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到底要不要“出片”?- 睡前聊一会儿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每逢假期,旅行成为很多人放松身心、调剂生活的选择。令人难忘的旅行体验,也在各个社交平台造就了一种现象:每逢出游必出片,假期每每上演“朋友圈摄影大赛”。“非出片、不出游”?我们究竟该如何发现和享受旅行的乐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想必不少人的朋友圈里,都有这样的“打卡达人”:他们的旅行动态堪称网红地标“收割机”,无论到哪里,总能拍出各式各样精致照片。大到最具标志性的风光、建筑,小到颇具国民度的美食、饮品,无一不被收入镜头。社交平台的九张图常常无法满足他们旺盛的分享欲,各类软件制成的拼图里,一次旅行出游大大小小的“打卡”安排尽在眼前。这类帖文下也总是不乏点赞和评论,有的夸奖人美景美,有的羡慕自在畅游,也有追问行程细节的同好者,期待着以后收获“同款打卡”。

图源上游视频

人们为什么对拍照、晒图情有独钟?一方面,拍照是证明到场的方式之一。相较留下诗词、书画、游记来纪念“到此一游”,摄影技术简单直观地为游客在旅途中定格瞬间、珍藏永恒。拍照功能日趋简便、摄影手段日渐丰富的各种智能设备,也在更加便捷地满足着游客“用取景框收集世界”的勃勃兴致。

另一方面,拍照还能满足分享信息、获取信息的社交需求。如今,很多游客已不再仅仅依靠旅游网站、书刊等传统渠道来挑选目的地,社交平台花样繁多的“打卡照”成为现成的旅游攻略。另外,在社交平台“打卡”一些风光独特的景点,不仅记录了这段不同凡响的旅行体验,更能够通过分享充分释放个性态度,展现与众不同的形象特质。

“出游即出片”,正在成为社交媒体上的一种旅行标志,更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照片创造景点、出片决定行程”的旅行摄影概念。有研究显示,超过40%的年轻游客将“出片”作为选择旅行目的地的首要考虑。有需求,自然有供给。眼下,“出片率高”已经成为一些景区宣传营销的重点,而旅拍服务也应运而生。由店家配备服装、妆造,为游客提供跟拍、修图等一站式服务的“新玩法”,正在获得越来越多游客青睐。有的地方旅拍甚至已经小有规模并形成集聚效应,反过来成为吸引部分游客专门前往体验的重要卖点。

也要看到,旅行摄影的乐趣,应当是在旅途中捕捉值得发现的细节、值得回忆的瞬间,实现个人与环境的深度联结、相互融合。倘若将旅行摄影当成一种刻意而为甚至带有表演色彩的跟风行为,很可能成全的是别人的关注与热门的生意,牺牲的是不尽真切的体验与本该美好的回忆。网友“循图探访”后产生观感落差,因此吐槽平台上的“滤镜景点”都是“照骗”的真实案例,现实中也屡屡出现。可见,追随别人拍过的同款照片,也未必能够收获同样精彩的体验。

眼下,也有不少人选择放弃在旅行中排位置、找角度、比姿势、修图片的“打卡KPI”。或许,放下“不拍照就等于白来”的包袱,可以更好地用眼睛看、用身体感受,“享受路过的一切”。不被滤镜、美颜所羁绊,自然可以更好感受旅行的当下,更多回归旅行的本真,为自然风光、人文底蕴、历史价值奔赴或驻足。从拍美图中体验“打卡”的乐趣,是一种新鲜的旅行选择,但这不是唯一选择。别忘了,旅行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不会被相片框住,更不能被打卡定义。

这正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风光焉得总相同?

不识旅行真面目,只缘困在打卡中。

大家晚安!

(文 | 江奕凇)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评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滤镜   人民日报   景点   会儿   社交   乐趣   风光   游客   旅行   照片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