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机遇:制造业、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中新经纬6月29日电 (周奕航)如何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8日,在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分别从制造业、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等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不久前,大家谈到中国汽车产业的时候还是调侃居多。但如今,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车,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新闻周刊》常务副总编辑周锐如是说。

针对上述现象,吴萨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绝对不是孤立事件,它代表了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升级的方向。而高速发展的原因,与“自主品牌”“自主技术”“前瞻性”“市场广阔”四个关键因素有关。

“中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并从提升产品质量阶段进步到了构建自主品牌的阶段。”吴萨称,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除构建自主品牌外,中国还拥有自主独立的技术,产品具备前瞻性,能够代表智能化、绿色化、网络化的方向。

至于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另一大重要因素,吴萨认为,则是在中国内地有着广阔的市场——所谓制造业新格局,首先自身要有足够大的市场,才能支撑其作为一个大的产业,为走向全球打下良好基础。

“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弯道超车,但从历史整体来看,没有什么是弯道超车的,而是在直道上有足够的积累以后,遇到了一个历史机遇,进而实现了所谓的弯道超车。”万喆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除此之外,如何吸引海外高质量投资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以中国引进特斯拉为例,夏乐称,特斯拉不仅没把中国中小电动车制造商吃掉,反而激发了中小电动车制造商的活力。

“地方政府是有很强的能动性的,也有很强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是对负面清单如何吸引海外高质量的投资要坚持下去,二是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夏乐补充道。

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除了制造业外,作为支撑实体经济的金融业,其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也同样重要。

针对金融改革对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支撑作用,吴萨称,最近几年,金融监管机构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万变不离其宗,改革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加强不同机构间的协同配合,使其在兼容过程中形成合力,既不要越位叠加监管,也不要空档产生漏洞;二是让金融机构通过监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撑经济的增长,从而助推整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而除了服务实体经济,监管对金融业的另一个要求便是底线管理,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对此,万喆认为,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首先要做好监管“正位”;其次,要进一步加深金融改革,促进市场要素配置的优化。

“以最近存款利率下调为例,可以将其理解为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利率市场化涉及到居民的存款、涉及到居民最核心的利益。”万喆补充道,前段时间几大行下调了存款利率,也为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打开了空间。

“未来这部分金融改革的步伐不会停下来,还是会进一步推进,还会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过去息差比较高,吃利息差的一种方式可能会渐渐走入尾声。” 万喆说。(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周奕航:zhouyiha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金融业   特斯拉   制造业   弯道   新能源   经纬   中国   实体   机遇   自主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