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考古看河南19- 安阳固岸,见证民族大融合!

站在固岸桥上北望,一座门阙类建筑屹立在渠道上,那是南水北调穿越漳河工程,也是南水北调出河南的标志。

穿越漳河,丹江水就进入河北,奔向北京。

南水北调工程即将走出河南的时候,在位于漳河南岸台地上的安阳县安丰乡固岸村,发现大量南北朝时期古墓,出土文物极富特色。

1000多年前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画面,透过这些文物,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段动荡和苦难的岁月,但动荡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再生力,经历一次次的动荡和危机,但总能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浴火重生,重登高峰。

大地记忆越千年

“东魏、北齐的陶俑逼真生动,人物面部有明显的鲜卑人特征,脸儿长而窄,鼻梁高挺。”

主持固岸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潘伟斌介绍说。

比如51号墓出土的“簸箕女俑”,头梳扇形单髻,内穿白色长裙,外着红色阔袖右衽小袄。

双腿跪坐,长裙及地,拖曳于身后。双手前伸,捧一簸箕,做劳作状。

她单髻高耸,头发乌黑,面施白彩,面庞较窄长,高鼻梁,深眼窝,与汉人有明显的区别。

她双手捧的簸箕,制作精细,柳条编制的纹理清晰可见。

这个穿越时空的女人,带给我们1400多年前的历史画面:骑马游牧、吃肉喝奶的鲜卑人,在安阳过起了“春种、秋收、冬藏”的农耕生活。

而距离地表10多米深的57号墓,随葬有一座围屏石榻,其东、北、西三面围以石屏,内壁线刻精美壁画。

东西两面则为出行图,北壁中间是墓主人夫妇像,左边“郭拒夫妻埋儿”,右边“丁兰刻木事亲”,都是“二十四孝”故事。

其南面为一道石墙,中部有门,门两旁为一对子母阙。

石榻是粟特人,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操中古东伊朗语的古老民族。

从我国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长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

一般刻绘的人物多为粟特人形象,壁画内容也多反映粟特人的生活。

而固岸这座石榻却刻绘汉人孝子故事,人物形象和服饰均为汉人特征,石阙也为汉阙。

不管墓主人是汉人还是粟特人,这座石榻都是,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见证。

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固岸墓地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民族融合酿新机

安阳很多村名听起来有点怪,如贺驼村、乞伏村、部落村等。

据安阳县文化学者许作民研究,贺驼应该是“贺吐”读转了音,而贺吐是南北朝时鲜卑的复姓;

乞伏村,应是鲜卑乞伏氏的村落;

部落村,应是鲜卑步鹿根氏的村落,步鹿根念转为“步落”、“部落”。

这些村名往往透露着被遗忘的历史信息。

1600年前,强悍的骑兵挥舞马刀呼啸而过,是漳河两岸常见的画面。

“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游牧民族先后入主中原。

邺地作为南下北上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先后成为后赵、前燕、冉魏、东魏、北齐的国都,是北中国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统一北方,曾徙西部氐、羌15万人落户于豫北冀南。石虎迁都邺城后,高鼻、深目、多须的羯人更是遍布邺地。然而,邺地最多的还是鲜卑人。

前燕、前秦及后燕时,大批鲜卑人居住在邺都。

而东魏、北齐时邺都更是鲜卑的天下,东魏从洛阳迁都邺城时,强行将洛阳举城居民迁徙至邺地,“四十万户狼狈就道”,其中鲜卑的比例应该很大。

邺地的各少数民族,有的随着政权的更替而迁徙到其他地方,有的则长期居住下来,与当地汉人婚媾融合,逐渐不分你我,成了地道的邺人。

一千多年过去了,血缘的融合已经没人说得清了,那些历经岁月冲刷保留下来的村名,成了鲜卑等族人在这块大地上残留的痕迹。

民族间的融合不只是在邺地发生,而是遍及中国。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那是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的重要时期。

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灾难深重,但民族间的融合逐渐酝酿出新的生机。

从此,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在史书中不再出现,而融入新血的汉民族则迈进了生机勃发、活力四射的隋唐时代。

从丹江到漳河,从伏牛山到太行山,从南阳到安阳,考古工作者以无尽的辛劳和汗水为代价。

发掘了200多个项目,打开了一扇扇窗户,使我们可以窥见久远的文明脉络。

这些遗址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就在你生长的村庄旁,也许就在你生活的城市外。

这些遗址留着祖先的足迹,他们呼吸、行走、劳作、相爱,深深依赖和爱恋着自己的土地。

往日的遗物和旧迹,安静地呈现在深厚的黄土中,有着岁月难以遮掩的光华。

或古朴凝重,或绚丽精美,或清朗洁润,或斑驳陆离,却都凝结先民的智慧和心血。

那些石器、陶罐、玉佩、瓷碗、铜镜、铁剑,每一件都曾来之不易,是谁人精心打造,他卓越的手艺传承自谁,又教给了谁?

那又是谁人珍爱不舍之物,相伴平生,相随长眠?

这么多遗迹、遗物呈现在南水北调千里长堤旁,彰显着中国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程。

走过这千里文化长廊,你能清晰地感觉到,我们祖先前进的脚步,一步步铿锵有力,一代代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安阳   安阳县   东魏   漳河   民族   簸箕   北齐   鲜卑   南水北调   汉人   河南   中华   见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