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楼市还是救经济,中国经济起飞离不开房地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在一个文明社会中,能遮风避雨的房子对人们来说是一样必需品,它跟食物、衣服、能源和水一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对大多数人来讲,房地产投资指的就是他们正在居住的那一套房子。在一个真正的投资者眼中,“投机”意味着短期内通过价差取得收益的行为,这也被一些人称为“赌博”。

中国的金融业是国家垄断的,资本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它只有在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才会创造价值。

1、房地产市场永远存在

许多对房地产市场一无所知的专家不停地贬低房地产市场投资价值,一味强调房地产的投资风险。

为什么他们会推荐人们存款和投资于共同基金呢?答案明摆着:一大批所谓的专家都是由银行、基金公司和媒体捧出来的。帮助自己的幕后推手推销产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互联网时代,你能获取所有的投资信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良机都能被精明的人注意到,买东西远比卖东西要困难。

市场在不断地变化,市场需求也日新月异,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你可能会发现需要将自己的房产进行改造以跟上变化的步伐。

有一个关于林肯家农场的故事能够很好地诠释出创造性的金融运作带来的收益效果:最开始的时候,林肯从父亲托马斯的手中买下了家里的农场。之后,当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并成为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之后,他的朋友们就接管下了他在伊利诺伊州勒纳附近的农场。他们希望给美国大众一个拥有林肯家农场的机会,并以此融资。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非常棒的主意:就将整片农场分割成很多小块,以卖给那些感兴趣的人们。当他们划出了用于出售的地块之后,竟然将它划成了600多万小块。他们通过出售到底赚了多少钱我不知道。但是即使每块都卖得很便宜,总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激发你的想象力,并督促你将它们变为现实。多数人很少提问题,其实,如果你是一个善提问题的人,你就能发现很多商业机会。

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曾经对电脑处理信息的速度非常感兴趣。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认为操作模式简单、运营情况良好的商业企业能为股东创造持续的财富,故而他也坚持向此类的公司投资。这些投资策略帮助他们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巴菲特先生就很善于提出问题,并将其分解为一些非常直观简洁的小问题,并持续观察答案的变化。真正的天才是那些将问题简化的人。

要记住,房子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你的想法也应如此。最难的部分莫过于砌起第一块砖头。

在如今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之下,有很多吸引人们眼球的地产项目被寄予了拉动经济发展的期望。人们希望投资人不单是通过项目赚到了钱,还能通过项目让当地低迷的经济重新获得增长。

去年以来,李嘉诚屡次出手香港及内地房地产市场,今年6月27日,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正在以102亿港元接手香港豪宅项目凯玥。随着香港和内地全面通关及大力的经济提振政策,太古地产、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凯德、恒隆集团等港资开发商普遍对2023年的市场走势表示看好。

房企通过各式各样手段解决了有问题的房地产之后,将其内在价值提升回市场价格水平。这种“提高附加值”能通过自己的优势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利润的增加。这一方法被无数的房地产投资人运用在自己的业务中,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

所谓的价差,都是人们“预测”出来说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劳动提升房屋的附加值,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它就可靠多了。

2、三大支柱性‬产业地位不‬保‬

经济结构调整是“十三五”时期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根据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生活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强调要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状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据此再推动相关的经济体系改革。

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产业、建筑业三大传统支柱性产业地位难保。虽然我们还需要这3个产业,因为它们涉及民生,我们的吃穿住用行都要靠它们,但是它们已不能再作为支柱性产业存在了。

过去传统制造业引发的出口每年对我国的增长贡献都在3个百分点以上,出口主要是传统制造业的贡献。现在我国传统制造业中有的行业的过剩比例在40%左右,产能严重过剩。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信息网数据,2022年有32万条企业破产记录,包括电子、科技、建材、金属、纺织、贸易、机械、涂料、化工等多个行业。

房地产产业过去确实是我们的支柱性产业,因为它引发的产业链非常长,像钢材、水泥、铝合金、煤炭等,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所以它对增长的贡献很大。但是现在房地产遇到了严重的问题,目前房地产已严重产能过剩,去库存化迫在眉睫。

房地产行业从2016年就开始明显衰减了,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有9万多家,近年来房企陆续申请破产,2019年有377家,2020年有408家,2021年有343家,2022年有308家,2023年‬已有400家。“三箭齐发”支持房地产的政策正在对房企大洗牌,未来10年,我国房企不会超过1万家!

2022年,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下降41.3%,千亿房企减少了21家,仅剩下20家,这是拦腰减半;百亿房企也减少了28家。房地产产业大洗牌,其实是整个行业的福音,也是中国老百姓的福音,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经历了这一轮洗礼,没有人再幻想着靠买房一夜暴富。

2022年,地产富豪总财富缩水近3000亿,《2022年胡润百富榜》房地产行业上榜企业家有22位,其中,李嘉诚家族以2200亿元排在“百富榜”第4位,排名上升了4位。榜上有名的还有:美的何亨健家族、恒基兆业的李兆基、周大福的郑家纯家族、鹏瑞的徐航、万达的王健林等。

建筑业有一个很长的产业链,包括建材工业、建筑装备制造业等,而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自1998年开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来,建筑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很大,属于支柱性产业。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建筑业的贡献实际上在下降,截止2021年底,我国建筑业有226万家。近年来建筑业也成了倒闭潮的重灾区,2019年有330家,2020年有208家,2021年有336家,2022年有85家。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破产重整的建筑企业共有200家。

当然,国家也会帮助企业转型,例如中国要在国际上搞产能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让更多的过剩产能转移出中国。沿着“一带一路”的国家,我们在传统制造上还有一些优势。总之,要让一部分产能在国际合作中走出国门,从而缓解企业的压力。

熬到最后就是能撑下来的,熬不住就是倒闭!企业在熬的过程中,不是看谁赚得起,而是看谁能赔得起,能赔得起就能生存下来,赔不起就被淘汰掉,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能得以解决。

3、未来新兴支柱性产业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8大领域,未来3年,将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我们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对增长将有很大的贡献。

服务业分为消费服务、商务服务、生产服务和精神服务,这四大类服务业的发展,逐渐使服务业的贡献不断提高,将上升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

现代制造业是生产公共产品的,我们的公共产品短缺。所以生产公共产品的现代制造业将代替传统制造业,上升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

我国是一个飞机需求大国,现在空客和波音的第一大客户是中国。如今C919国产大飞机已经商运,生产大飞机将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产生贡献,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因为市场需求巨大。

卫星也是我国现代制造业的要点,因为我国卫星制造有自身的技术及性价比,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各种市场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

我国市场对于高铁装备的需求巨大,而且在国际市场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八纵八横,到2030年,在中国这一人口众多且国土面积巨大的国家,陆地上最佳的交通工具就是高铁,极其方便,一下子带动了整个经济,人流物流信息流都活跃起来了,比起燃油汽车、飞机更低碳环保。

我国已经完成了核电装备制造第三代及第四代技术的突破,国内未来的需求是巨大的,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我国运行中的核电厂有17座,现在核电不一定在海边,内地的湖边及河边都可以建。

同时,核电装备还要走向世界。连英国也与我国核电签了协议,就标志着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了。防城港核电“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2022年,防城港核电自主开发RPA机器人应用,助推了效率提升。集约化、标准化建设,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走出去”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点。原来有人对此技术有些担心,因为全世界现在没有一个国家使用这种技术,我国用这种技术改造中国电网,就形成了全国统一电网,全世界现在没有这种状况,就连美国的电网也是甘拜下风。特高压同样已成为中国“走出去”的技术。

现代船舶制造是以能生产航母为技术标准的。能生产航母的这种技术水平的船舶制造才叫现代船舶制造。2015年9月的抗战胜利阅兵就充分释放了信息,因为天空中有舰载机编队飞过。舰载机就是在航母上起降的飞机,建立航母编队是中国海军的一个发展方向。航母自己没有战斗力,它是海上飞机场,一旦运作起来就要保护它,例如水下有潜水艇,水面有巡洋舰,空中有预警机。因而生产航母编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制造业的水准。

数控机床属于制造的制造业,有许多高精工业部件是靠人生产不出来的,需要数控机床才能生产出来,因而数控机床很重要,没有它,就没有高精度的制造业。然而,数控机床恰恰是我们的短板,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数控机床。当然,它涉及人工智能及装备等方面的问题。

所以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让它逐渐上升为我们国家的支柱性产业。

中国经济的起飞,任何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房地产。当前稳经济、稳信贷,房地产均是绕不开的坎。

结语

在市场供求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下,买房只有一个诀窍,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预计一下这个地方的房子10年后的供需关系。

凡是严重供过于求的地方,房价就会下跌,而供不应求的地方房价就会上涨。通过供求关系规律让房地产回归为常态性产业。这个规律现在已经开始起作用。楼市泡沫积累就是堰塞湖,时间久了是要垮掉的,要慢慢的挤掉泡沫。

现在不是救不救房地产的问题,而是没房的人想买也买不起,没有购买力,没有钱再刺激消费也没用,有需求没有投资实力也只能望楼兴叹。房地产只要全部推向市场,让供求关系强制性使中国的房地产产业走向供需平衡,成为一个常态性的产业。

中国经‬济‬起飞,作为振兴经济的重点有股市、楼市、车市。救楼市要采取很多措施,保交楼、住房保障是重点。

无论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看,还是从房地产市场和产业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都需要救护了。所以,肩负救经济和救楼市双重任务的房地产政策调整,还要坚持下去,或许还要深化,直到把楼市救到平稳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基本上是国外舶来的,但是大家都认同其中的“熨平理论”。同样适用于房地产市场和产业的管理,甚至特别重要。

世界公认,房地产作为不动产是投资的较好对象。当货币流动性扩张时,大量投向房地产,导致价格猛涨,通过反馈再从金融市场吸收更多的资金;货币流动性收缩时,资金从房地产市场析出,导致价格跌落,但无法再从楼市吸出更多的资金。总之,楼市可以吸引、制造也可以甩出甚至蒸发大量的货币,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有重大的影响。

楼市的平稳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有了交易量,一通百通。所以,交易量是关键,是命根子,要理直气壮地追求;其他的一切都是从属的,相对次要的,包括价格。设想一下,即便价格上升了或者咬住不动,但是成交量上不去,甚至下降,即所谓有价无市,有什么用啊!

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告诉人们,适度的降价是提升交易量最有效的手段。

顺便说一下,所谓的“买涨不买跌”,对于楼市绝对不是金科玉律,是有条件的相对正确。“买涨不买跌”,主要适用于短期套利性投机交易,而不适用于以房屋使用(包括提供他人租赁使用)为目的的长期持有者。千万不要被“买涨不买跌”糊弄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楼市   林肯   经济   房地产   核电   中国经济   建筑业   房地产市场   航母   中国   支柱   制造业   新兴产业   贡献   传统   我国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