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国公蓝玉为何必须要死?朱元璋说:他做了一件连我都不敢做的事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风雨飘摇中,朱元璋定住了元末的混乱,最终建立了大明朝。而他的一众名将,也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大臣,其中常遇春、蓝玉等人,都是他的心腹。而蓝玉又与太子朱标交好,可偏偏这样一个人,却最终造成了轰动当时的“蓝玉案”。

“蓝玉案”最终导致,朱元璋对蓝玉痛下杀手,连诛三族,除此之外一众“蓝党”被悉数牵连,一共一万五千多人被杀害。

最后朱元璋还将蓝玉的皮剥了下来,将它送给了蓝玉的女儿。也因为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导致朱元璋名声大跌。

(蓝玉)

可是蓝玉为何会落得这个下场?他有什么必须要死的理由吗?当我们去了解蓝玉之后,便会发现此人的狂妄之处,有一件事情连朱元璋都赶不上他。

一、从军起家,与太子交好

元末年间,朱元璋领兵起义,与常遇春、蓝玉为同乡。蓝玉最初便是在常遇春的麾下做事,担任管军镇抚。他行事风格大胆,打仗也十分有谋略,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好武将。于是常遇春对蓝玉也十分重用,多次在朱元璋面前提起和夸赞蓝玉。

蓝玉官职高升后,又出征四川拿下了成都。在1372年时,朱元璋征战沙漠,蓝玉便担任中路军的先锋,在野马川将扩廓帖木儿的骑兵打败,之后奋起直追,将扩廓的军队追赶得直逃。可见蓝玉在军事上,还是十分有本领的。

(蓝玉)

而蓝玉的姐姐,是常遇春的妃子,他们的女儿后来还做了朱标的太子妃,所以蓝玉不论是与常遇春,还是太子都十分交好。而且根据记载,朱元璋也曾表示,希望蓝玉可以好好辅佐皇太子,两人关系非同寻常。

每每重要政事,太子也总是和蓝玉商量,他也俨然成为了太子的心腹。加上他立下了多个战功。

在北上征战元朝余党时,当时的蓝玉作为大将军率领15万明军,向北方出发,行至如今的贝尔湖附近,但是仍然没看到敌军。

这时候蓝玉有心思想返回,没想到被定远侯王弼劝告,数十万人,如果就这样回去的话,恐怕不好和皇上交代。于是蓝玉便决定趁着夜色赶往贝尔湖的南边,距离敌营还有八十里。他将王弼任命为先锋,率兵极速冲锋。

(蓝玉)

北面的雾气给了明军很大的优势,导致元军根本没有发觉,随后大败元军。除了元主和太子仓皇逃走,其余的人死的死降的降,总共降服了七八万人,以及各种牛马牲畜十五万余头。朱元璋得知后大喜,蓝玉又继续攻占,在与哈剌章营的对战中,再次大获全胜。

在班师回朝之后,朱元璋将他封为“凉国公”,其实原本属意为“梁国公”,但朱元璋思索后便改了字。这是为啥呢?

其根本原因便是,蓝玉和太子交好之后,行事开始越加跋扈,对待下面官员蛮横,甚至纵容手下闹事。

从征战元军回来之后,半夜到了喜峰关,由于关中的官吏没有及时出来开门,结果蓝玉允许手下的将士,直接将关门打破之后,径直入关。这件事情让朱元璋很不高兴,就连常遇春和徐达在世时,也不敢如此大胆。

(朱元璋)

所以才将他的“梁”改为了“凉”,同音不同字,他的封地也差了不少。

而这样的行为,也不是蓝玉第一次如此了。不过由于他和太子亲近,这也是朱元璋留给太子朱标的一员猛将,所以尽管蓝玉恃傲,但只是多次批评,还曾将他的过错可在铁券上,可蓝玉依旧如初。

从蓝玉和朱元璋的几来几往之间,便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蓝玉,心中一定是有不满的。可是这不满,最后是如何面对“蓝玉案”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几点中,我们能够知道,朱元璋为何会对他下手。

二、“蓝玉案”引爆的最大原因

咱们先来看蓝玉案的开始。洪武二十六年,任职锦衣卫指挥蒋瓛突然告发,称凉国公蓝玉涉嫌谋反,随后蓝玉下狱,接受了审讯。

没多久之后,狱卒称蓝玉招供,还说曹振、张翼、朱寿、王弼等人,都与他一同参与谋反,他们准备称朱元璋藉田时动手。

(蓝玉谋反)

蓝玉在作为大将军之后,手握多地的兵权,还被晋升为太子太傅。但是蓝玉性格蛮横,行事愈加张狂,他竟然对太子太傅这一职位不满。早在他征战元军时,还曾传出他和元主的妃子之间有染,导致妃子羞愤自杀。

正是因为他的种种行为,才导致朱元璋更改了封地,但是蓝玉又是太子的极力拥护者。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对太子朱标,感情有多深,所以尽管蓝玉行事大胆,但是可以成为太子的助力。而且凭借朱标的手段,也完全可以驾驭蓝玉。

不过朱元璋对于蓝玉肯定是心有不满,具体体现在蓝玉自己曾说过,他曾向朱元璋上奏几件事情,朱元璋都未曾答复。当时他就觉得朱元璋对自己有所怀疑。后来朱元璋将只把他任命为太子太傅,而非太师,也让蓝玉不满。

(朱元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朱元璋一定会对蓝玉下手呢?我们来到第一点,那便是蓝玉手下的人马了,他已经是天下的总兵,掌握着兵权,如果要造反是绝对的助力。而且有一句话,很恰当的形容朱元璋的顾及,“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其体现便在于,“多畜庄奴假子‚乘势暴横”,蓝玉拥有多处的庄子,有许多的奴仆,而更多的便是他的“义子”,据说蓝玉的义子多达几千人,可以说连朱元璋都不敢这么做。而他拥有的这么多义子和奴仆,都仗着蓝玉的名声,在外为非作歹。

还曾非法霸占他人的土地,行事暴虐。当时曾有御史追查此事,蓝玉将御史也赶走。可见他的行事有多么大胆,而御史背后站着的是皇上,蓝玉的这个行为,也可以说是在打朱元璋的脸面。而他的几千义子,说好听点是义子,难听点也就是蓝玉的“私兵”。

当时蓝玉手下的人大多都是跟随蓝玉南征北战的,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还能够容忍他吗?

(朱元璋)

光凭这一点,朱元璋就必须将蓝玉铲除,而且蓝玉大权在握。更重要的还是,在蓝玉被举报谋反的前一年,太子朱标逝世。若说之前蓝玉的种种行为,都是为太子,而他自己也是朱标的保障,但在朱标死后,势力嚣张强大的蓝玉,便没有存在的必要。

当时蓝玉的姻亲靖宁侯也被杀了,这似乎激起了蓝玉心中的忿忿不平。当时有人的罪状便是,蓝玉说靖宁侯是侯也被杀,之前许诺让自己做太子师,也让别人做了。蓝玉久久不得上位,恐怕之后难以保全,而他麾下的人征战多年,到了如今也得不了安闲。

他的这些话,都是在煽动这些百户们都跟随他行动。而且蓝玉还对他人多次提到,天下军马都由他总管,不论是他豢养无数义子,还是他说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语,又或者是纵容手下的士兵砸破墙门,而他自己更是在军中独断专行,让朱元璋对他多次责备。

(蓝玉)

从这些事情来看,朱元璋不可能不对他下手。朱标死后,朱元璋没有立其他皇子为太子,反而是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长孙,继承他的大统。朱允炆尚且年幼,而当时朱元璋身体已经不如从前,所以不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给朱允炆扫清道路,都要除掉蓝玉。

我们从蓝玉的种种行为当中,也的确看出了他的谋反之意,能够压制住他的是朱标。朱标死后,蓝玉便无所顾忌了,就连朱元璋的一些旨意,他也会心生不满。最后朱元璋将蓝玉三族全灭,死去了一公、十三侯、二伯,一万多人被牵连杀害。

毕竟这是谋逆的罪名,自古以来谋逆罪都是处以凌迟,所以朱元璋最后决定,将刑罚改成了剥皮。于是蓝玉的人皮到了他的女儿手中。

三、推波助澜的朱棣

那若说朱元璋对蓝玉的忌惮,是蓝玉死去的最大原因。这背后还有一个推波助澜的,那便是燕王朱棣。

(朱棣)

因为蓝玉和朱标交好,还是坚定的太子党,于是和燕王便素有矛盾。当时蓝玉还曾提醒朱标,说是经过燕王封地,有人说燕王有文才武略,才能够定国安民。

虽提醒朱标,不过朱标似乎没有很大的反应。可是燕王却是早早有想争位之意,只是先前一直有朱标在,他知道自己没指望。可是朱标死了,这代表着其他皇子的机会来了,所以我们很快就看出,朱棣一心要夺太子位,但是蓝玉和燕王之间,矛盾冲突加重。

所以在“蓝玉案”的背后,也有朱棣的手段在里面。《明通鉴》说当时朱棣便在朱元璋面前提出,许多公侯行事放纵。没过几个月,“蓝玉案”便爆发了。尽管这本史书,许多人认为是明朝的野史,但是我们也能猜测到,至少在当时人的眼中,朱棣也绝对插手了此事。

其实回到最初,蓝玉还是自己咎由自取,仗着是太子的亲信为所欲为,公然挑衅皇帝的权威。但是他又的确忠心,只忠于太子,让自己与多人交恶,而且还意图谋反,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蓝玉)

参考资料

[1]谈家胜.朱棣与蓝玉党案[J].池州学院学报, 1995, 000(002):88-90.

[2]刘长江.明初太祖建储与蓝玉党案[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01):000.

[3]毛佩琦.从"胡蓝党案"看朱元璋的残忍[J].书摘, 2006(9):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王弼   明朝   燕王   太傅   义子   封地   标的   太子   行事   手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