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关心调休,我们关心的是“双休”

大家好,我是蓝白。

又逢端午调休,在今日头条上看到调休话题讨论得很激烈,我也聊聊。

炎热的端午过后,走在路上,挤在公交上,走进电梯里,一想到要连上6天班,心情比上坟都沉重。

而今年最后一个小长假,中秋国庆合体,连放8天假,但节后至少要连上7天班。

6月25日,今日头条财经频道联合巨浪视线,采访了著名旅游经济专家、调休制度建言者魏小安,他提到:

“今年五一假期调休后实际只有1天假,大家普遍不满意,这种情况肯定会调整的,没有完全起到让大家休息的作用”。

有网友说,“不是没有完全起到休息的作用,是完全没有起到休息的作用”。

打工人苦调休久矣。

如此极具特色的调休制度,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得从大名鼎鼎的“黄金周”这三个字说起。

上世纪末,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我国把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统一定为休息3天。

然后,再移动节日前后的2个周末共4天,加上法定假期3天集中休假,最终拼成7天长假。

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五一七天乐”,“国庆七天乐”,就这么来的。

从2007年开始,劳动节假期变成了1天,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3个传统节日。

同时,用调休拼成了春节、国庆2个7天长假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5个3天左右的小长假。

化整为零的结果,就变成了如今休的不过瘾,班又上的琐碎,断断续续的拧巴假期。

为什么大家对调休的意见这么大?

答案很简单:中国人休的太少。

魏小安在采访里的一段话,引起了不少人只看标题不看内容的炮轰:

“中国的假期制度,叫做115天假期制度,加上周末双休,一年365天有近1/3的时间在休假,这个结构从时间总量来说不算太少,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

网友直接炸了,血往头上涌,一年能休一百多天,这话专家你自己信不信?

其实人家后面还有一句话,只是媒体为了流量没写进标题里:“目前欠缺的,是法定节假日的落实”。

假期很多,但那不属于我。

人民日报微博在2018年的时候发起过一项调查,能彻底实行双休的人占比约为11.9%,只能休一天的人占比36.9%,经常两天都休不了的人占了32.7%。

为什么我们的双休至今都难以普及?

因为,单休确实不违法。

8小时、双休日的说法来源于1995年,当时发了一份文件,名字叫《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

这份文件,规定了职工每周工作时间40小时,也就是家喻户晓的双休日工作制。

但是,还有但是,它又明确了“双休日”的范围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并不包含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有人曾经在官网上向人社部门提问,大部分企业都是单休或者大小周,请问这是否违反劳动法,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可以这样操作?

人社部门的回答是: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应将贯彻《规定》和贯彻《劳动法》结合起来,保证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

安排职工工作日加班、休息日加班的,应依法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这就很有意思了,法律规定保底休一天,但又说了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0个小时,超出了就得给加班费。

那你说这到底有没有双休?如休。

说来说去,又说到加班了。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8年发布的“时间利用调查数据”,中国劳动者的人均全年工作时长为2272小时(即平均每人每工作日工作9.2小时左右);

相比之下,韩国为1993小时,美国为1782小时,日本为1680小时,德国为1387小时,希腊更是仅为1255小时。

《新京报》梳理了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发现,近十几年里,中国城镇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没有任何一年低于44小时上限。

为什么我们的打工人这么耐造?谁天生就能忍受人户分离,远走他乡,远距离的通勤?天生就能吃苦?

这里要提到一个词,叫“要素扭曲”。

浙大贾拥民有篇文章,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

假设甲和乙两人毕业于同一所985高校、同时进入了一个有“加班文化”的A企业,且两人承担的工作性质完全一样;

再假设甲的效率比乙稍高一些,比如说,甲8个小时能够完成的一项任务,乙需要9个小时才能完成。

后果是什么呢?

要么是甲佯装忙碌接受低效的加班,要么是甲不堪忍受主动辞职。

前者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阻碍创新,后者会导致高水平劳动力的退出,劣币驱逐良币,低水平的劳动力更多,为了维持产出,加班就需要用更久的时间,企业就会支付更低的工资。

越加班,越低效,劳动力水平越低,这就会造成就业市场的“恶性螺旋”。

文章指出:劳动者天然倾向于分散,资本天然倾向于集中,同时资本的流动也往往比劳动的流动更加方便,因此资本与劳动之间的谈判能力天生就倾向于不对称。

这一点在咱们国家尤为突出,因为我们的城乡户籍、就业年龄歧视、学历贬值速度,都要比其他国家更甚,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的要素扭曲程度就更高。

所以,调休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找到双休难以落实的原因。

比如,推出更多地方性法规,对无节制加班的企业有严厉的处罚。

双休虽然不是劳动法的硬性规定,但一周工作40个小时却是白纸黑字,如果超出这个时间,公司有没有付给打工人的加班费,有没有克扣,需要有强硬的力量介入。

如果只是选择性的让一些企业付出代价,会让剩下的企业心存侥幸。

更重要的是,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

说白了就是,劳动力太便宜,太低廉,怎么才能想办法把劳动力变的更贵,资本变的更便宜,修复过于扭曲的生产要素。

这就说来话长了。

暴增的高校毕业生,导致了过多的同质化竞争,在资本面前劳动力自然变得廉价。

人人都想在写字楼坐办公室,这需要更大力度的推进职业教育,改变蓝领的社会地位和刻板印象。

还有,消除城乡户籍的差异,像户口、房子、居住证,不能成为孩子教育的门槛,如果劳动力能自由流动,不用为融入一个城市付出过高的适应成本,面对资本的议价能力自然会提高。

还有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与年龄歧视,不少老板们信奉的所谓“狼性文化”和成功学。

这需要舆论不断的关注,把原来沉在水下的问题浮上来,只有人们不断的、一次又一次形成聚焦和热搜,才能扭转整个社会的观念。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天长   劳动法   双休日   端午   劳动力   中国   要素   假期   职工   资本   小时   制度   时间   工作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