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年年涨,断缴农民受“蛊惑”!村干部:严厉打击违法断缴!

导读

提及城乡居民医保(由原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而成),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现阶段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的唯一一项基础医疗保障,对于参保缴费金额的“连涨”,不少农民有一肚子话想说。

网友“踏实能干”:年年涨价年年交,一年都没落下。可常年外出务工,平常感冒发烧用不上,一家几口白白浪费千把块;

网友“爱不爱我”:我们这2022年每人交580元,算上老人孩子,一家六口就交了3480元,还是村主任一直催,原本就计划弃缴的;

网友“劳里顿”:新农合的缴费金额连涨五六年了,可看病拿药很多时候还是自费,除了住院的时候用得上。但是,年纪轻轻的,总不能一直盼着自己住院花医保的钱报销吧?

站在农民自身的角度,我们并不能否认这些抱怨没有道理,但城乡居民医保作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基础医疗体系,的的确确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一系列社会难题。所以,医保的钱,能交还是交。

2022年居民医保参保数据

众所周知,新农合自2003年开始在部分县市启动试点,并于2009年全面实施,然后在2019年与城镇居民医保并轨,形成现如今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数据显示,2022年参与城乡居民医保的总人数为98328万,覆盖了超9亿城乡居民。截止到2022年底,城乡居民医保的基金收入为10060.55亿元,同比增长3.5%。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2021年相比,参与城乡居民医保的人数少了2538万人,同比下降2.5%。这一数字无疑说明一个问题,在自愿参保的基本原则下,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断缴。

断缴农民受“蛊惑”

为啥有一部分人选择断缴医保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参保的钱年年涨吗?显然,并不是,而是部分农民受到了蛊惑、诱导,甚至是欺骗。

据悉,有不法分子利用农民爱贪小便宜(怕花钱)的心理,到处散布谣言和一些错误信息,诱导或蛊惑农民放弃基本医疗保险,然后选择参加所谓的“互助医保”和“私人医保”,并夸大其词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福利与更高的报销比例。

然而,这种“互助医保”和“私人医保”往往是最不靠谱的,一般都是由个人或某些诈骗团伙欺骗农民恶意编造,他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骗钱”!一旦农民上当,不仅人财两空,还需要自费花更多的钱来看病。

断缴医保的3大弊病

①断缴医保即意味着失去基本的医疗保障与财政补助,一旦遭遇重大疾病,在没有商业保险的前提下,将面临普通家庭所不能承受的医疗开支与生活困境,致使整个家庭因病致贫;

②断缴医保选择加入“私人医保”,等同于不相信国家政策,而过度信任骗子团伙。可农民不知道的是,这些所谓的私人医保也好,互助医保也罢,压根就不受法律保护,农民交200赔200,交1000赔1000。一旦这些团伙携款跑路,被追回的可能性都很小很小。

③恶意断缴医保不仅使自身享受不到基础医疗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给社会稳定增添许多不确定性。

因此,虽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采取自愿缴纳的原则,但是对于蛊惑、诱导、欺骗农民致使恶意断缴医保的行为,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勇于揭发他们的真实面目,并积极运用合理合法的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希望村干部在征缴医保费用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如下3点:

①加大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对于参保的好处和必要性,要让农户对基本医保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同时,在医保征缴期引导农民积极参保;

②对于年龄大,不会使用手机缴费的老年人,村干部应该协助其办理医保的缴费手续,同时在条件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多设置医保代缴点,方便老人们参保缴费;

③对于恶意蛊惑、欺骗农民断缴的行为在集体内部开展专项整治,一旦发现有农户参与了所谓的互助医保与私人医保,要及时跟进,避免更多的农户上当受骗。

结语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仅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难题,对于解决参保人员的后顾之忧和服务乡村振兴亦有很大帮助。同时,有了医保的财政补助,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方面所承担的经济负担就大大降低。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不仅仅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更应该是每一位人民群众的责任。

所以,归结起来一句话,对于恶意断缴,我们要大胆说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农民   团伙   农户   医保   诱导   人选   严厉   平稳   基本医疗保险   金额   恶意   私人   制度   医疗   基础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