东汉五珠钱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 ,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蔡伦

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并形成门阀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占据漠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浑天仪

五斗米道的教义与太平道相似,创始人是沛人张陵。汉顺帝时张陵作道书,并向群众传道。受道的人都要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东汉末年,五斗米道活动的地区主要在雍、益二州,根据地在汉中。张陵死后,其子张衡传其道,张衡死,其子张鲁又继之。

龙骨水车

在农业上,东汉出现了短辕一牛挽犁,它操作灵活,便于在小块农田上耕。东汉时,已经大量使用全铁制犁铧,牛耕技术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在纺织业方面,东汉初年已能用织花机织成色彩缤纷、花纹复杂的织锦。当时,蜀锦已驰名全国。其它如漆器业、陶瓷业等手工业部门,在东汉时也都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医学上,东汉是中国传统医学创立的重要时期。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他创造的"五禽戏" 是中国第一套体操性质的健身活动。南阳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的不朽之著 ,成为中医学的主要奠基人。被称为"医方之祖" 。

张仲景

铁制兵器开始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西汉中期以后,当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冶炼钢铁技术--"百炼钢"。 所谓"百炼钢",就是将块炼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使钢的组织致密、成份均匀,杂质减少,从而提高钢的质量。用这种技术制造的刀剑--"环首刀",刀柄端带有金属圆环以利操控,刃直刀长,刚硬锋利,质量上完全无可挑剔,轻易的压倒了青铜剑,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

环首刀

东汉政权不足之处是,刘秀建立的政权,对谶纬崇信更甚。用人施政都要找谶纬作根据;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也以谶纬来"决定嫌疑";对于儒家经典的解释,都以谶纬为指归。东汉的疆域,相对西汉国土有所收缩,因放弃珠崖郡、儋耳郡而失去对海南的统治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东汉   西域   佛教   外戚   宦官   朝政   匈奴   西汉   太后   同年   公元   天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