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奴役后遗症犯了,没收小米48亿巨款,外媒:吃相难看


曾经的“ Made in China”是地摊货的代名词,如今的代名词也i在悄然地发生改变,都归功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无数国产品牌的“中国制造"堆砌而成。

是的印度对我们的民族品牌小米下手了,回溯到2022年的1月印度就以“偷税漏税”为由要求小米印度公司补缴税款,并缴纳5亿多人民币的罚款。同年4月指控小米从2015年起就频繁在向国外非法汇款。尽管小米提供佐证为正当合法汇款,然被印度无视不予采纳,小米公司始终持乐观态度做了大量公关,于今年驳回了此前的所有证据和诉求,并没收了小米名下的48亿巨款,印度并没有就此罢休,对小米罚款的同时还要求小米允许印度伙伴买下部分股权彻底向印度市场开放,并要求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等等重要职位全为印度人,条条框框无不显示“它们”的强盗行径。

同样的手法2022年国产品牌的OPPO,被印度要求补交37亿人民币的税款。

自家兄弟Vivo 在印度境内所注册的120个账号全部被冻结,要求交8亿人民币的担保金才可解冻。

2013年印度政府曾向诺基亚公司索取3.6亿美元的税款,没有明确说法导致诺基亚停掉印度工厂就地解散。

还有韩国三星企业,要求必须向印度缴纳2亿美元的税款。

美国企业亚马逊被罚了20亿卢比。沃尔玛被罚了13.5亿美元

花旗、福特、雪佛兰等企业也被莫须有的罪名罚款至退市。桩桩件件不胜枚举。

印度政府的手段之拙劣无所不用其极,强盗行为吃相还难看。我认为这是被殖民后的后遗症,俗称奴役后遗症。

如今印度政府对小米企业的态度再次引发关注。外界普遍认为,印度政府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待外国企业,经常性地修改法律法规,不按常理出牌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困扰。

多家跨国企业对印度政府的频繁法规变动表达了担忧。这些企业表示,印度政府以此为手段,要求它们支付巨额罚款、迅速转移技术和知识产权,甚至逼迫外企业迁离该国的境地。这种明显的压力和干预行为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印度的法律环境变动不可预测。一项对外国企业有利的法规可能在不经过预警的情况下被修改,迫使企业面临困境和损失。这种法规的频繁变更使得企业难以做出长期规划,也削弱了它们在印度市场的信心。

除了法规的频繁变动,印度政府还实施了严厉的罚款措施。一些企业被迫支付巨额罚款,面临严重经济压力。这些罚款往往超过合理范围,引发了对印度政府是否过度强硬和不公平的质疑。

此外,印度政府的行为也对外商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企业对在印度的投资计划感到犹豫,担心未来可能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和风险。这种不稳定的经营环境可能会影响印度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进而影响该国的经济发展。

尽管印度政府表示其举措旨在保护国家利益和促进本土产业发展,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种明抢的行为不利于建立可靠的商业环境和吸引外资。一些观察人士呼吁印度政府采取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政策,以建立与国际标准相符的营商环境,为外国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总的来说,印度政府对跨国企业的频繁法规变动引发了外界的担忧。未来,印度政府是否能够平衡国内利益和吸引外资,以及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法律环境,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印度   小米   吸引外资   诺基亚   巨款   税款   不确定性   后遗症   变动   难看   外国企业   频繁   人民币   美元   法规   环境   政府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