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李纲皆生于松溪”


“王安石、李纲皆生于松溪”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二十九《福建路·建宁府》记:“王安石、李纲皆生于松溪簿厅。主簿陈当时尝书于壁,以为盛事。”王安石的父亲王益、李纲的父亲李夔都曾任福建松溪县尉。当然,王安石和李纲的生地分别另有临川(今江西临川)和华亭(今上海松江)之说。


台湾进士汪春源一生最景仰的人物是王安石,既景仰其文学创作的成就,也景仰他对“一夫受田百亩”和“井田制”的坚持。1889年,汪春源的长子在台南出生。汪春源给长子取名“受田”,小名“阿井”。此其证也。


王象之《舆地纪胜》书影
(来源:汪毅夫提供)


附带言之,1902年,汪受田在汪家寄籍地福建龙溪中为秀才,时年13岁,同乃父汪春源中秀才时的“年十四”相当。在家族传说里,父子神童、父子秀才是常被说起的情节。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高琦,资深媒体人,“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广天下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朝阳民革青委会副主任。录制有中宣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等多部有声作品;朗诵代表作品《脊梁》《等待天明》由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发布并成为网络热搜;纪录片作品有《新丝路密码》《刘亚楼》《织梦年代》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顾盼两岸》,收录了作者自2019年元月起“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写作”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6篇文章。


对于“两岸关系已无联结点”的悲观论调,作者认为,“我写的学术段子(文史笔记)两岸都有读者关注,我讲的两岸故事两岸都有热心受众,这不就是一个联结点吗?每念及此,老旧的手表又上了一回发条。”正如作者所言,退休之人该放下的全放下了,惟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该是吾人一生的志业,不放下,也放不下呀!


《顾盼两岸》有声版上线之际,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时,也是京彩台湾继《话说两岸》之后,再次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


让我们通过《顾盼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征程上,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松溪   建宁   华亭   寄籍   两岸关系   福建   台湾   景仰   长子   秀才   北京   两岸   媒体   作者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