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刘邓接到3A绝密电报看后大惊,毛主席:阅后焚毁必须执行


文丨三旬后的理想

编辑丨三旬后的理想

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曾向邓小平同志和刘伯承同志所领导的“刘邓大军”发送过一封3A级绝密电报,二人在收到电报后感到十分震惊觉得这个计划太“胆大”了,经过查看后决定立刻把电报烧掉。

尽管这个计划可能会搭上整个二野战士们的性命,但刘邓二人对于主席交代的命令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刘邓二人回忆起这封电报仍感慨到“这封电报扭转了整个解放战争的局势加快了新中国的成立”

电报内容究竟是什么?能够让刘邓二人都感到震惊甚至还要赌上整个二野的性命?

就在国共双方将日寇成功赶走后,蒋介石就不顾阻拦的撕毁了《双十协定》,派兵向中原地区发动进攻,刚刚赶走外敌的中国再次陷入到了战火之中

国军的装备是由美方提供的要比解放军的装备先进不少,面对着巨大的装备差异蒋介石放言“消灭解放军仅仅需要半年就够了”

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总兵力达到了400多万人,而我军仅仅只有一百多万人,这么大的人数差距在战场上很快就能够看出双方之间的差距,解放军战士们的武器大部分还需要从敌军手里缴获。

可尽管如此在解放战争开始后我军兵力迅速的从100多万人增长到了223万余人,之所以兵力增长的如此之快是因为我军占据了最重要的一点“得民心”。

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既然能够口口相传自然是有着一定道理的,我军战士在进入的先前被国军占领的城市后严格执行“不入民宅”的规定统统全部睡到大街上,这也使得当时的百姓对解放军的行为深受感动。

但战争毕竟是战争“枪弹无眼”由于装备上的差距我军战士在战场上还是吃了很大的亏,可随着战争的进行国民党军突然发现自己的军队越打越少但解放军的人数却在飞速增长。

1974年6月30日为了给予国民党军重创,以刘伯承、邓小平二人为首的刘邓大军准备跨过黄河突袭国民党军的阵地。

数十万名战士乘坐着破旧的小船静悄悄的抵进国民党军的防御工事,待对方发现时双方立刻展开了激烈的交火,面对着敌军的大炮机枪等重武器,刘邓大军里没有一个战士撤退硬是顶着炮火强行突破上岸

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国民党军称之为最强的“防线”被我军战士成功攻破,而此时的蒋介石正在与美方高层商议援助资金以及物资问题,手下迅速来报国军扬言可以抵御40万大军进攻的防御工事一晚上就被解放军成功突破

然而此时刚刚获得大胜的“刘邓大军”并没有进行调整休息而是马不停蹄的就赶往中原地区,也就是著名的“鲁西南战役”

刘邓大军12万人集中兵力对鲁西南发起总攻,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部、9个半旅共计六万人全部歼灭,此战役也彻底切断了国民党军对山东、陕北实行的重点进攻,迫使他们从中原地区、山东西北等地调兵前来资源,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

就在刘邓二人难得休闲在散步准备考虑下一步的计划一举拿下山西、山东等地的国军时,中央方面传来了紧急加密电报不得不得让二人停下。

当二人看到电报时上面三个A时瞬间意识到这封电报一定有很重要的信息要传达,在当年中共内部的电报是用A来表示等级的,最高等级也就是三个A由此可见此电报的重要性。

刘伯承同志立马意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二人在仔细阅读过电报内容后竟同时露出了吃惊的表情随后二人双双陷入沉默

电报内容十分简洁“要求刘邓大军不要顾忌后方的国民党军,继续向前推进,争取在十几天内挺进大别山,做一把插在国民党心口的尖刀。”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外部解放军战士们的压力,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就可以对国民党军实施包围将其一网打尽,二人对这样的铤而走险的计划并没有质疑。

而是此时刘邓大军刚刚打完仗内部还需要时间进行调整休息,弹药食物的库存都不是很多了,刘邓二人本来的计划是等部队休息调整一番然后对后方追击的敌军进行打击,等国民党军的注意力被吸引后再一鼓作气挺入大别山

这样做虽然战线会被拉长但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我军战士伤亡情况,二人随即就把自己的想法以电报的形式回复给毛主席,没过多久又一封3A电报传来,内容直接否定了刘邓二人的想法。

称现在解放军外部战士在进攻时遭到了国民党军的疯狂抵抗,陕北地区形势十分危险要求刘邓二人立即放弃后方防守带领二野全部挺进大别山。

在查看电报之后刘邓二人眼看情况紧急并且此战十分重要,可见中央对二人有多么的看重,于是刘邓二人立刻通知二野战士们准备开始急行军向大别山方向移动

二人知道国民党军一定不会轻而易举的就让他们进入到大别山,前方国民党军有多少兵力、有什么部署他们一无所知,这是一场硬仗结果能够改变整个解放战争的形势

可能出现的情况二人也做到了预测,最好的结果就是在尽量保证战士们无损失的情况下与国民党军打游击最终成功突围挺进大别山但显然这个想法是不现实,而最坏的结果就是挺进大别山失败,二野战士伤亡惨重最终被后方追兵赶来“包饺子”

二人经过考虑后认为只要能够闯进大别山,哪怕后方追兵赶来也可以利用地形的优势与他们打游击,若是国民党在此兵力不足那正好可以开辟新的共军根据地,既能缓解外部战士们的压力还可以使得二野成为一把尖刀直插敌军心脏

于是为了加快行军刘邓二人让战士们全部抛弃厚重的行囊轻装上阵,遇到敌军能绕则绕一旦交火不要恋战找机会撤退。

随着刘邓大军的继续深入一直到闯过黄泛区成功渡过沙河后蒋介石才明白刘邓大军的真正目的,立刻派兵从双向进行追击堵截,并且将之前负责此时的总参谋长进行了撤职自己亲自上前线督战

为了将刘邓大军堵在汝河北向,蒋介石叫来一个师沿河对周边的船只进行破坏,到了8月24日晚上刘邓二人率领战士们达到汝河北岸时发现前方已经早早的就布满了敌军在等着自己“自投罗网”。

而后面的追兵也紧追不舍,面对这样的情况刘伯承当即下令“杀出一条血路”邓小平也要求部队“不惜一些代价打过去”!

要知道八月份的天气阴晴不定时常就会下一场大暴雨导致路面泥泞十分难走,眼看后方敌军距离自己只有30公里了,此刻除了渡河在别无他法,于是刘邓二人下令“强渡汝河”

待成功渡过汝河后接下来等待着他们的就是“淮河”,淮河下方暗流涌动搞不好就会深陷其中,起初刘伯承同志拿了以身试险找到了根棍子在测试完水深后亲自跳下淮河,发现水深正好到脖子可以徒步过河

于是刘邓大军立刻就开始行动就在众人好不容易渡过淮河时,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天空上突然下起了暴雨,导致水流突然变得湍急并且下方暗流涌动根本无法再渡河,后面追赶上来的国民党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刘邓大军向着大别山方向继续进发。

二十多天的急行军后8月27日刘邓大军成功挺入大别山,消息传回陕北后毛主席喜笑颜开说到20多年来攻守双方终于要进行转换了。

挺进大别山也被称之为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正是有了刘邓大军不畏凶险的突破才使得外部解放军战士们缓解了作战压力,随后在大别山内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更是起到直插国民党军“心脏”的作用,使得南京、武汉两个国民党重地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自此之后解放军正式从防守一方转为进攻方,开始在全国各地对国民党实施了全面反攻。

如今中国的繁荣景象离不开当年伟人优秀的决策,正是因为有了无数战士们用鲜血乃至生命的付出才能够让我们享受到现如今的和平盛世

一篇文章自然是表达不出来他们的伟大,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电报   中原地区   解放战争   大别山   淮河   陕北   国军   敌军   我军   兵力   绝密   蒋介石   国民党   解放军   战士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