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线公布后,“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任正非果然没有说错

各位朋友们麻烦您用发财的小手,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文|渊溪的竹简

编辑|渊溪的竹简

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命运的转折点,是通往未来幸福生活最轻松的一条路,为此,许多的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考上清华或者北大。

甚至有的家长调侃说:

“如果我的孩子考上清华或者北大,我就去清华北大免费扫厕所。”

这句话虽然是在开玩笑,可这却是无数家长的心声。

然而,今年的高考成绩放榜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大家纷纷联想到了任正非之前的预言,细心的人发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跟任正非当初预言的极为相似。

任正非究竟说了什么?这个现象又是什么?

奇怪现象

每年高考过后,二十多天的等待是万千学子和家长最难熬的日子,然而,在答案揭晓之后,各大高校会对那些高分学子进行强拉硬拽,只为收入囊中。

为了抢生源,各大高校会上演一幕抢学生的大戏,这里面最为醒目的就是清华和北大两所大学。

对于各地的高分学生,他们除了打电话,还会亲自上门劝说,并且开出十分诱人的条件。

如果哪家的孩子考上清华或者北大,整个村子都会格外热闹,十里八乡的人都会前来沾沾喜气。

就在前不久,一名高考状元上了热搜,原因是清华和北大的老师纷纷上门用三寸不烂之舌劝说。

最终这位学子在万众瞩目之下,选择了北京大学。

当他兴高采烈的将这个消息发布在网上之后,网友的评论竟让他意想不到。

原本考上北大是一件普天同庆的事情,他已经做好了收网友祝福的准备,可谁知,结果竟然和他想象的截然相反。

网友们不仅没有祝福他,反而是一大片的吐槽。

“考上北大就不要发出来了”,亦或是“听到清华或者北大就很反感。”

曾几何时,考上北大可是祖坟冒青烟的事情,可到了现在却被网友吐槽的如此不堪。

这种情况,要是放在十年前打死也不会相信,如今,考上清北竟然成了最大的笑话

曾经挤破头也要去的学校,如今为何成了最次的选择?问题究竟出在哪?

当我们罗列出一些数据的时候,就能看出问题存在的原因。

清华北大是我国的一流大学,这里面的很多学生都选择出国留学,而且在出国之后,有80%的学生选择留在国外,而不是回来建设国家,为国家添砖加瓦。

有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5年这几十年之间,仅仅是从清华毕业的学生,就有近两万人在美国工作不愿回来。

而且这只是美国的一个数据,如果再加上其他国家,那数字将更加庞大,少说也得有几十万。

看到这样的数据不仅让我们心寒,祖国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去别的国家做贡献,也难怪网友会大量的吐槽,确实很气愤。

从网友的评论中有一条特别显眼的评论:

“任正非果然没有说错,他的预言终究还是实现了。”

任正非究竟说了什么?

任正非的预言和决策

在很多网友的讨论下,这件事也逐渐浮出水面。

美国自2018年起,对华为就开启了全方位的打压,这场贸易战持续了很多年,但是华为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在逆境之中,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由于美国对华为实施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因此,华为需要研发一款自主的系统,还有就是自己研发的系统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华为决定自主研发,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鸿蒙系统

为了能顺利的研发成功,任正非决定和国内的高校合作,一起打造一个“鸿蒙系统生态班”。

这个班级里的人,需要在高校里寻找,企业资助学校,然后学校再将这些顶尖的学生送往企业内部。

当这件事情传出去之后,所有人都以为,任正非肯定会和清华或者北大合作,因为这两所学校的人可都是每年各个省里的状元。

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并不会松懈,反而更加珍惜资源发愤图强,因此,从这里面挑选会是最合理的。

然而,任正非并没有这样做,这两个学校他都没有选择,而是直接选择了西北工业大学。

当时这个决策出来的时候,一下子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家对任正非的选择非常困惑。

其中,海思的总裁何庭波就问过任正非:

“华为的鸿蒙班为什么不设在清华或者北大?”

没想到,任正非却说:

“设在清华北大,万一他们跑了怎么办?你负责吗?”

任正非的话一下子就点醒了何庭波,随后他又说了一句:

“我们花重金从外国买回来的技术,打开一看却是中国的鸡下的蛋,那为什么不让这些鸡在中国下蛋呢?”

任正非的话确实是直击要害。

曾经被称为“物理神童”的尹希,从小就展现出了天才般的智商,在13岁的年龄就已经进入到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

23岁获得哈佛博士学位,32岁荣登哈佛教授,手下无数崇拜的学者。

他的成就是普通人用尽一生都无法到达的高度,可是他却离开了国家。

当上教授之后,尹希决定加入美国国籍,并且再无回国的打算,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质疑,尹希却用五个字回复“科学无国界”。

任正非就是不愿看到自己辛苦培养的鸡跑去别人的窝里下蛋,因此他才决定将这鸿蒙班设在西工大。

往往出国不回来的这些留学生,都会将“科学无国界”挂在嘴边,这也成了他们成为叛徒的挡箭牌,可是他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却忘了这句话其实还有另外一句。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他们往往会把后半句抹杀掉,然后心安理得的孝敬别的国家。

任正非先生是我国德高望重的前辈,是为我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家,也是民族的脊梁,他在选拔人才上自然有自己的一番考量。

他老人家不忍心看自己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到最后全部白白流向国外。

他认为,不管是多大的科学家,都应该有一颗为国贡献的决心,这也就是任正非先生宁愿得罪清华北大也要和西工大合作的原因。

人才流失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除了吐槽和惋惜,也应该好好想一想人才流失的原因,

网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就算自己考不上清北,但是也不想看到清北的学生在毕业后去别的国家工作,为别的国家做贡献”。

这是大多数网友的心声,我们确实应该好好想想怎样做才能留住人才。

曾经有数据统计,清北毕业的学生去到美国硅谷工作之后,每年的收入折合人民币是80万,这只是一部分基础的收入,还不算奖金。

不得不承认,相比于国内的薪资,硅谷的待遇确实非常诱人。

还有就是,这些高精尖人才在毕业之后都会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我们国家的各大企业可以在他们即将毕业的时候主动抛出橄榄枝。

如果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肯定就会在热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点确实要向华为学习。

然后将这些具有高智商的科研人员,聚在一起继续搞自己的科研,远远比让他们进入企业职场重要的多。

最后一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增加这些科研人员的收入,只有提高他们的收入才能留住人才,俗话说:“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

那些明星一个电影下来就赚几千万,而科研工作者到明星面前就是杯水车薪。

如果这些都能解决的话,相信这些人才也不想背井离乡,比起去到人生地不熟的国外,他们更愿意留在祖国。

爱国教育

除了提高这些人才的条件之外,还需要提高老师的爱国情怀,其实,很多学生会受到老师的影响。

此前就有北大的教授孔庆东说过:“美国是一个很适合旅游的国家,”这句话无疑不是在崇洋媚外。

清华和北大的老师普遍都有留学的背景,可想而知,一群崇洋媚外的老师,给单纯的学生灌输国外的各种好,国外连空气都是甜的,时间长了,学生们能不向往吗?

对学生爱国教育的缺失,没有及时给学生灌输爱国的情怀。

我们看看钱学森和邓稼先那些鼎鼎大名的科学家,哪一个不是在国外混的风生水起,但依然挂念自己的祖国,毅然放弃高昂的条件回到祖国建设家园,反观现在的学生哪有这样的精神?

他们只会在利益面前,出卖祖国,忘记自己来自于哪里。

爱国教育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落实在行动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刻不容缓。

留下来建设自己的祖国,帮助国家变得更强大,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华为   鸿蒙   爱国   清华   美国   分数线   祖国   北大   奇怪   确实   现象   国外   收入   老师   学校   网友   国家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