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闪闪的红星》拍摄幕后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暑期创作大赛#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个浓眉大眼的少年,潘冬子。这部电影同样是历经磨难,遭遇过潘东子差点中途换人,摄制组多次调整,三下鹅湖。这部伴随了几代人成长的电影究竟还有哪些幕后故事,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战斗的童年

1961年中国少儿出版社编辑李小文,找到部队作家李心田,让他为孩子们写一本书。

李心田属于自学成才,在当时的“速成中学”当教师。班上许多孩子都是红军的后代,不少人都是跟父母失散,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被找到的“留守儿童”。

据说江西根据地有一位红军战士在长征之前给家里留了一顶写有自己名字的军帽,在抗战的年代里,他与妻儿失去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孩子拿着这顶军帽找到了自己的父亲。这就是潘东子爸爸的原型人物。

爸爸有了,妈妈呢?抗战时期胶东有位17岁入党的女青年,就在入党的第2天就被捕,被敌人活活烧死,这个女青年就是小说中潘冬子母亲的原型

就连电影中潘东子将盐巴化成盐水洒在棉衣上的情节,同样来自于当年敌后根据地的真实情况。这些当年的真实事迹带着浓厚的传奇色彩,令人倍感亲切。

李心田利用两年多的业余时间写出了《战斗的童年》这部小说,然后寄给了出版社。李小文看后觉得不错,就约李心田修改稿件。

此时,红色浪潮已至,李心田担心这部写人性、写感情的作品会被批判,赶紧两次写信把书稿又要了回去。

直到1970年,政策有所松动,人民文学出版社约稿,李心田才把这部小说拿了出来。按照编辑要求,题目改为《闪闪的红星》。

1972年,该书正式出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广播了这篇小说。《闪闪的红星》一下子闻名全国,不久就被翻译为英、日、法、越等多国文字,传播到了海外。

二、红星人选

1972年10月,在“拍摄样板戏影片座谈会上”,江青受到南斯拉夫电影《铁道儿童》的影响,提出要拍摄我国的儿童片的计划。

因为拍摄《红灯记》、《红色娘子军》两部电影而名噪一时的摄影师张冬凉,还在四处寻找创作素材。一天,他无意中在家里看到了孩子们不吵不闹,大家一起专心致志听广播的场景。张冬凉感觉很奇怪,他赶紧找来原著小说看了一遍,认为很有改编基础,于是就向领导彭波推荐。

1973年,八一厂经过研究之后《闪闪的红星》拍摄计划正式提上日程。彭波专门将李心田从济南军区请来参与创作,陆国柱负责初稿,王愿坚润色。陆国柱此前写过《海鹰》、《雷锋》等剧本,正处于创作巅峰时期。接下来,大家对每个章节都细细推敲,7月底电影剧本正式完成。

拍摄过《农奴》、《回民支队》的导演李俊被选定为导演。李俊被划分为“黑一类”刚刚结束了“五七干校”的劳动改造,正要被下放去劳动。据李俊回忆,如果八一厂当时不召回自己拍电影,他有可能当一辈子农民。

最先确定下来的怨言是潘东子父亲,八一厂的赵汝平在《烈火真金》、《野火春风斗古城》、《碧空雄狮》中都有出色表现。最绝的是,江青曾评价他:“气质不错”。于是,颜值出众政治过硬的赵汝平率先入围。

潘东子妈妈由中央实验话剧团郑振瑶扮演,她的定妆照一经出现就被确定为不二人选。宋老爹由高宝成饰演,他也是经历过《上甘岭》、《狼牙山五壮士》、《渡江侦察记》的老演员了。

挑选胡汉三时犯了难,一听说要演反派,来了好几位人选。摄制组将他们安排在西山试镜,拍摄样片后由领导把关。经过层层筛选,更像坏人的刘江成了胡汉三的最终人选。

那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继“高,实在是高!”之后,一度成了当年的口头流行语。

最费工夫的就是潘东子与春伢子,为此副导演师伟拿着月票和介绍信跑遍了首都所有的小学,13岁憨厚朴实的刘继忠幸运当选“春伢子”,潘东子还没有着落。

潘东子是电影中的主角,他的形象、气质、语态,直接影响到电影的好坏。最初的剧本设定有大、中、小,三个不同年龄段的潘东子。消息传出之后,八一厂直接有几百名儿童前来试镜,结果是一无所获。

没办法,师伟只好广泛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亲戚帮忙物色最合适的人选,看了几百个人的资料还是不满意。功夫不负有心人,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师伟再到各个学校去看演出。最终,祝新运和洪剑涛两位小朋友被重点关注。

洪剑涛当时的胆子和腰围一样小,见谁都是怯生生的。有人就开玩笑说:小朋友胆子这么小,见了胡汉三就没法表演了。在经过几番权衡之后,李俊最终选择了祝新运。但是,李俊也看到了洪剑涛的天赋,三年后果然让他参演了《南海长城》。(前文《南海长城幕后故事》已经发稿,此处不再赘述)

三、鹅湖拍摄

1973年9月,摄制组来到了江西鹅湖进行第一次拍摄,这里距离瓷都景德镇仅有20多公里。受到当时的大环境影响,拍摄过程中还伴随着复杂的斗争。

负责人彭波第一个被整倒,连带整个《闪闪的红星》剧组被审查。由于鹅湖山景色优美,张冬凉拍摄的镜头极度唯美,这也成了“资产阶级文艺黑线回潮”

整个主创团队遭到批判,备受责难。谁也没想到,把景色拍的更加优美居然也成为了罪责。

影片遭到批判后,导演和主创团队开始写大量的思想检讨。李俊被整出了经验,在检讨中反复认错,不让有心人攻击自己。

鉴于国庆25周年献礼日期将近,八一厂决定重新拍摄,负责人换成了陈亚丁。饰演潘东子母亲的演员郑振瑶因为有人告状也被替换,接替她的是李雪红。

李雪红在《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有着精彩表现,加上工作认真负责,演戏踏实,人品过硬,当潘东子的妈妈再合适不过。

事实上,就连潘东子也差点换人,有领导认为祝新运太“机灵”,不够朴素。摄制组人员大多经过前期选人的折腾,大多数人都都不同意换人。如此,领导只好作罢。

除此之外,八一厂还派出了王苹进入摄制组担任顾问。王平是中国第一位女导演《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都是出自她的手笔。此时,王苹也属于刚刚被“纠错”成功的典型。她提出:我可以帮忙拍戏,但是不挂名。

经过一番折腾之后,1974年3月摄制组再度进入鹅湖拍摄。大家冒着“资产阶级唯美主义”的风险,重点拍摄了几场抒情戏。

为了拍摄宋老爹撑竹排的一场戏,李俊和工作人员沿着鹅湖附近的一条河考察,设计了多种拍摄方案,全景、特写、横移,力求塑造一个“雏鹰展翅”的效果。

为了烘托气氛,李俊还专门为这场戏写下了《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词。大家看后,一直拍手叫好。银幕上,绿水环绕青山,雄鹰翱翔蓝天,东子手捧红星,宋老爹持杆划排,再配合优美的旋律,成了那个年代最富诗意的镜头。

其中,拍摄潘东子咬胡汉三一场戏时,导演要求逼真效果。祝新运怎么也下不了口,转身问导演:李伯伯怎么办?李俊使了个眼色:怎么真实怎么来。试拍时,他也就在胡汉三手上意思一下。

到了真拍时,直接下了“狠嘴”,咬定青山不送方,疼的胡汉三哇哇大叫。

心照不宣的导演事后大喊:演的真极了。刘江老师揭发:亏他咬了一口,再来一次我可受不了。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四、三下鹅湖

1974年秋天,八一厂将电影送审,《闪闪的红星》一路绿灯,确定为国庆25周年献礼重点影片。国庆节当天,《闪闪的红星》正式全国上映,引发轰动效应。

在菜市口电影院首映时,观众蜂拥而至,电影院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在五七干校播放时,就连银幕两侧都坐满了人。由于观影人数实在太多,影院不得不宣布改期放映。

10月23日,江青看了《闪闪的红星》之后连呼“捡到宝了。于是,她马上约见主创人员。李俊就把影片的拍摄经过,汇报了一下。

当说道“小小竹排江中游”一节时,江青大呼:真抒情啊,谁说我们无产阶级不能抒情?李俊连忙说:“我们第一次拍摄的画面更漂亮,更抒情。”

江青在看过第一次的样片之后提出质疑:上次拍摄的画面更漂亮,这么好为什么不用?郑振瑶演的这么好,为什么要换掉?

李俊满脸赔笑,心中也是哭笑不得。前面的批评是对的,现在批评也是对的,领导真英明!

随后,江青提出了34条修改意见,八一厂不敢怠慢,立刻要求摄制组三下鹅湖补拍镜头。

当剧组再次来到江西,当地的群众听到《闪闪的红星》剧组来了,大家奔走相告,咱们的潘东子来了。至今,鹅湖镇保留了许多拍摄景点,景德镇处处都是这部电影海报和潘东子照片。

摄制组上三下鹅湖,补拍了许多镜头,但是最终也没有补充进公映的版本中去,我们现在看到的仍是第二版。潘东子的八角帽、红五星、红缨枪,都成了孩子们最流行的玩具。

许多老同志在看了《闪闪的红星》之后,都想起了自己的子女,不少人专程跑到八一厂看望潘东子。就连宋庆龄也非常喜欢潘东子,还邀请他到家中做客。

当时,社会上关于潘东子的传说很多,祝新运还专门写文章澄清。事实上,祝新运在拍完《闪闪的红星》之后就进入了八一厂,成为话剧团里最小的演员。

如今,《闪闪的红星》已经上映四十多年了。时间并没有磨去人们对影片的记忆。许多学校和电视台都把这部影片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反复播放,《闪闪的红星》已经成为中国优秀儿童影片之一,它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成为人们共同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红星   景德镇   伢子   摄制组   电影   江西   老爹   剧组   抒情   人选   幕后   导演   镜头   影片   领导   儿童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