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瓦格纳反叛,普京遭遇“清君侧”,更佩服毛主席对50军的策略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大叔的旧字典

编辑 | 大叔的旧字典

«——【·前言·】——»

6月23日之前,恐怕谁都没有想到,号称普京铁杆心腹的普里戈津会调转枪口,突然背刺普京一刀。

当天,普里戈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指挥麾下的瓦格纳雇佣兵组织荷枪实弹的出现在罗斯托夫市,包围了城内的军政要地。

这场毫无征兆的反叛令包括普京在内的俄罗斯高层措手不及,普京在电视讲话中直言“这是一场难以预料的灾难。”

庆幸的是,灾难并未真正发生。

不久后普京撤销了对普里戈津的刑事指控,允许普里戈津前往白俄避难,参与清君侧行动的瓦格纳士兵也陆续返回营地,并表示将在8月份重新回到前线参加战斗。

尽管西方媒体炒作的俄罗斯内战并未发生,可并不意味瓦格纳被刺事件没有产生影响,事实上,对于俄罗斯而言,瓦格纳这一闹,影响极为恶劣。

原本,乌军发动的扎波罗热大反攻进展不顺,伤亡惨重,可瓦格纳的背刺势必会让俄军士气衰落,为战场局势增加了难以预料的变数。

最重要的是,此次清君侧事件,导致俄军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组织起强有力的进攻,只能被动防守,这对俄罗斯的整体战略和经济都有巨大的影响。

说起来,俄罗斯之所以在闹出这样的世界级笑话,普京和俄罗斯高层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对待瓦格纳这种特殊且敏感的武装部队,没有拿出足够的政治智慧。

相比于普京,毛主席对于类似部队的管理就显得游刃有余,尤其是在朝鲜战场,毛主席仅凭几项简单的措施,就将50军塑造成一支善战、敢战且不怕牺牲的王牌部队

«——【·60“熊”变50“凶”·】——»

朝鲜战争中,首批入朝参战的六个军中,50军最为特殊。

38军、39军等五支队伍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我军王牌部队,例如38军的主力112师,前身是1928年创建的红五军、39军的前身则是红15军团。

这些部队各个经历过红色精神的长久洗礼,身经百战之外,作战意志也极为坚韧,哪怕强敌在前也敢于亮剑。

可50军不同,50军是国民党起义部队,前身是国民党60军,隶属于滇军。

众所周知,由于蒋介石的山头主义,在国军序列中,除了中央军之外,其余各部队极少能够获得国民政府的充足补给,50军同样如此。

当时的50军装备极差,人员编制也不足,整体战斗力堪称可有可无,正面战场上没有获得过一次胜利,因此被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嘲讽为“60熊”。

1948年10月,60军选择战场起义,经过简单的整训后,被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50军虽说参加过几次战斗,但未曾担任过一次主攻,建国后,这支部队被调往湖北修筑汉江大堤,同时开荒种田,搞农业生产,约等于退出了作战序列,直到朝鲜战争爆发后,志愿军兵力不足,才被紧急召往前线。

事实上,决定派50军入朝作战,毛主席和党中央承担着极大的风险。

首先是战力问题。

50军战斗力极差,尽管中央军委已经为他们补充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人员,可面对二战中所向披靡的美国大兵,50军能不能扛住敌人的狂轰滥炸而士气不倒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战场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50军能否完成既定作战目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战局,一着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这是第一重风险。

其次则是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度问题。

纵观解放战争中的起义队伍,几乎都会发生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员叛逃。长沙战役中,陈明仁率部起义,结果起义部队在极短的时间内有近半人员逃跑。如果在朝鲜战场的重压之下,出现战场叛逃事件,势必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曾被嘲讽为60熊的50军,进入朝鲜战场之后,展现出了不输革命老军的战斗力和高昂士气。

第三次战役中,50军所属的两个营以最简陋的手段,全歼英国皇家坦克营。以血肉之躯碰撞钢铁巨兽并最终取得辉煌胜利,这是翻遍世界战史都找不到的奇迹,彭老总收到消息后,一度以为50军谎报战果。

可是这样的大胜,对50军来说不过是开胃菜。

第四次战役打响后,50军奉命镇守汉江南岸,在缺衣少食、武器落后的恶劣情况下,与美军重炮云集的机械化部队血战50个昼夜,在付出过半的伤亡后依旧死战不退,用血肉之躯筑成一道令美军望而却步的长城。

汉江保卫战让50军一战封神,一举洗刷曾经的熊军耻辱,成为令兄弟部队敬仰的“凶军”。

那么,一支在解放战争中一触即溃,士气低迷的部队,到了朝鲜战场后为何会一改往日的颓唐,成为悍不畏死的凶军呢?

这主要归功于毛主席的直接和间接指导。

«——【·改造措施·】——»

彼时,为了尽快改造起义将士,毛主席以及中央军委经过深入思考后,决定派遣徐文烈担任50军政委。

之所以选择徐文烈毛主席有两点考虑。

徐文烈是地道的云南人,对于乡土意识浓烈的50军将士来说,接受老乡的领导和教育,更容易接受一些。

最重要的是,徐文烈是政工干部出身,抗日战争时期便在林总的麾下担任过宣传部长,理论知识深厚、宣传能力出色,并且他在解放战争期间,有过参与组织国民党部队起义的经验。综合以上两点,由他负责改造起义部队,再合适不过。

事实证明,毛主席没有看错人。

徐文烈担任50军政委之后,立即向上级请求调来一批军政干部,尽管人数不多,可已经能解燃眉之急。

利用这些干部为基底,徐文烈在全军中建立起若干个学习小组,向军官和士兵传达共产党打天下是为了人民的核心精神。

此外,我军干部还身体力行的向起义士兵展现了何为官兵平等。

在旧军队中,士兵犯错后,长官非打即骂,可我军干部在面对士兵的出言不逊时,却会耐心的教育,我军干部与士兵同吃同住,没有一丝特殊待遇,这也让起义将士颇为感动。

除此之外,徐文烈还在军队中开展了最经典的诉苦运动,让士兵们想一想曾经在旧军队中遭受的非人虐待,再对比一下如今有尊严的活着,这种天壤之别,让不少士兵幡然醒悟,甚至有士兵跑去批评自己曾经的长官。

在徐文烈等我党干部的努力下,50军的风气大改,原本旧军队的不良习气逐渐消散,最重要是,在短短三个月的教育中,先后培养出600余名党员,实现了支部建在连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徐文烈在改造队伍中使用的措施,实际上都是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确立的思路,例如官兵平等、支部建在连上都是毛主席三湾改编时制定的政策,可以说,毛主席的指导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起义士兵的凝聚力。

当然,凝聚力并不能直接帮助50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事实上50军入朝前期的表现并不好。

«——【·脱胎换骨·】——»

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以暗打明,占据有利态势,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50军接连数次穿插都没到位,让敌人从志愿军的包围圈中逃了出去。

首战失利,让50军上下都士气不振,缺乏作战信心,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整体上大获全胜,可50军依旧是一无所获。

当时50军中流出着一句自嘲的话:

“走糊涂路,吃糊涂饭,打糊涂仗,糊里糊涂在朝鲜。”

可见50军的士气之低迷。

毛主席深感问题严重,如果50军士气继续低迷下去,恐怕真的会出大问题。第二次战役结束后,毛主席立即下令,暂停50军的一切军事行动,全军进行思想整顿。

要知道,那可是在朝鲜战争的关键时刻,暂停50军的军事行动,很可能会导致兵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毛主席很清楚,可他依旧下达了命令。

然而,神奇的是,正是在这次思想整顿之后,50军彻底脱胎换骨,前面提到的几次辉煌的胜利,都是在思想整顿后赢得的。

当时思想整顿的内容,实际上还是毛主席早年间提到的那些问题,力求让每个士兵都树立起革命信仰,明白自己为何而战。

50军将士正是在思想整顿期间,搞清楚了保家卫国的重要性并且树立起为劳动人民奋斗的信念,才有了更强大的执行力以及不怕牺牲的勇气,最终在汉江南岸一战成名。

瓦格纳正是缺少这种思想教育。

«——【·高层失误·】——»

说起来,瓦格纳士兵大多是俄军退役士兵,他们对俄罗斯的认同感肯定会高于当时的50军起义士兵,普京只要通过种种思想宣传,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瓦格纳士兵的爱国情怀,在这种情况下瓦格纳士兵怎么可能会反叛呢?

可俄罗斯高层却只会用钱去收买瓦格纳士兵,把保卫国家完全变成了交易,而且俄罗斯高层始终没有把瓦格纳真正的当做自己人。

俄军高层以及普京都忌惮瓦格纳的实力,唯恐这支雇佣兵尾大不掉,甚至暗中做了不少的小动作。

据普里戈津称,俄国防部并没有为瓦格纳士兵及时补给弹药,导致瓦格纳士兵承受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

客观来讲,俄政府消耗瓦格纳的实力并不是错事,在任何时期,强劲的私兵都是国家不安定因素,然而可悲的是,瓦格纳之所以会兴盛起来,恰恰是俄罗斯高层的错误决策造成的。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初,俄高层一致认为战争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因此根本没有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可现实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尽管乌克兰处于下风,可最终还是挡住了俄军的进攻。

当时,俄罗斯急需有实战经验的士兵参战,于是便选中了瓦格纳,而为了加快战争进度,俄军方为瓦格纳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瓦格纳在投入战斗的同时也趁此机会壮大自己的势力,让俄高层产生了忌惮之心,最终导致瓦格纳与俄高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酿成叛乱事件。

可以说,俄罗斯高层的粗暴战略,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要知道,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期间,对于任何一场战争都会制定出详细的部署,这一点谨慎是普京以及俄罗斯高层所欠缺的。

最重要是,面对可能会出现的尾大不掉的问题,俄军方的处理方式更加粗暴,他们明明可以通过认同感消化掉这些士兵,可偏偏不顾瓦格纳士兵的牺牲,在暗地里搞小动作,简直是愚蠢。

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得出来,俄罗斯高层对于军队的管理有着极大的问题,与毛主席的管理能力相距甚远,原本可以从源头避免的问题,却最终演化成一场叛乱,真是让人唏嘘。

«——【·结语·】——»

唯一值得庆幸的,这场叛乱最终消弭于无形,如果俄罗斯真的爆发内战,这个庞大的国家或许真的会迎来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结局。

希望俄罗斯高层能吸取教训,学一学毛主席的智慧,把敏感特殊的部队,变成保家卫国的王牌利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瓦格纳   汉江   朝鲜   俄军   志愿军   军政   作战   俄罗斯   士气   战役   士兵   战场   部队   高层   佩服   策略   干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