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进士系列之:吾自误矣

福州之名始于唐开元十三年。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夹城,将三山围在城中。北宋曾巩著《道山亭记》载:“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乌石山)、东曰九仙山(于山)、北曰越王山(屏山)。三山者,鼎趾立”。福州三山叶氏‘六世十翰林’闻名于世。清同治七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叶大焯,便是福州三山叶氏‘六世十翰林’之一。

叶大焯:字迪恭,号恂予。生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零年),卒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一九零零年)。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清同治七年(公元一八六八年)戊辰科洪钧榜第二甲第六十五名,授翰林院庶吉士。

叶大焯自幼拜闽县举人萨大文为师,学习应试科举文章。在萨大文的教诲下,十九岁的叶大焯于咸丰九年(公元一八五九年)通过乡试考取了举人。但在此后的会试中,叶大焯与同为举人的萨大文一同落榜。清同治五年(公元一八六六年),闽浙总督左宗棠离任前创办福州正谊书院,聘清道光十六年科举状元、福建闽县人林鸿年为山长(校长)。叶大焯进入正谊书院,与同乡陈宝琛成为同窗好友。清同治七年,叶大焯和陈宝琛同科考中第二甲进士。

清光绪十年,叶大焯出任广东学政。十一岁的广州府神童梁启超在院试中得获秀才。叶大焯复审梁启超考卷后,命部属唤来梁启超当面提问,以验证梁启超真实学识。梁启超的回答超乎寻常的睿智与成熟。赢得叶大焯满心欢喜。这时梁启超突然跪地道:“学政大人,我爷爷将迎来七十大寿,我想恳求学政大人为我爷爷写一篇寿序”?叶大焯对梁启超的恳求顿时一愣,随即露出爽朗笑声。当场挥毫为梁启超爷爷写下《镜泉梁老先生庆寿序》,送予了梁启超。使不曾参加过科举的乡绅、梁启超爷爷感到无上荣光。

清光绪十一年,广东学政叶大焯主持广东乡试。乡试结果廖、钟、王三大姓氏秀才全数落榜,彭、文、田三个偏僻姓氏秀才却多人榜上有名。发榜之日一片哗然,愤怒的落榜秀才及参与“闱姓赌博”之人,砸毁署衙、拆毁了试院辕门。

叶大焯这时才幡然醒悟,本科乡试前自己腹泻不止,不能亲临科场,必然另有原因。叶大焯命随从唤来自己府中厨人询问。府中厨人坚称,府中所有人与叶大焯食用的是同样的饭菜,并未有人与大人一样腹泻。府中厨人的话,反使待人宽厚、心善仁慈的叶大焯自觉委屈了府中厨人。叶大焯露出歉意地让府中厨人离开。当府中厨人走出堂屋,向自己房间走去时,叶大焯随从道:“是让你去县衙,并不是让你返回房间”。府中厨人当即跪地,交待了考官萨庭荫给他银两,让他给叶大焯每餐饭菜中放入少量巴豆,致使叶大焯腹泻的事情。

叶大焯听毕府中厨人的交待,陷入了无法相信、无法恼怒的沉思。这个萨庭荫不是别人,而是他启蒙恩师萨大文的儿子。依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伦理思想,叶大焯不愿因此事使启蒙恩师萨大文蒙羞,从而失去了呈奏辨解机会。

清廷得广东乡试案急奏,派翰林院侍讲学士梁耀枢前往查处。出生于广州府顺德的梁耀枢,心中明白这必是一次科举乡试的“闱姓赌博”。所谓“闱姓赌博”,就是考前由庄家确定八十个姓氏,印刷成“刊单”让人下注。以猜中姓氏获取举人多寡决定输赢。

经梁耀枢查实,本科乡试前,为防广东学政叶大焯干涉“闱姓赌博”。由萨庭荫买通叶大焯府中厨人,在叶大焯每餐饭菜中放入少量巴豆,致使叶大焯腹泻,不能亲临科场。从而由考官戴罗俊、萨庭荫在庄家的授意下,以各种手段控制考试结果。

梁耀枢据实上奏。光绪皇帝颁旨:“戴罗俊、萨庭荫革去官职,重杖一百,流放三千里,叶大焯有辜职守,革职待罪返乡”。

清光绪十八年,遭革职返乡待罪期满的叶大焯,受正谊书院邀请出任正谊书院山长。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提出“实施书院改制”,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光绪皇帝准奏。各地书院纷纷“奉旨执行”。

福州四大书院,鳌峰书院山长陈宝琛及凤池书院山长陈璧极力拥护书院改制。而致用书院山长谢章铤与正谊书院山长叶大焯,则主张继续以研究经史为常课。

清光绪二十六年,叶大焯在为弟子讲授经史时,猝亡于讲堂,享年六十一岁。

叶大焯为保全启蒙恩师萨大文遭到罢官,又因不肯接受弟子梁启超书院改制而猝亡讲堂。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遗言:“吾自误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科举   翰林院   乡试   举人   福州   进士   广东   秀才   姓氏   书院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