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若非周恩来预伏神秘卧底,彭德怀极有可能被马家军生擒

“谁自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然而,赫赫有名的彭老总,也曾遭遇过人生的至暗时刻。1948年5月,在刚刚结束的西府战争中,彭老总不禁心生后怕。最危急的时刻,马家军已经打到了旁边的院子里,副主任张德生催促道:“快,再不走就要当俘虏了!”然而就在此时,周总理的一封信让彭老总死里逃生。

周总理说了什么?又是如何助彭老总走出包围的?在正面战场的背后,我党又书写着怎样的传奇?

攻打宝鸡

1948年,在毛主席外线出击的战略下,彭老总带着仅2万的西北野战军(后扩充到7万人),在陕西和胡宗南的25万大军周旋着。和华野、中野、东野相比,彭老总的兵力人数实在在弱小,因此只能凭借着战术取胜

但再好的战术,也要考虑到实际。当时双方差距过大,就胡宗南来说,他镇守关中十几年,地形熟悉,兵力齐全。而我军人数少,而且大部分是由地方警备部队升级的,战术素养不够,最关键的是,极其缺少重型武器,这也为之后彭老总被围埋下了伏笔。

再加上西安从来是易守难攻,因此彭老总当机立断,不能再这么耗下去了,否则我军会被困死在这,必须取得战争主动权!由此,他制定了一套方针,围攻洛川,死打不下,但没关系,为的就是将胡宗南主力军部队军引来。然后来个出其不意,夺取宝鸡,阻断关中和陇右的联系。

就在彭老总夺取宝鸡后,胡宗南立刻意识到危机。因为对于胡宗南来说,宝鸡就是最稳定的大后方,粮食、弹药都在这里,一旦失守,二十万大军就只能喝西北风。于是,他迅速集结了十个旅的兵力,前往宝鸡。但另一方面,他又感受到一丝兴奋,这何尝不是将共军一举歼灭的好机会。如果能让西面的马家军援助,东西夹击之下,我军必定难以招架

但对此,彭老总也早有预料,并提前做好了战略部署。分别在宝鸡东西两面设下兵力,想在两军主力在交汇之前,就将其分歼。

不过,彭老总这次却轻敌了。“这就是思想上的急躁病,产生了轻敌思想”,多年后,彭老总那个在回忆录中这么反思这场战役。

失守的原因,主要在于回援的兵力实在太猛,因为在后方,蒋介石已经给胡宗南下了命令,势必要将我军在宝鸡全部歼灭!最关键的是,彭老总低估了马家军的实力。

虽然西北军阀马家军一向和国民党同阵不同心,此次也只派出了两个旅的兵力。但彭老总却忽略了,马家军此次的决心。因为宝鸡是青宁二省的门户,一旦被我军拿下,河西走廊就会充分暴露,马家军的后方就此不保。为了保住地盘,西北军阀头子马步芳派出长子马继援前来进攻。西北来的马继援,人如其名,像一只草原上的野马。他以西北骑兵快速迂回的作战能力,将我军打得节节败退。

面对胡宗南的部队,我军一直是占上风的,但此次面对马家军,我军却缺少对抗骑兵的作战经验,以步兵的打法,当然无法招架。而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西北野战军却缺少重炮火力。即使在正确的地方部署,但武器上火力不够,也毫无办法。为此,彭老总只能命令大部队后撤。

但就在撤兵途中,彭老总差点遇难。

深陷囹圄

撤退时,由于形势紧急,彭老总决定留守阵地,亲自指挥。当时,他拿着报话机一个旅一个旅的呼叫,一遍一遍告诉他们怎么走,直到把所有人都安排好后,他才放下心来。然而,等到大部队撤退完,此时的马家骑兵,已经来到了彭老总驻扎的村庄。在司令部里,就能听到他们带着西北口音的咒骂。

由于其他首长已经分头去纵队指挥撤退了,此时的司令部,只剩下副主任张德生,彭老总和两个警卫员。空荡荡的司令部,只有张德生焦急地催促:“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然而彭老总却毫不畏惧地说:“怕什么?大不了咱们再去山林子里打游击!”

就这样,几个人拿着手枪,硬生生地冲出了重围。最关键的是,在此时全是敌军驻扎的宝鸡,彭老总几人,在这个不算熟悉地方,居然还是逃了出来,人们对此纷纷称奇。但其实,在这背后,还有着其他原因。

原来,就在宝鸡失守的前几天,周总理就给彭老总发了一封电报。上面将敌军在整个宝鸡附近的驻扎地都清晰注明了,再加上彭老总的临危不惧,就这样,几人才死里逃生。可以说,没有这封电报,彭老总如何恐怕真的不好说。而我军也不会这样安然撤退,减少了大批伤亡。

那么,这封电报究竟是谁发的呢?彭老总曾经像周总理询问过,但对此,总理只是笑而不语。彭老总肚子里藏不住话,直接问道,是不是熊向晖?但对此,总理依旧未答复。彭老总知道保密原则,也就没有多问了,最后只好让周总理代为道一声感谢。

熊向晖

那么,这个救了彭老总的人,究竟是熊向晖吗?

熊向晖,被誉为“后龙潭三杰”之首,出生于官宦家庭,1936年时,进入清华大学读书。1938年湖南,胡宗南站在一群青年人中,挨个挑选着,直到他遇到熊向晖,才认为自己找到了一名“得力干将”。然而,他想不到的是,这正是周总理按照他的个性,为他量身打造的情报人员。

熊向晖打入敌人内部时是在抗战时期,但直到解放战争时,他才开始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周总理的要求,一定要忍耐。不过,虽然他表面上按兵不动,却时刻关注着国民党的一举一动。

1947年,蜜月中的熊向晖突然被胡宗南召回,向他出示了一份蒋介石的绝密电报。原来,上面正是“闪击延安”的计划。熊向晖非常激动,他默默将内容记在了心中。意识到事情的紧急性,蛰伏多年的他第一次违反命令,主动联络中央,发出了情报。十万火急之时,党中央躲过了这次危机。

熊向晖第二次的功绩,正是洛川之战时。那时,胡宗南通过最先进的仪器,发现了我军的脑区,正是在山西兴县,于是准备大举进攻。熊向晖知道了这个消息,但他此刻正在洛川,而他的联络员王石坚远在西安,他无法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

危机时刻,他顾不得自己身份的泄露,采取了一个“最笨”的办法。他将情报写在信中,堂而皇之寄往了西安。无法寄给联络员,他就将信夹在另一封寄给书店老板潘裕然的信中,并在信中嘱咐道,请他转交给王石坚,并请求他一定不要拆开。但他并不知道潘裕然是否是情报人员,只是凭借着朋友的交情。因为危机时刻,他没有选择。所幸的是,这封信最终送到周总理手中,我军再一次安全转移。

但彭老总这一次的逃生,却并不是熊向晖的情报。因为他已经开始引起胡宗南的怀疑,总理让他再次“冷却”。

“吕出七人组”

究竟是谁提供的这一封电报?

种种资料显示,这封情报的传递者,很有可能是“吕出七人组”。这是一个潜伏在胡宗南内部,由吕出和他的六个同学所领导的情报小组。23岁的吕出,和他年轻的同学们,掌握着国民党的三部军用电台,他们是胡宗南最信任的人之一。

然而,每当国民党收到发来的军事部署后,他们第一时间传达的人,却是中共中央。这样无法想象的事,他们做到了。而这次彭老总的能够撤退,同样得益于他们的情报传达。几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稍有差池,就会丧命。但将青春的热血撒在人民的土壤上,他们从不后悔。

纵观整个西北战场,彭老总靠几万人对抗胡宗南军队,除了彭老总本人的天才谋略。不可缺少的,还有后方人员如履薄冰的情报工作。他们有太多的人,没有名字,没有功勋,甚至没有人理解。在黑暗中,仅仅靠着一颗“红心”,撑过所有岁月。

1983年,在一位叫做张万安的退役军官的书里,我们才知道,一名在台湾的国民党少将李纪云,竟然很有可能是我党成员。因为在彭老总的青化砭之战中,他竟然带领2500多人,主动走进包围圈,后来又能孤身一人逃走。

李纪云的确是我党秘密成员,但因为潜伏得很深,所以没有被人知晓。

而当他的身份被曝光时,距离他跟随国民党南下台湾,病死他乡已经十多年了。如果不是张万安的研究,没有人知道,当时他南下台湾,就是为了暗中潜伏,为回收台湾做最后的潜伏。

然而,在局势的风云变化下,粟裕大军没能收复台湾。吴石案后,我党在台湾的力量又损失殆尽,李纪云因此失去了和我党的一切联系,最后于70年代老死台湾。

向所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出贡献的前辈,致以最深沉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洛川   司令部   周恩来   宝鸡   我党   西安   台湾   电报   卧底   我军   兵力   骑兵   国民党   老总   情报   部队   时刻   马家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