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0,中国反对无效,大会通过决议,美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当地时间6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大会举行投票,决定是否接纳美国重返组织。投票结果显示,约132个国家投赞成票,15个国家弃权,而中、伊、俄等10个国家投下反对票。虽然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规定,只要拥有2/3赞成票,决议就能通过,但由于不是安理会,中国的反对票并没有一票否决的效力。最终,大会通过决议,美国将在7月底重新恢复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的身份。

这并非是美国第一次重返教科文组织的戏码,早在1984年,当时美苏争霸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出于意识形态因素,美国以教科文组织“偏心”苏联为由宣布“退群”。而在2002年,为了团结国际社会共同开展反恐战争,美国选择重新加入教科文组织。

然而,2011年教科文组织接纳巴勒斯坦为新成员引发了美国和以色列的强烈不满,自那时起,美国开始停缴会费。特朗普上台后,出于对以色列的支持以及不愿继续拖欠会费的考虑,特朗普政府宣布“退群”。而如今,拜登政府又以重回多边主义的旗号重返教科文组织。由此可见,美国“加群”又“退群”的戏码已经上演了两次。随着明年的美国大选临近,如果特朗普重新上台,为了证明自己的做法正确,是否会再次“退群”成为一个未知数。

在特别大会上,中国等10个国家投下反对票,表明对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的反对立场。然而,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规定,只需要2/3的赞成票,因此中国的反对票并没有阻止决议的通过。最终,大会以约132个国家的赞成票通过决议,同意美国重新加入教科文组织。

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杨进表示,加入教科文组织的国家应该为和平做出贡献,而不是为了抵制或对抗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在教科文组织中,各会员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需按时足额缴纳会费。中国的反对票并非旨在阻止决议通过,而是表明立场并向美国发出警告。中国希望通过此举维护教科文组织的团结和国际威信。

然而,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的真实目的引发了广泛争议。观察人士认为,美国之所以重新加入教科文组织,是为了对抗中国并争夺在制定国际标准方面的话语权。此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公开表示,如果美国缺席,中国将填补美国的影响力,并在前沿科技领域制定标准。教科文组织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制定有关教育和科学问题的国际标准。因此,美国重新加入教科文组织的目的实质上是为了抵消中国的影响力,并与中国竞争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制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尽管美国承诺缴纳拖欠的会费并提供捐款,但其长期拖欠会费的行为已严重损害了其国际信誉。目前,美国拖欠超过6亿美元的会费,这个数额甚至超过教科文组织一整年的预算。虽然共和党目前控制着众议院,但要期望拜登政府能够尽快补交这部分会费恐怕并不现实。

尽管美国已决定重返教科文组织,但其还在努力争取控制执行局委员会这一职权最大的机构。然而,美国拖欠的巨额会费以及此前的退群行为,已经导致其在教科文组织内部的影响力受到质疑。其他国家对于美国争取执行局委员席位表示不满,认为美国在付费和承诺方面存在信誉问题,因此不应该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背后有着重要的政治考量。在当前全球政治格局动荡不安的背景下,美国试图通过加强多边合作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来重塑其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重新加入教科文组织是拜登政府迈出的一步,以显示其与特朗普政府不同的外交政策取向。此举旨在传递一个信号:美国正在回归多边主义,寻求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科技创新中心,其重返教科文组织必然对该组织及全球产生影响。美国的重返将为教科文组织注入更多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推动组织在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发展。同时,美国的加入也将加剧教科文组织内部的政治争斗和意识形态对抗,特别是与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竞争。全球各国应密切关注美国重返教科文组织对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影响,以及其背后的政治动机和意图。

总结起来,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决议引发了争议,中国反对票的无效表明了中国对美国意图的警示。然而,美国的重返将对教科文组织和全球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彰显了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政治考量和重塑全球领导地位的意愿。全球各国应密切关注这一动态,以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的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教科文组织   决议   中国   以色列   教科文   赞成票   反对票   会费   美国   国际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影响力   大会   政治   政府   国家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