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现在的政府有点乱?因为默克尔把它们带到了沟里

中国人对默克尔印象不错,但德国很多人不喜欢她。

中国人对默克尔印象不错。在她当总理的十六年里,几乎每年来中国一次;中德贸易发展势头良好;默克尔在处理中美之间的关系时也很务实:美国不满意、中国能接受。

但现在的德国,非常多的人埋怨默克尔,说现在德国的问题,就是默克尔造成的。而现在的德国政府,被人戏称为“红绿灯”政府,乱七八糟的。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政体是“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理是政府首脑,政府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而德国联邦总统是国家的“虚位元首”,没有独立行使权力的职能。

德国实行多党制,议会选举根据各党派得票多少划分席位;总理由议会选举产生,所以基本由议会多数党推出的候选人当选。

如果选举议会时,没有一个政党取得绝对多数,那么相对较大的政党就要联合另一个有分量的党派,许给他们一些比较重要的内阁位置,换取它们的支持。

德国政府的样子:总理愁眉苦脸;经济部长胡作非为;外交部长胡说八道。

现在的德国政府就是这样:2021年12月选举时,社民党联合自民党和异军突起的绿党组成联合政府,社民党的朔尔茨出任总理,而绿党得到了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外交部长这两个内阁重要位置。

绿党是一个从街头运动起家、主张“生态优先”的政党,它们的理念非常激进,其背后有非常多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德国绿党一般有两个领导人,并且注重性别平衡。

在2021年,哈贝克和贝尔伯克就是德国绿党的“男女双煞”;所以,在和社民党联合后,哈贝克出任副总理兼经济部长,贝尔伯克出任外交部长。

德国社民党是一个老牌政党,搞政治有自己的一套,他们的政策好坏先不说,占位还是比较高的;而绿党,纯粹是一个街头运动政党,人员非常杂,几乎没有执政经验。

而社民党不得不组建“红绿灯”政府,虽然朔尔茨是总理,但他很难对经济和外交施加决定性影响。这就造成德国现在的样子:总理愁眉苦脸;经济部长胡作非为;外交部长胡说八道。

经济部长哈贝克本来是个给儿童写故事的作家,经济方面一窍不通,他当上部长以后,推出的政策根本不可行,广受批评;

而他又是个在乎家的人,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老婆丈夫什么的,统统招到政府担任重要岗位工作。这在西方是合法的,因为“民主”。

外交部长贝尔伯克本来是个蹦床运动员出身,足球也踢得不错;运动员生涯结束后,她也没什么事干,就投身到绿党的街头运动。

因为外形靓丽,精力旺盛,说话直接,性格爆冲,很合年轻人的胃口,所以很快就在绿党中混出名堂;2021年选举,绿党得到15%的支持,她就这么当上了外交部长。

实事求是说,绿党这两个人都是不合格的,但他们非常合法地得到高位。经济部长不说了,单说外交部长,那是多么专业的工作,就这么让一个啥也不懂的人干。

贝尔伯克访问中国,不知道也没有收获。

德国有懂外交的、有思想睿智的人才,他们当不了外交部长,只能私下里着急;一个这些教授说:贝尔伯克当外交部长是德国的灾难,她连当外交部实习生的知识都没有。

中国是德国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新一届德国内阁组成,居然一年多两国没有接触,非常少见。这一方面与疫情有关,另一方面与德国拧巴的政府有关。

总理朔尔茨在商业大佬们的压力下,早就想访问中国;但是,主管经济的哈贝克要把中远公司入股汉堡港的事搞黄;主管外交的贝尔伯克却大谈中国威胁、价值观外交等等。

“俄乌战争”爆发后,朔尔茨再也忍不住了,自己在一堆商业高管、CEO的陪伴下,来中国访问,创下记录:没有外长打前站准备、没有外长陪同。

对中国来说,欧洲比较重要的国家也就那么几个,最重要的就是德国和法国了;法国在萨科齐时期把关系搞坏了;而德国在施罗德、默克尔的努力下,在中国赚到大量机会。

随着默克尔退休,德国“拧巴政府”建立,中法关系迅速升温。马克龙成功访华后,德国各界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对这个政府失望透顶。

因为德国已经遍体鳞伤,有默克尔的问题,也有俄乌战争的问题;如果再把中国市场丢掉,德国真就没有活路了。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于2023年4月13日至15日,开展了其上任后的首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

这次访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和的,估计德国外交部的幕僚不断提醒她别乱说,中国可不是好惹的;另一方面,一贯强硬的冯德莱恩刚刚结束访华之旅,德国不得不考虑。

中国外长与贝尔伯克举行了会谈,也共同出席记者会。这次会上,贝尔伯克憋不住老调重弹,说了几句价值观的东西;中国外长则语重心长地提醒了几句:

中德是独立国家,相互认知和交往也应是独立自主的。中德是伙伴不是对手,德方制定涉华战略文件时应从中德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出发,作出正确的政治选择。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动荡不安,越来越喧闹,越来越狂热,越来越容易走极端,令人深感忧虑。世界怎么了?人类往何处去?中德该怎么办?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都以冷静理性著称,都产生过伟大的先贤和哲人。中国有老子、孔子,德国有康德、黑格尔。当前形势下,中德应共同深入思考能为世界和平安宁与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什么贡献。

历史的错误不能再犯,历史的悲剧不能再重演。中德两个民族、两国政治家和外交家需要展现冷静和理智,把握好双边关系正确前进方向,维护好务实合作积极发展势头,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信心和动力。

中国外长的话,贝尔伯克不一定完全理解,但德国有人理解。

一个德国教授说:贝尔伯克到中国这个有五千年文明、刚刚给六亿人脱贫的国家,宣传她的“价值观”,我为此感到羞耻。

还有德国人说:是啊,我们很久没听人说康德、黑格尔了,我们的外长可能不知道康德、黑格尔是谁。

德国人聪明、能干,德国是个出哲学家的国度。

德国人聪明、能干,是个出哲学家的国家;实际上现在世界上的各种思想,都是从德国发端的;包括中国坚持的马克思主义。

世界各国按照德国思想家的理论,不断发展、创新;偏偏德国自己,采取了不同的方向,让德国思想家看不起的“白左”思想在德国到处流行。

德国为什么选出这样奇怪的“红绿灯”政府,组成了“儿童文学作家当经济部长、退役运动员当外交部长”的奇怪内阁呢?

这主要是德国一部分人对以前的政府非常不满,他们不再信任老牌政党、政客;他们求变求新,希望新生力量冲击一下死气沉沉的“白左”习惯。

“白左思维”把默克尔带沟里了,而默克尔又把德国带沟里。

默克尔就是“白左”思想在德国的典型代表:“白左思维”把默克尔带沟里了,而默克尔又把德国带沟里。

所谓“白左”,就是“白人左派”的简称,与之相对的是“红脖子右派”;比如美国:拜登是典型的“白左”,还特别虚伪狡诈;特朗普则是极右,是“白左”的死对头。

“白左”一般都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是精英分子;他们迷恋“政治正确”,满足于“道德优越”的快感;他们也认为自己代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

在这种思维之下,默克尔在位时,干了很多破坏力巨大的错事,特别是三件大事,直接让德国陷入难以挽回的混乱:难民问题、核电问题和“LGBT”问题。

默克尔在难民问题、核电问题上,的确做错了。

难民是很可怜,也需要援助,但这有一个基本的逻辑:谁造成的难民问题,就应该要求谁想办法解决;同时,难民给自己国家造成的冲击也要估计充分。

比如阿富汗战争造成的难民大量逃进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在美国的忽悠下也无条件接受;结果,美国扔了几袋大米就不管了,现在的巴基斯坦在一片混乱中挣扎。

再比如中东的黎巴嫩,以前是个风景如画、留着牛奶和蜂蜜的地方;1970年约旦内战,大量巴勒斯坦难民流入黎巴嫩,结果鸠占鹊巢,难民们结成武装组织,当街打死黎巴嫩人,连妇女儿童都不放过,把繁荣富裕的黎巴嫩变成一片瓦砾。

2015年,美国打击叙利亚,造成大量中东难民;这些难民全部涌向欧洲,造成欧洲国家一片恐慌。默克尔一开始也是抗拒的,她甚至在电视上强硬拒绝难民小女孩的道德绑架。

就在国际社会想办法要美国解决的时候,默克尔发现“白左”们都鼓吹“生命、平等、博爱、人权”等等;而她也可以从中得到巨大的声誉。于是德国打开边界180天,敞开接纳难民。

难民喜欢默克尔

好家伙,这一下就来了100万难民,把法国、英国吓得够呛,英国说什么也要脱欧,这样下去不是事;连美国大白左希拉里都看出:默克尔胡闹,德国要倒霉。

事实证明,默克尔错了,她被难民们称为“默克尔妈妈”,但德国人承受的是混乱、犯罪、暴力和脏乱差环境。

2015年圣诞夜,科隆出现大规模性骚扰、性侵事件,媒体报道都不敢说是难民干的;2016年12月,一名突尼斯难民在柏林圣诞市场制造了恐袭事件,死11人、伤至少55人。

遇害的女大学生

这还没有把那些零星的犯罪、单个的强奸案算进去;被祸害的德国女人,有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学生、有还在上学的小孩,最小的受害者仅仅7岁。

难民问题让德国受伤严重,难民问题也让英国加速脱欧,欧洲受伤;默克尔后来为此道歉,但100万难民已经进入,走是不可能的,他们还要福利待遇,一切只能让德国人承担。

很多德国人为此把默克尔恨得要命;但是那些“白左”报纸却把她说成是“世界上最具人类情怀的道德典范”、“高尚的政治家”。为此买单的是德国人民。

德国反默克尔大游行

德国本来有非常先进的“核电技术”,但默克尔非要推进“无核世界”,不管不顾地把核电站停掉;这样一来德国电就不够了,于是他们又向法国买电,而法国的电是法国“核电站”发出来的。

这就是个奇怪的笑话:德国明明有非常好的核电站,为了“无核”偏关掉,转头花高价买法国核电。这个政策让德国企业成本高涨、德国居民用电紧张。

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两个词说德国现在的政坛,是再合适不过了。

正是默克尔时期带来的问题,让德国一部分人坚持支持极端的“绿党”,他们受够了;而这些人一旦支持绿党,就变成绿党的铁粉。

最喜欢搞街头运动的绿党

所以,绿党无论怎么选举,都能保证有15%的选票,成为德国政治中不大不小的关键党派;它们在议会可以从容等着别人来结盟,然后占据一些重要位置。

现在德国就是这么拧巴地往前走,干什么事都不能大刀阔斧,想“左”有前车之鉴,想“右”又得不到广泛支持。

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两个词说德国现在的政坛,是再合适不过了。

德国是一个非常牛的欧洲强国,扛过了现在的混乱,将来不会差的;毕竟这是个产生了马克思、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尼采的国度。

极右的德国政党“德国选择党”最近异军突起,很多人把它视为洪水猛兽;但谁敢确定这不是一次德国自我救赎的机会呢?

现在的德国在俄乌战争中无限跟随美国,连“北溪管道”炸了都不敢说话,这难道是德国利益所在?

细细算来,德国政坛现在的囧境,就是他们政治人物无脑追随美国造成的。

德国巴伐利亚新天鹅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德国   黑格尔   康德   黎巴嫩   贝尔   绿党   政府   外交部长   法国   外长   难民   美国   政党   议会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