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中的达官

官最早写作官,鞑是古代汉民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蔑称,到民国都还在说驱除鞑虏,指的主要是满人,而明朝时的鞑基本指蒙古人。

朱元璋立国后做过文化升级,比如州写成州,民写成民。这种同音不同字的文化升级既让书面语变成褒义,也不影响识字水平较低的民间口语使用。

大明的边患主要是北方蒙古,明初国力衰弱,朱元璋一面武力征讨,一面用高官厚禄拉拢瓦解。许多旧贵族开始举族南下,明廷主要依据他们归附前的社会地位给与对等安置。

原来是官的贵族依旧是官,叫达官,实权不一定有,但贵族待遇能保证。

原来是职业军人的依旧当军人,叫达军,他们中的大部分被打散,和汉军一起混编入全国卫所,待遇也和汉军一样,但达军不承担赋徭。

原来是牧民的到大明依旧是民户,叫达民,朝廷给他们分房子分地分牲口教种地,还极大的减免赋税和徭役。

达官、达军、达民的数量非常庞大,仅朱元璋一朝就归附了六七十万。Judy继承老爹文武并举的政策,逆者诛之,顺者怀之,降者抚之,也从北元扒拉来好几十万人。招抚政策在Judy之后的整个明朝都没停止,只不过在朱元璋和Judy的铁拳下是大规模归附,之后归附的数量不那么庞大,而且主要从蒙古北部转向了西北多民族。

但现实中汉族老百姓才不管你朝廷政策,只知道这帮从天而降的达人分走了一些本属于他们的利益,就一律称他们鞑子

《新龙门客栈》中的刁不遇就是个鞑子

达官

达官都编入军户,和卫所制下的汉军户一样,后代也能袭爵袭职。明早期卫所系统并未崩溃,武官的社会地位高于文官,他们享受政府提供的俸禄、田宅、物资津贴,是待遇优厚,生活富裕的群体。

明初大规模归附阶段蒙古的部落首领一般担任佥事,但具体是正四品的指挥佥事、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正二品的都督佥事取决于归附时带来的人数和财产。佥事只是官阶不是职位,绝大多数达官没有实职事务,官阶只是为了享受对等待遇,这叫带俸安插。其实就相当于买保险,用自己现在的财产给全家买份以后的保障,买的多自然保的多。

比如永乐三年,部落首领巴图帖木儿伦都儿灰带着5000部族和16000头牲口归附,人在草原本身就相当于正三品的卫指挥使(一卫5600人),还有那么多牲口,你不能再给人降低待遇,所以Judy授于他两正二品的都督佥事,还赐汉名吴允诚柴秉诚。

至于为什么大都安置在佥事,我觉得是因为各系统的佥事较多。一个卫只有一个指挥使,两个相当于副职的指挥同知,但佥事至少四个,一个不干事其余三个也能分担掉工作。话说佥事官阶我们一直用到民国,废除至今百年都不到。

鲁迅在教育部就是佥事,他是许寿裳推荐给的蔡元培,许寿裳也是佥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司长。

现藏鲁迅博物馆

达官在洪武永乐时大多安置在北京卫所,到宣德年数量累积愈万,而明清的北京是座官员城市,有大概二十万城市居民,也就十万,宣德时可能就是几万。(不算驻扎的军队和城外的百姓,城内各大衙门的官员都是流动的,王府都在藩地,有北京城内户口的除了皇家差不多最大的群体就是达官——他们的家丁奴婢是没有户口的)达官群体在北京已重新抱团,朝廷为防他们脱管就把达官统一划归锦衣卫保定诸卫所管理。

锦衣卫的达官具体由镇抚司统一管理户籍档案,成化改革厂卫系统后档案专由南镇抚司管理,专管刑罚诏狱的就是闻名遐迩的北镇抚司。因此宣德后京籍达官由锦衣卫镇抚司直管,不再像以前分散到京畿各卫所,形式上他们与本卫汉族武官一样,但待遇要优厚许多。

《锦衣卫选薄》的人名中写带俸安插的有两百多位,这些人就是达官,因为许多人归附后起了汉名,单从档案不容易看出那些是实职那些是归附包养。

比如女真人把失塔,宣德三年归附,授锦衣卫镇抚司指挥同知,正统七年征麓川建功升为指挥使,他家的卫选薄上记录着带俸达官的标签。他给儿子楚雄保改名王鑑,袭锦衣卫指挥使,孙子王谦正德九年袭职后调入平凉卫(今甘肃平凉市)任指挥使,此后的子孙都姓王,都在平凉,你很难知道他家曾是东北的女真人。(《明代军户世袭制度》)

再比如马文家族,第一代是南京锦衣卫带俸达官世袭指挥佥事苦出帖木儿,其子阿剌丹承袭第二代,但第三辈就是汉名马宽,马宽原名酥糖黎Sultan)。从马宽往后家族不再使用祖上回回家族的名字,直接采用汉姓(他家是回回人),后面几代就是马文马承祖,单从马宽马文的是看不出他们是达官的。

保定诸卫所的达官比较简单,他们主要是阴山以西贺兰山以北的鞑靼部落,大明称为塔滩。他们不属于蒙古部落的核心圈,和大明关系比较融洽,危险系数低,归附后明廷就连锅端进了保定。保定是个次级军区,至少有保定前、后、左、右、中五个核心卫,相当于京师南大门。另一点是保定大同北京呈V字结构,保定处于V点,既在腹地还夹在两个超级军镇之间,所以朝廷不担心。

乱动就会被包饺子

土木堡旅游过的英宗见识过蒙古人的厉害,因此从英宗开始新归附的达官被安置到南京,即南京锦衣卫,从此归降的外族部落被安置在南京成为惯例。

比如也先脱罕家族,英宗时归附,官阶指挥佥事,他们是回回人,汉姓,一直传袭到明亡。还有如副千户哈廷兰家族、千户尤素福家族,好像都是回回人。

安置在南京的主要原因是京畿地区的达人数量非常旁大,数百万之众,原先看似分散的安置架不住人多后的重新抱团。而且经过两三代的包养已经有达人丢了爵位,失去生活依赖后他们降而复叛,向关外出卖情报做内应的不在少数。同时极其扰乱治安,北京北面的盗贼非常猖獗,尤其运河终点的水旱货运码头积水潭(明清最繁忙的码头)一带,有时连官船都能被抢,这其中相当多的盗贼就是达军和达民。

次要原因是此时归附的大都不是真心,只是北边的苦日子过不下去了才选择内附,而南京地处腹地,达军少,官府多,尤其南京锦衣卫一点正事都没有,放南京正好监管。

无论北京、保定还是南京,绝大多数达官都只领薪俸不工作,相当于朝廷花钱把他们养起来,这种代价看着大其实远比打仗小。何况多数爵位的后代并不能守住世袭,往往两三代就出个纨绔子弟,只要犯点事爵位就会被朝廷合法虢夺。失爵后收入来源减少,为了维持体面生活就会开始变卖祖产,用不了几代一个富裕的家族就能消亡,贾王史薛就是这么完的!

大明这招非常管用,无论是归附的外族还是可能干扰到皇权的皇族都一样,活脱脱往废了养。虽有大明的经验教训在先,但不善于总结的满清一上台就用同样的方法把自家旗人养起来,无论初衷好坏,结果都是没几代就养废了。东边的小日子也是因为福利保障太好才养出的一代平成废柴,但我们自己是非常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比如用不了多久当前趋之若鹜的考编考公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往前看十年可没有这么热,而父辈时挤破头的牢不可破的铁饭碗被打碎也才过去30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锦衣卫   达官   大明   官阶   保定   宣德   蒙古   南京   朝廷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