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搞垮4个世界老二,为何对中国深感焦虑?无处下手却贼心不死

美国是如今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强国,但它并非一直都是世界第一强国。从美国独立开始到现在,美国是干掉了一个个对手,才终于坐上了“世界第一”这把交椅。

在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后,美国更是执着于打击“世界老二”,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

尤其是从二战后至今,美国已经打垮了4个“世界老二”,这4个“世界第二”分别是大英帝国、苏联、欧盟、日本

美国好不容易整垮了前面4个,如今却又对着中国穷追猛打,那么美国是如何整垮这4个“世界第二”的,又为何要对中国如此“锲而不舍”呢?明明无从下手却又贼心不死。

二战和美国挑战英国

其实在这几个“国家”中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大英帝国,而另外4个国家被美国打压,则有一个共同点。

这4个国家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世界现行秩序的挑战者,而美国打压英国,则是因为美国是当时世界秩序的挑战者

纵观整个二战,那就是一场爆发于“殖民地体系”下的战争

德国打欧洲和苏联,是为了把这些国家和地区变成德意志民族的殖民地,以弥补德国因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和输掉一战,而导致的在殖民地体系下的落后。

日本侵略中国,则是为了将中国变成殖民地,假如日本侵华成功,可预见的是中国将沦为日本廉价的劳动力池、工业原料产地以及产品倾销地,和当年中国输掉两次鸦片战争,导致国门被西方列强“撬开”的性质一样。

所以二战中的欧洲战场,本质上是一场新“宗主国”挑战老牌“宗主国”,以抢夺殖民地,甚至是把老牌“宗主国”变成殖民地的战争

英国获取了二战的胜利,自然是保下了自己的殖民地体系。但是在二战后,全球资本开启了扩张,资本需要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源的流动。

于是当时已经崛起的两个新兴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以它们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发起了对英国这个老牌超级大国的挑战,开始拆解英国的殖民体系。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

后来我们能看到印度独立,英国开始一片片失去自己的海外殖民地,然后英国从二战后的“三巨头”之一,慢慢变成了世界第三、世界第四、世界第五,以至于到现在的“小不列颠及守不住北爱尔兰还不怎么联合王国”

很明显,美国和苏联联手弄死了当时的“世界第二”英国。其背后的本质,是新的世界体系联手挑战老的世界体系,并且还挑战成功了。

苏欧日对美国的挑战

美国和苏联的对抗,看起来是两套新的世界体系的对抗,但实际上是一个新的体系在对抗老的体系

毕竟英国虽然是殖民体系的代表,但不代表当时的资本主义力量不强。在殖民地体系蓬勃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也在萌芽,也慢慢走到了相当强大的地步。

二战前,虽然还是殖民地体系,但“自由市场”也存在,只是不那么自由。

二战前的英国在自己的殖民地体系中循环经济,同时也在和美国做生意。所以苏联的那套“国家资本主义”,其实反而算一种新出现的概念和世界体系。

而美苏代表的两个世界体系的对抗的结果,我们也都看到了,苏联解体,美国赢得了冷战,现有的世界秩序还是自由市场。

至于日本和欧盟,则是在“自由市场”体系下挑战美国。日本自不用说,在上世纪时,日本的经济体量就达到了世界第二,各种高新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了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挑战者。

日本如果再往上走,进一步进行产业升级,那将处在全球产业链的顶端,就连美国或许也得成为日本在高精度工业机床、汽车、半导体等产业的“倾销地”。

不过,日本的这种挑战必然失败,因为日本本土有美国驻军。一个主权都没有的国家,是无法保护自己的发展果实的。

至于欧盟,现在的世界秩序是美国处在产业链的顶端,欧盟则处在美国之下,广大的第三世界则在欧盟和日韩等“美国盟友”之下。

欧洲这一众国家,但凡有点野心都会想着朝上走,挑战美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然后就有了欧盟。欧盟诞生的目的是组成一个更大的新兴经济体。

欧盟仍将处于自由市场中,但从欧盟以前内部的每一个国家对自由市场敞开国门,变成了欧盟内部各个国家对自由市场关闭国门,然后欧盟各国组成的“国家”,又对自由市场敞开国门。

欧盟如果达成目的,那这个“国家”将在自由市场中有更大的议价权,还能整合自己内部的产业链,说不定还能像现在的中国一样建设全产业链。

对于美国而言,这样一个“国家”是它不想看到的。于是美国介入了南联盟,还鼓动英国脱欧。之后就是欧元一路贬值,欧盟一体化进程被打乱。

时至今日,欧盟也就只是单纯的经济组织,欧元也是在一路贬值中越来越不值钱,提高了欧盟的生产成本(无法以欧元的高汇率优势低价买工业原料和粗加工产品)。

美国打压中国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一定要打压中国了。

美国想要继续当世界霸主,想要继续处在产业链的最顶端,就必须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

然而美国阻挡中国进行产业升级的手段,目前看来还是失败的,中国已经从当初的造袜子、毛衣的国家,变成了现在能造汽车,甚至是大飞机的国家。

未来,随着中国进一步产业升级,中国还会攻克以芯片领域为代表的一系列高科技产业

这期间美国是专利封锁、贸易战等手段都用过了,但中国的产业升级一直很稳健,很明显是不惧美国对中国的手段。

而美国要想用军事手段搞垮中国,也非常难。于是我们看到了美国和中国的全面脱钩,开始产业链回流,试图把中国排除在全球产业链之外。

然而美国的这些举动也将以失败告终,因为资本的逐利是天性,能用50块买到的东西,凭什么要求人家用100块买一样的东西?

以前中国造袜子、毛衣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靠着人力成本低。而现在中国造高科技产品,是专业技术工人多、基建完善、配套产业完整。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每年有上千万大学生毕业,从2008开始中国大规模投资基建,且在努力保持全产业链。

这三样东西是中国在自由市场中竞争的法宝,是中国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以后生产高科技产品依旧有价格、质量等方面优势的保证。

而这三样东西,除中国外,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所以美国对中国的围堵失败,已然注定。

但美国明明无从下手,却又总是贼心不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大英帝国   美国   中国   宗主国   贼心不死   苏联   世界   英国   殖民地   日本   国门   自由市场   产业链   欧盟   焦虑   体系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